第4章少爷看到刘明
郑倾无看着许应言阴晴不定的脸,继续开口道:“你只要说服你祖父搭个线,能拿下那块地,其他的都好商量。”
许应言答应回去试试,并不保证能不能行。
今晚的酒局就这样落下帷幕,两人各自坐车往家的方向走去。
吴管家黄昏时分又来过一次,还是没见到少爷,于是将钱袋留给秀儿,让她等少爷回来交给他。
夜深人静,许应言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今夜他真的醉了,闷头倒下便睡着了。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昏昏沉沉的醒来。
“二少爷,你终于醒了,三夫人一早就请人来找你。”秀儿端着洗脸水进来。
“我娘找我?有什么事?”
“王媒婆来了。”秀儿低下头轻声答道。
许应言闻声眉头一皱,“等会儿要是还有人来请就说我昨晚宴客喝醉了,今天不方便见人。”
秀儿点点头,把怀里吴管家给她的钱袋子交给少爷,“这是什么钱?”
“不知道,吴管家就让交给您,其他的没说。”
“我知道了,下去吧。”
房间又恢复了安静,许应言有很多事想做,奈何脑袋痛的厉害,只能继续睡觉。
刘明在码头上遇到一个大头哥,比他大10岁,发现他最近总是第一个来又最后一个走,现在每天只会带点嚼不动的干粮,再喝一碗凉水,一天的吃食就这样糊弄过去,要是中午没吃完,下午下工之后会把干粮吃完再走。
今天又到了中午,他特意走到刘明身边坐下,递给他一碗热汤。
刘明看着他,没接手。
“把你的干粮泡里至少软乎,胃不会那么难受,年轻力壮也得惜命才行。”
刘明摆了摆手,开口道:“大头哥,我吃这个就可以了,谢谢你。”
大头哥见状一把抢过他的干粮,撕吧撕吧放进热汤里,“这汤又不要钱,我媳妇儿给我煮了好多,我只是不想下午一直跑茅房。”
吃完饭后,刘明把洗干净的碗还给大头哥,就开始上工了,整个下午没有任何其他交流。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一到中午,还是那碗热汤,还是一气呵成的动作,就这样到他手里就成了一碗热乎的饭,母亲去世后,他又有了饭吃。
从那以后,每天中午就是他在一天之中最喜欢的时候,过了中午就开始期待第二天的中午,黑夜于他都变得不再难熬。
王媒婆从早上坐到下午都没见到许家二少爷,憋了一肚子的气,但在许三夫人面前也不敢发作,只能悻悻的离去。这些许应言肯定是不知道的,自从他留洋回来,媒婆把家里的门槛都要踏破了,今天是王媒婆,明天是杨媒婆,他自然是能避则避。
那天他睡到下午起来刚吃过饭,许三老爷,他爹也派人来请他,到了书房才知道是问他工作的事,问他有什么打算。毕竟许三老爷当年也是留洋回来的,还是这边最早的一批留洋生。当时许三老爷在许家一众子弟里书也是读的最好的,刚好也有个留洋的机会就去了。回来之后就在本地有名的大学里教书,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
许应言趁着这个机会就把郑倾无的机会简洁的和父亲说了,但许父还是想让儿子传承自己的衣钵,却也承诺儿子会和祖父说这件事。
“多谢父亲,时节动荡多变,儿子觉得郑倾无这个法子可行,多挣得钱财总是有益的,等几年后这边稳定下来,儿子再去父亲的学校任教也不迟。”许应言站在书桌旁为父亲边研磨边说道。
许父仍旧挥笔书写,一言不发,短暂的沉静后,“那你就先试试吧。”许父搁下毛笔。
“多谢父亲。”
“去吧。”
一夜无眠,许应言在桌前的烛光下看了整夜的书,清晨的鸟叫声勾起了他想要出去走走的想法,于是,穿上外套,悄无声息的离开许家,往渐起的天光中走去。
整座城还在沉睡,只有一个地方貌似有人声,那就是清晨的码头,昨夜赶海的船早就回来了,带着一船的海鲜,而岸边也早已有人等候。
许应言走到这儿时只有路边有一家卖包子馒头的店家,也刚开始支摊,许应言向店家要了一笼包子和一碗汤,便坐在桌前等候。
幸好早餐摊的位置很好,能看到已经开工和还没开工的人。许应言问店家这里除了渔夫,那些扛大包的都是什么人?店家告诉他,码头上除了有海味,还会有货物,这些人就是负责把船上运来的货物卸下来。
恍惚间,许应言好像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