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县令来团团洗白白
敲门声响了三声就没有再响。
薛大抬头看向宋大郎,也不知道主家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门,是开还是不开?
宋大郎此时也在发呆,下一瞬间温宝就看了一眼宋大郎点点头,都这个时候了,不管来的是谁,开门就是了。
得到指令的薛大走过去开门,看着门外的两名中年男子,薛大沉声道:“二位找谁?”
门外两名中年男子在薛大开门后就抬眼往院子里看,这院子里的人,他们倒是认识一个。
吴万金看着站在外甥女家门口的县令大人有些意外,他微微一愣后便开口道:“原来是柳大人,快请。”
吴万金说完这句话就冲着身边的温宝和宋大郎小声说了来人的身份。
宋大郎和温宝都没有想到新县令居然会在今天来他们家,不过既然人来了,他们自然要将人迎进来。
此时已经午时,宋大郎和温宝迎了县令大人进院子后就将柳大人请到了主位上。
原本今天的主位是温有才的,只是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就来了这么多人。
吴氏带着儿媳妇和温宝还有温宝舅妈另开了一桌,就摆在温宝和宋大郎的外间,孩子们除了三个大孩子,其他两个小的都跟着她们坐。
堂屋里的一桌是温有才和吴万金领着男人们陪着新县令柳大人,跟着柳大人一起来的男人是县衙的捕头,是南宁县本地人,也在这桌上。
薛大两口子带着孩子还有温家带过来的几个下人在厨房摆了一桌,他们的菜色和这里的基本一样,只是有些特别精贵的菜没有。
“宝儿,你说这个县令大人怎么会来?”
吴氏也是奇怪,这个新县令怎么会知道今天是团团的满月。
其实,柳大人并不知道今天是团团的满月,他只是知道宋大郎是温有才的女婿,刚生了个孩子。
柳大人到南宁县几个月,真正接管南宁县所有权利不过一个多月,他查阅了南宁县的县志,知道了吴万金和温有才这么个人物。
又因为今年宋家村的举动实在是大,柳大人才会在一个月前将目光落在宋家村。
“本官查阅了县志,我们南宁县人杰地灵,有山有水,可是百姓却不富裕,本官为官数十载,既然到了南宁,自然是想将南宁县发展好。”
饭桌上,柳大人就直言不讳说了自己的心思,他的目的很简单,让南宁县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宋大郎没说话,他岳父和媳妇的娘舅都在这个饭桌上,他记得媳妇交代的话,既然不能保证自己不说错,那就最好不开口。
温有才和吴万金听了柳大人的话后就对视一眼,而后,吴万金这才开口道:“不知大人有何打算?”
吴万金住在县城,柳大人刚到县城的时候,有请他们县里的一些有名气的人去吃饭。
在之前的饭桌上,他就看出来柳大人是个知道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
只是现在,他也不会轻易开口。
“本官得知宋家村今年新开了几个作坊,今日特地来考察一番,到了宋家村就看到了这个宅子。没想到这么巧,正好遇见了吴老爷。”
柳大人的话一说完就看向吴万金,吴万金大笑一声这才接话道:“大人,今日是我外甥女家的长女满月,我这个舅爷爷是来看我家小孙女的。”
吴万金知道柳大人这是在向他打探消息,所以也没有隐瞒,说完这句话后才将坐在一旁不吭声的宋大郎引荐给柳大人认识。
宋大郎常年打猎,身子壮,和读书为官的柳大人不同,柳大人一看宋大郎的身姿就满意点头。
“那今日倒是巧了,本官今日来的匆忙没有给宋家小女准备满月礼。”
柳大人说着话就从腰间将玉佩解下,而后双手送到宋大郎的面前道:“这块玉佩就当是本官给宋家小女的见面礼,满月礼待下次本官来时定当补上。”
柳大人客气,和宋大郎说话也没有摆官架子,宋大郎看了一眼温有才,温有才点头后,这才伸手接下玉佩。
“多谢大人给小女的玉佩,草民定会好好保管。”
宋大郎学着刚才柳大人和舅舅说话的语气回了一句,得到柳大人满意地点头。
柳大人扫视一圈桌子,他查过温有才,自然知道他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看到桌子上温家儿子只有三人,自当询问一句。
温有才说起四子温承全,自然是谦虚地说了温承全今年考中了举人,如今去游历了。
“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之前来信,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柳大人自然知道温承全是今年的举人,不然他也不会这么重视温家。
如今听到温承全的话,自然赞许点头,而后又和吴万金聊了几句。
整个吃饭的过程中,柳大人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反倒是和吴万金和温有才喝起酒来。
温宝早就吃好,她如今还在喂.奶,吃的东西和众人不一样,听着外面堂屋的欢笑声还有隐约传来的说话声,她实在好奇。
“这个柳大人本家在江南是有名的书香世家,他有一妻一妾,两个嫡子一个庶女,两个嫡子都已经成亲如今长子留在江南,次子在身边,只有唯一庶女还未许人家。”
温宝正在想着堂屋里几个人在说什么,突然听到自家舅妈的话后倒是一愣。
想着刚才舅妈话里的意思,温宝小声道:“舅妈,莫不是你想替表哥求娶柳大人家庶女?”
不然这个舅妈为何会打探的那么清楚?
“你舅舅说柳家女诗书读的多了,撑不起吴家主母之位。”
温宝舅妈并不否认自己有过这个想法,不过她也说了,吴万金认为柳家女不合适。
温宝看了一眼自家舅妈,有些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承全不是还未定下人家吗?这柳家女虽然是庶女,但是她的姨娘也是官家女子,只是家里落魄了,所以才给柳大人做了良妾,要不是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定能被提为平妻。”
她之前的确是动过心思,所以这些事情自然打探的非常清楚,吴氏一听这些话,立刻来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