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内篇谏下第二(3)
公又曰:“昔管文仲之霸何如?”晏子对曰:“臣闻之,维翟人6与龙蛇比。今君横木龙蛇,立木鸟兽,亦室一就矣,何暇在霸哉?且公伐宫室之美,矜衣服之丽,一衣而五采具焉。带球玉而乱首被发,亦室一容矣。万乘之君而壹心于邪7,君之魂魄亡矣,以谁与8图霸哉?”
公下堂就晏子曰:“梁丘据、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窃袭9此服,与据为笑,又使夫子及。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乎?”
晏子曰:“夫二子营10君以邪,公安得知道哉?且伐木不自其根,则蘖又生也。公何不去二子者,毋使耳目淫焉。”
[注释]
1潢:积水池。2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为一仞。3黼黻:古代礼服上绘绣的花纹。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亚形。4球:美玉的一种。5仲父:指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被尊为“仲父”。6翟人:即狄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7万乘: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壹心:专心。8谁与:宾语前置,即“与谁”,和谁一起。9袭:穿。10营:迷惑。蘖:树木被砍掉后又长出的芽子。
[译文]
景公在都城的西边修建了一个弯曲的水池,水池很深,能没过车轴头,水池上面,建有一座两丈多高的宫室,只见横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鸟兽。景公穿着绣着黑白相间花纹的上衣,白底的绣着各色花纹的下衣,全身五颜六色。衣带上镶着玉石,帽子上系着丝带,头发四散在肩上,乱蓬蓬的没有章法,只见他面向南站立着,神态矜持有礼。
晏子去见景公,景公说:“古代,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低下头,没有言语。
景公又说:“古代,管仲辅佐先君桓公称霸的时候是什么形象?”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只有狄人拿自己与龙蛇相比,如今君王在宫室的梁上雕刻龙蛇,柱子上雕刻鸟兽,不过是一间屋子的成就罢了,哪有闲暇去考虑霸业呢?再说,君王夸耀宫室的华美,赞许衣服的艳丽,一身衣服就各种颜色都齐备,衣带上缀满美玉,披头散发,也不过在一间屋子里打扮罢了。我觉得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君,却把心思用在这类邪僻的事情上,君王的魂魄都丢失了,还跟谁一起图谋霸业?”
景公下堂走到晏子的面前说:“梁丘据、裔款把宫室建成的事告诉我,因此私下里穿上这身衣服,与梁丘据等一起取乐一番,不想被先生碰上,请允许我到另外的房里换了衣服再来听先生的教诲,这样好吗?”
晏子说:“梁丘据、裔款这两个人用邪僻的东西来迷惑君王,君王哪里还能懂得治国的道理呢!砍伐树木要不连根拔除,新的枝条又会长出来,君王何不黜退这两个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耳目不再受到诱惑。”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
[原文]
景公为巨冠1长衣以听朝,疾视矜立2,日晏3不罢。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4,侻而不驵5,可以导众6,其动作,侻顺而不逆7,可以奉生8,是以下皆法其服9,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华不可以导众民,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10。”公曰:“寡人受命。”退朝,遂去衣冠,不复服。
[注释]
1巨冠:又高又大的帽子。2疾视矜立:迅速地扫视傲然自得地站立。3晏:晚。4圣人之服中:谓圣人的衣服不长不短,取其适中。5侻,简易。驵,大。6导众:引导众人。7侻顺而不逆:简易轻便不违背常规。8奉生:有利于生命的延长。9法其服:效法他的穿着。10燕:通晏,休息。
[译文]
景公命人给自己制作了一顶高帽子和一身长的服饰,并穿戴这身衣服来临朝听政,他目光迅速扫视朝堂,傲然自得地站立,天快黑了还不散朝。晏子进谏说:“圣人的服装简洁适中,可以引导众百姓,他的一举一动轻松得体,并不违背常规,可以延年益寿,所以下边的人都效法他的穿着,而百姓争着学习他的仪容。如今君王的服装,大而华丽并不能用来引导百姓,目光迅速转动,傲然而立,劳形亏神,不可以延年益寿,天晚了,君王不妨脱掉这身衣服休息去吧。”景公说:“我接受您的劝告。”退朝后,立即就脱掉这身衣服,从此不再穿它。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第十七
[原文]
晏子朝,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
公曰:“严居朝,则曷害于治国家哉?”
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喑1,上无闻则吾谓之聋”。
“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且合升鼓2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3,以成帏幕4。太山5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6有拒而不受者哉?”
[注释]
1喑:哑。2鼓:古量器名,即斛。3纬:织物的横线。4帏幕:帐幕。5太山:泰山。6恶(wu):何,哪里。
[译文]
晏子入朝,向景公禀报说:“君王临朝听政时是否太严厉了?”
景公说:“临朝严厉,这对于治理国家有什么不好呢?”
晏子回答说:“临朝严厉,那么臣下就不敢直言纳谏,一旦这样,那么君王就不知道下情了。臣下不直言纳谏,我把它叫作哑,君王不知道下情,我把它叫作聋。”
君主和臣下又聋又哑,难道不是对国家有害又是什么呢?我们应当知道,只有把一升一斛的粮食会聚起来,才能装满粮仓;只有把一根一根的经纬线聚集起来,才能织成帷幕。泰山所以高大,并不是只用一块石头就能垒成;只有把一块块小的石头累积起来,才形成了高大的泰山。治理天下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偏信一个人的意见。虽然说有的意见,我们听了可以不采纳,但是哪有拒绝广开言路的道理呢?”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悦晏子谏第十八
[原文]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1,而息乎陛2,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3人之甚也!”
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4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5于民”。
“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6。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倾宫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7。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
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注释]
1不能终:不能登到顶点。2陛:台阶。3病:劳累,这里用作使动词,4而:则。下句“而”字与此同。5谓:勤。6璇(xuán)室玉门:宫室及门都是美玉做成的。7身及焉:自己遭遇了灾祸。
[译文]
景公攀登路寝宫前的高台,一时半会到不了顶端,于是中途在台阶上休息,他怒容满面,很不高兴,说:“是谁修建如此高的台!累死人了!”
晏子说:“君王要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造得如此高;既然让人把台造得如此高,就不要怪罪别人。如今台高了,就因为此事怪罪别人,低了,也因为此事怪罪别人,请问可以这样役使人吗?古时候的人修建宫室,只求生活便利,不是为用来奢侈享受的,所以他们能节省体力,勤于民政。
“夏朝衰落的时候,其国君夏桀违背了作为君主的德行,修建用美玉做成的宫室和门户;殷朝衰落的时候,其国君商纣建造顷宫灵台,并命令修得低小的有罪,修得高大的有赏,因此祸及自身了。如今对君王来说,台修高了有罪,修低了也有罪,你的这种做法比夏朝、殷朝的国君还要苛刻。百姓已经精疲力竭,仍然要受到罪责,我担心国家会有覆灭的危险,而君王也将要失去齐国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也认为这确实劳民伤财,觉得没有实际的用处,这次又怪罪他们,这是我的罪过了!如果不是先生的教诲,我哪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呢!”于是走下台来,再次拜谢晏子,最终没有再登上台顶。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
[原文]
景公与晏子登寝1而望国,公愀然而叹曰:“使后嗣2世世有此,岂不可哉?”
晏子曰:“臣闻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诗》云:‘武王岂不事?贻厥孙谋,以燕翼子3。’今君处佚怠4,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
公曰:“然则后世孰将把齐国5?”
对曰:“服牛6死,夫妇哭,非骨肉之亲也,为其利之大也。欲知把齐国者,则其利之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