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不过,李小刚报告的内容他大半没有亲自看到和听到,他不过是结合自己在外围观察到情况和罗刚、翟俊仁他们进出各村庄之后汇报的内容做了综合分析,因为李小刚没有跟着翟俊仁进入沿途的那些村庄。
对于这个问题,出发前沈剑就和李小刚研究过,队伍应该分成两部分,罗刚、陈彤和几个陈家山加入特别分队的战士跟着翟俊仁父子在明处,李小刚则带着从桥头镇过来的江南战士两人一组分散躲在暗处跟随。
虽然特别分队战士都能说流利的河南话,毕竟中国话总比日语容易学,可是,和鬼子说日本话的机会总是极少的,而且鬼子兵也是从日本国全境集中的,他们之间说的日本话完全可能带着各种说不清的乡音,反倒可以含含糊糊地糊弄过去。而现在李小刚他们假扮杠头帮就必然是要和当地百姓交流,而且还就要考虑可能被盘查,这个时候就很可能被发现问题了!
沈剑命令文婉分管的后勤部门给李小刚调拨了一部分物资以配合行动,因为他们要装扮成杠头帮,虽然江小龙给了翟俊仁一部分物品,但他们父子却只带了两个帮众跟随,他们四个人背着的那些物品当然不够作为李小刚他们的道具。
同时,李小刚他们因为要穿过国军的防线,又将进入共产党的地盘,他们只带着驳壳枪、*、匕首等便于隐藏的武器,而且让翟俊仁尽可能选择偏僻的山路。
走到国军控制的地区的最后一个小山村,渡过一条溪水再翻过一座大山,李小刚发现,与山那边所见不同的是少了国军盘查的岗哨,可是,在那些平静的村庄外的路口处多了些拿着梭镖大刀的村民,有时候甚至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扛着一根木棍站在那里,他们对每一个进出村庄的外人都要仔细盘查,所不同的是他们不像国军岗哨那样一般只要悄悄递几张钞票就可以通过,这些乡民有时候是要什么“路条”才能放行!
无论谨慎又机灵的陈彤怎样套问,那些看来的确是地地道道的乡民(而且,有些根本就是孩子)却非常警惕,不仅不会多说什么,反而因为陈彤有两次问得多了差点儿惹来麻烦,因此,走过了那些村庄,买卖了不少物品,可翟俊仁和罗刚、陈彤他们也只能给李小刚报告诸如农会、儿童团之类的名称,而根本不清楚这些名称所代表的具体内容。
翟俊仁他们杠头帮自己做得有一种腰牌作为信物,鬼子打过徐州前杠头帮也是经常在这边走动的,因此好多村庄还是都认可这东西的。这样一路有杠头帮的交易做掩护还算顺利,出发三天后他们走近了竹沟。
可就在这时候,李小刚发现那些村庄周围开始出现穿灰布军装、扛枪的军人(那应该就是早先的红军游击队士兵,现在的新四军了),而且越是接近竹沟,他们的岗哨布置也越是专业(李小刚有沈剑的悉心指导,的确是已经非常专业了),看着这不同寻常的警卫,李小刚敏锐地想到,这一带肯定是共产党那游击队的指挥部所在地了!李小刚估计,除非文婉姐妹和罗刚他们少数几个武功高强的战士,其他人恐怕很难靠近!
因此,李小刚命令队伍在距离竹沟10多里外的山间停了下来,他叮嘱罗刚和陈彤,除了杠头帮常用于防身的刀斧之外,他们绝不能带任何特别分队所用武器,进去后千万不要多话,就连眼睛的落处都要小心,一切行动都由翟俊仁来处理。
这一路走来看着,李小刚完全相信翟俊仁所说的,这共产党游击队好像的确不是以前国府宣传的什么“*”,因为民与匪是不共戴天的,可他们与这些村子里的乡民却好像相处得很好!他并不担心翟俊仁无法进入竹沟去祭祖,而且,根据这一路的情形看,他们对杠头帮的交易也并不阻挠,好像还很支持,因为据罗刚和翟俊仁介绍,他们不仅没有像国军防区里那样明着“缴税”、暗着敲诈,而是帮着维持秩序。
在村口,翟俊仁向两个扛着步枪的民兵说了自己的姓名和来竹沟的目的后,首先被其中一个年长的乡民认了出来,于是,一个人飞跑着回去报告,他们也只在村口停留了一会儿后便被热情地送到了村东南面的一块空旷的场地——山区的村庄也是寸土寸金的,稍微平坦的地方都修了房屋,而村子里最大的一块空旷场地自然是用来召集村民代表的。这从村西南进入到村东南,虽然不算穿过整个竹沟,也差不多走了南面的半个。
幸好李小刚挑选了罗刚和陈彤,这两个人武功不错又都经过了严格的特别训练,同时,他们也都是谨慎又细心的人,就算没有李小刚的叮嘱,当他们走进竹沟村后看到那村里村外几乎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角落都有穿灰布军装的士兵时,不要说罗刚和陈彤,每一个特别分队战士都明白应该怎么做——谨慎再谨慎!
特别分队战士多次与小鬼子正面交锋,那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面对军容整肃却态度和蔼的新四军他们却说不出来的警惕。当然,那不是心惊肉跳的恐惧,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尤其是他们看到村中有比较多的腰插小手枪(那显然只能自卫难上阵杀敌的枪)、身后总会有一两个挎驳壳枪士兵跟随的军人,虽然他们的军装上都没有标识军衔,他们遇到每一个乡民都是那么和蔼可亲。但是,进入竹沟的罗刚和陈彤他们都肯定,这些人一定是新四军的军官,而且官职不小!要知道,如果不是在战斗的情况下,锋芒铁血队除了沈剑和李家荣他们几个大队指挥员出门有警卫员跟着,其他支队长都未必会带警卫员!
这一切,更加印证了李小刚的分析——竹沟是新四军的指挥机关所在地!
竹沟里的乡民与那些灰布军装的新四军偶尔相遇时,无论普通士兵还是明显的指挥官,那一声声亲切的“老乡”“同志”“首长”称谓,让罗刚和陈彤他们感觉很新奇,而这军民间水*融的情谊让他们感觉像是回到了漏斗山基地。然而,罗刚他们却不敢打听,还要保管好自己机警的眼睛,只是用耳朵听、用心记。
他们的货摊还没完全搭建好,翟俊仁的侄儿听到消息急巴巴地赶来了。
翟俊仁这侄儿看起来一副老实巴交的农民模样,两个人就站在货摊旁交谈,原来翟俊仁的兄长此时正重病躺在床上,没想到最惦记的兄弟竟然此时回来了,惊喜不已,一定让儿子把叔叔叫到家里去吃午饭。
虽然翟俊仁带了两个杠头帮的帮众来,可罗刚和陈彤他们既不是桐柏山区人也不是真正的帮众,他们不懂杠头帮交易的方法,虽然这次带来的货物多半是锋芒铁血队的物资,可是,物品损失事情小,特别分队战士被发现身份问题就大了。当然,翟俊仁也不放心小宝一个人先去大哥家,一则15岁的翟小宝从来没回过竹沟,人生地不熟的,侄儿的大儿子都比他年纪大呢;二则也怕孩子嘴不严说漏嘴了可不得了。
因此翟俊仁对侄儿说,等中午把带来的货物卖完了就先去大哥家,然后再去给父母上坟。
翟俊仁是估计着让带的货物,可他却是按照以前的情况估计的,哪里想到,自从国军和鬼子开始徐州会战,大半年里来到这边的就是些逃难的人们,小商贩基本上就没见过,他们就算再多带两倍的货物也不够买卖!虽然一路上他们好几个村子都绕过了没进去,可到竹沟的时候带来的货物仍然只剩下了一小半,而竹沟是个大村子,只用了两个小时。
罗刚和陈彤知道没有多少机会在村子里展开侦察,便认认真真地扮着杠头帮,跟着翟俊仁与竹沟的村民们做着以物换物的交易。等把货物完全交换完后,翟俊仁他们一边擦着满头的汗水向些不死心的村民道歉,一边开始收拾装货的大背篓,而罗刚和陈彤则偷偷地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
翟俊仁对罗刚说该去给父母上坟了。按照早先的安排,陈彤带着战士们留下来一边收拾从乡民们手中换来的货物,一边吃干粮休息等待,而他自己则随着翟俊仁父子提着给大哥的礼物和一些香烛纸钱之类的物事往村北走去。
在翟俊仁大哥家老兄弟俩寒暄了半个时辰,又在侄儿的陪同下去给他父母扫坟培土、点烛烧纸钱,仪式完后就赶紧着往回走了,可半路上却被一个新四军士兵请到了一处房舍,一个连防身的小手枪都不挎的“首长”接待了他们。
当然,罗刚一直都是站在翟俊仁身后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耳朵和眼睛却没有闲着一秒钟。与李小刚会合后,罗刚和翟俊仁把这次被接待的过程做了汇报,而这些内容,就是李小刚在三王庄那会议室里给沈剑他们报告的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那首长告诉翟俊仁他们,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劳苦大众能够当家作主人;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劳苦大众的子弟兵,他们打仗牺牲就是为了千百年来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不再受苦受难!
日本鬼子是侵略者,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一定会用血来偿还,中国人民是战无不胜的,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密切合作,日本侵略者就一定能够被赶出中国!
杠头帮常年行走乡里不容易,他们也是靠劳动挣钱吃饭养家糊口的,而且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走乡穿村,给山乡百姓带来了生活必需的物品,欢迎杠头帮带着货物经常来往桐柏和确山。
介绍完这些内容,李小刚仰头把文婉递过来的水喝完,看着大家说道:
“从我们这近十天的经历来看,桐柏县和确山县之间的那一座山隔开的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啊,国军和新四军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军队,两边的老百姓穿着差不多的衣服、说着差不多的方言,可他们看起来却很不一样!我觉得,我们的漏斗山有些像确山的竹沟,我们锋芒铁血队有些像那新四军。”
沈剑赶紧站起来说道:
“小刚,我相信你的眼睛没有骗你,也相信你的判断。但是,有些话你却不能随便说,尤其不能在国军面前说!咱们锋芒铁血队的确不同于国军,但是也不会与新四军相同的!好了,接下来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吃晚饭了,嗯,原本想让文婉讲的内容都包括在我要讲的里面了。晚上我们还要抓紧时间讨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