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团团大哭温宝教女
春雨依旧没有如往年一样在春天来的时候一起光临宋家村。
今年宋家村山上的野菜少了很多,往年一场雨结束就会有很多山菇出来的山上,要走好远的路才能找到一小丛山菇。
虽然宋大郎家有口水井,可是宋大郎和薛大每天还是坚持轮换着去山上的泉眼挑水。
在等待春雨的过程中,立全和张莲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在他出生的那一天,宋家村终于下了两个时辰的小雨,只湿了地面,可是立全的儿子还是被大家起了个叫‘水滴’的小名。
立全一家都很喜欢水滴这个名字,虽然不够阳刚,可是却正好让宋家村看到了希望。
两个时辰的小雨根本就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那一天开始下雨,宋家村全村人还是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拿出来接水。
温宝家也接了水,不过他们家接水不是用来吃,而是留着用来在不下雨的时候浇菜地。
温宝当初买地就还有山下的地,去年种了一块地的葡萄,今年年份不好,温宝就让薛大把其他地开了种黄豆,只留了两分地种菜。
宋家村的酒坊盖好了,可是今年年份不好,陈家并没有大肆在宋家村的酒坊里酿酒,因为年份不好,粮食也贵。
吴家在宋家村的地基也开始盖房子了,吴家人口简单,不用像温家盖那么大,可是他们家的房子还是比温宝家大。
温承全两口子的学堂倒是有声有色地开了起来,村里的女孩子也可以去听课,不过女孩子只有下午上课,她们上午都要在家干活。
而女孩子们的课也和男孩子们不一样,虽然也学认字、算数,可是她们还要学厨艺、绣花。
温宝出任了女孩子们的厨艺先生,每天有事做的温宝慢慢地就不觉得日子难过了。
静妍也被温宝放到了学堂里成了学堂最小的学生,不过她倒是没让温宝丢人,很是乖巧懂事,学东西也快。
快到清明节的时候,宋家村又淅淅沥沥下了几场小雨,虽不能彻底解决干旱问题,可也比一场雨不下要来的好。
今天学堂休假,温承全一大早就带着温柳氏去了县里收租子,温承双和宋大郎也一起跟去,到镇上后,他们吃了午饭,才又叫上温承智和温承勇一起往县里去。
今天他们还要去县里买铺子,今年年份不好,有几家外地人的小铺子撑不下去了,想要转手出去。
温柳氏之前写过信让温承双去县里的时候带给柳大人,如今柳大人一接到消息,立刻就派人送了信给温承双。
温承双昨天收到消息就往宋家村赶,如今刚从县里回来今天就又领着家里其他兄弟去了县里。
宋大郎临出门前温宝交代过他,不用买多少,他们家不用太出挑,一般般就好。
立全也给了宋大郎两百两银票,让宋大郎帮忙看看买下间铺子,这还是温宝给张莲的建议,毕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薛大家的,我带团团和静妍还有梅花去立全家了。”
温宝抱着团团站在堂屋门口朝着厨房喊了一声,原本正在厨房里切菜的薛大家的立刻应道:“我知道了夫人,那您两刻钟后记得回来吃饭。”
“好的。”
七个月大的团团已经开始不老实了,天气热了起来,团团穿的也少,被温宝抱着不老实,在她怀里扭来扭去。
“别动,娘带你去莲姨家看弟弟。”
张莲如今还没出月子,温宝抱着团团,而梅花手里提的却是昨天温承双刚从县里给她们买回来的红糖,张莲也有一份。
温徐氏没回来,所以这红糖就由温宝去送。
温宝家离立全家近,出了家门拐弯走上几十步就看见了立全家。
麻婶看到温宝她们一行人来,立刻要进屋端水出来,却被温宝阻止。
“麻婶不用忙,这不,昨天我三哥回来了,这是我三嫂给我们买的红糖,家里女子每人一份,这是张莲的。”
红糖不过两斤,可是价钱却不低。
梅花把一份两斤红糖送上,还有一份则是县里的点心。
麻婶看着梅花送过来的东西抬着手不愿意要,“哪能还要你们的东西,张莲刚生你们就送了两斤红糖来,这还没喝完呢。”
红糖精贵,可是温家媳妇和温宝都是管够的,听到麻婶这话,温宝立刻笑了起来。
“没事没事,都是自家人,何况张莲喊我娘一声姨母,多吃娘家一些红糖,这也是应当的。”
张莲刚生下水滴,温陈氏就来送了月子礼,吴氏也送了一份,因着离得近,刚开始的几天,吴氏每天都要来立全家待上一个时辰。
张莲没娘家,可是不管是温陈氏还是吴氏,都不愿意委屈了张莲。
虽然她们都知道麻婶疼张莲,可这里的风俗便是如此,张莲生了孩子,要是没有娘家人送月子礼,终究不好看。
温宝硬是将红糖和点心给麻婶,红糖张莲吃,点心是给麻婶吃的。
等温宝她们进了屋,张莲早就听见动静做了起来。
水滴养了二十几天,比刚出生的时候白净了许多。
“来了,快来坐。”
张莲月子里被养的好,哪怕今年天不好,立全还是天天进山,就想着给张莲猎野山鸡补身子。
温承双来往与县里和宋家村,每次回来也都是要带东西来,之前两次都带了猪蹄和鲫鱼,只这次回来急,就带了红糖。
“姨姨瞧瞧咱们小水滴。”
温宝把团团往床上一放,团团就蹭地坐了起来,看到温宝放下她去抱水滴,团团先是一愣,然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啪叽
还不会爬的团团像个乌龟一样摔在了床上,梅花和张莲都急着去扶她,可是她却一直看着温宝。
“团团这是吃味了,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