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
从代州到汴京,若是快马加鞭日夜不停,三五日便可。若是正常速度行军,十来日也成。
可这一次,他们大张旗鼓地押解战俘回京,是成安帝在位以来的头一回,百姓当道相迎,处处热闹非凡,时常被阻了道路,速度便慢了。
薛九源没想到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搬师回朝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感受到百姓这般热烈的情绪……比她打了胜仗回寨子时有过之而不及。
第一次觉得,做一个将军,并不委屈。
可她看着兴高采烈地回应百姓的薛九气,心中幻想着与父兄回朝时会是如何场景,酸涩难抑,躲进了马车。
她垂头进去,侧坐着,拿后背对着许银宗,额头贴在自己前几日才修好的窗椽上,静默得像一个雕塑。
许银宗寻思着自己这般安排是不是太过。
他每每搬师回朝,都尽量低调,只有这一次……
他没有刻意叫人去压着消息罢了,“以少胜多,押解战俘回京”的消息便足以将几近冰点的人心瞬间的烧沸。
他觉得薛九源应该是高兴的,但她这种高兴的模样,有如翻涌着要摧毁河堤的洪水,让他心中不安。
他犹豫着,不知要不要继续按计划走下去。
“谢谢……”
良久,他听到薛九源似乎说了这两个字,并不确切,但薛九源重重地吸了一口气,那暗哑的音调让他并不好受。
“不必……”
与之同时,薛九源再次出声,盖住了许银宗的声音,“不必。”
她知道他在看她,那目光太有存在感,一如幼时所熟悉的。
她将吸入肺腑的气重重地吐出,转脸看向窗外,低笑了两声,“你不必做这些。小九在,我自然会待在军营。在我为他铺好路之前,不要让他暴露身份便好。”
她努力用着轻松的调调,却让许银宗心里怒火高蹿。
“那你呢?”他的声音,凉如三冬之水,“你就不考虑你自己?”
“谁说我不考虑了?”薛九源回转头,双臂展开,搭上车壁,脊背堵着窗口,仿佛这样便能将窗外的欢喜隔绝了一般,“等薛家重新起来了,我便可功成身退了。”
许银宗想问她要去哪,她是薛家人,还能去哪?
可看着她充满野性的神态,随性的举止,问不出来了。
“此事与我无关。”
见他撇清自己,薛九源倒不奇怪,“你可以这么说,但若没你的纵容,百姓不会有靠近的机会。”
“你对我这般了解?”许银宗笑了一声,心情转好,唇角依旧平直,倒没有再否认,“你看九气高兴的样子,看百姓解气的样子,看那两人的狼狈样子,再看看咱们的士兵!”
他掀起车帘,外面的热烈情绪涌入车中,车厢的空气瞬间变得炙热起来。
因为百姓阻道,队伍行驶得很慢,但垂惯了头的士兵们一面皱着眉一面扬着笑,前方的囚笼上挂满了腐菜臭蛋。
“你看,他们都需要这些。”
薛九源定着目光,看着许银宗,确定没有从他的面上看出心虚之态,这才转眼看向前方。
与先前只顾着自己的情绪相比,这一刻,她真切地体会到了众心所向。
似是为了附和许银宗,一直咧嘴享受着百姓们赞扬的小将转过脸来,“哥,姐,原来打了胜仗班师回朝是这样的感觉啊!可惜了,你们都不出来,叫我一个人享受了,多不好意思。”
他嘴里说着“不好意思”,但说完便又转过身去,继续与快乐融为一体。
薛九源觉得他说的不对。
一年前在涞水河边的那场仗胜得精彩,却没有今日的情景。
只是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想起那桩不愉快的事,更没有人会提及它。
光景入眼,薛九源眼前却久久浮现着少年含光的双眼,真心的笑了,“是了,你是西宁侯,所思所想,都是为国为民。”
是她一时感情用事,又在妄想了。
她以为,他既是想尽法子要将她从山寨里拉回军营,纵是没有那样的情义,也是在意她的心是在将还是在匪的。
原来,他连这个也不在意。
原本因为姜武与林玉苏的劝说而有一丝犹疑的心思,也因为他的回答而消了去。
其实她本就应该明白的。
只要她不出现在他面前,他便不会寻她,只她的存在对薛家的独苗苗没有影响,他就不会费心力。
他们薛家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他的责任,她不能贪心。
她回转身,对许银宗伏身,“谢侯爷!”
这一声,她是由衷的感谢,抬眼时,眼中清明如新生稚儿,透着亮,似乎能看到江山百姓,唯独没有他的影子。
许银宗噎住。
他这一次,真就只是为了她……
说出为国为民的理由,不是因为她不喜欢吗?
怎么反倒感觉她离他更远了?
“倒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