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淡的战局中赢回生机
安静的沙漠又开始燃烧起来了。发烫的沙砾、发烫的夏风、发烫的情绪,让这只德意联军部队经历着喜悦而又苦涩的煎熬。
6月22日,还在隆美尔被擢升为陆军元帅之时,他就命令刚刚攻克托布鲁克的装甲军团挥师东进,跨过埃及边境的铁丝网,向着英军从海边一直延伸到盖塔拉低地的阿拉曼防线疾驰。现在,他的整个装甲军团已完全到达了这条防线的外围,同克劳德·奥钦莱克将军亲自指挥的英军第8集团军对峙。
“到亚历山大和开罗去轻松一下,士兵们!”这是隆美尔对士兵们发出的一个有诱惑力的号召。
久经辛劳的德军士兵受不了这种盅惑,他们如同一架架麻木的机器,只凭一点心灵的召唤,迈动双腿奔赴前方。
隆美尔现在离亚历山大英军海军基地只有100英里之遥了。情报表明,英军的大批军舰正纷纷撤离,去保卫尼罗河了。
尼罗河上的英军又怎么样呢?英军照样乱成了一锅粥。埃及首都开罗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英军已开始接管开罗,英军士兵正日以继夜地在金字塔附近修筑防御工事。
在英国本土,失败的论调更是笼罩在这个孤立无援的岛国之上。在议会,丘吉尔遭到了反对党甚至本党议员的强烈斥问。
约翰·瓦德洛·米尔恩爵士问道:“首相阁下,你真的不认为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一切不是一连串的灾难吗?你真的不认为这一连串的灾难是由于军事总部的根本错误造成的吗?”
温特顿勋爵也辛辣地挖苦道:“类似目前的这一连串灾难,我们过去从来不曾有过。政府总不能用一句‘元首总是正确的’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吧。”
丘吉尔红着脸语出惊人:“第8集团军的官兵们确实遇到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对手。抛开战争的灾难不说,隆美尔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
一位议员马上接过话茬:“按照英国军队的按部就班传统,隆美尔如果在英国军队里服役的话,他大不了是一名中士。”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丘吉尔在伦敦的窘境引起了德国人的一阵嘲笑。希特勒颇带怪异地自言自语:“只有丘吉尔这个大笨蛋才会如此吹捧一个敌国的将领。”
1942年7月1日,隆美尔向英军阿拉曼防线发动了第一次攻击。德军第90轻装甲师士兵趁着沙漠风暴闯入了英军阵地。他们遇到了英军的激烈的抵抗,德军损失惨重,士兵们纷纷溃退。指挥官们命令士兵们返回各自的阵地,疲劳至极的士兵们却原地不动。隆美尔亲自驱车上阵,重新组织进攻,但仅剩20余辆卡车和装甲车的这支小部队根本无法向前推进。
一枚炮弹在离隆美尔仅6米远的地方爆炸。一阵强烈的气浪把他周围的人掀倒。隆美尔一个趔趄,继续指挥部队反攻。
“非洲军团”仅剩下37辆坦克了。意大利士兵远远地躲在后面,一直不愿冲锋。隆美尔发疯似的同意大利指挥官进行无线电联系,仍旧没有什么结果。
原来,英军的宣传机构在到处散布谣言,说埃及一旦被征服,一切财富都将落入德军手中。这一谣言马上在意军营地里产生了效果。整营整营的意军开小差,不少部队出现骚乱。
7月2日,德军第90轻装甲师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的情况下,遵照隆美尔的命令向英军又发动了一次尽职尽忠的进攻。仅仅前进了2000码,就被英军势不可挡的炮火和机枪扫射挡住了。隆美尔暴跳如雷地赶到了阵地上,他不顾一切地命令“非洲军团”的两个装甲师进行一次打开通往海岸突破口的尝试。几个小时过了,德军仅仅推进了500码,“非洲军团”损失了11辆坦克。至此,“非洲军团”仅剩下26辆坦克了。
第二天中午,隆美尔命令整个“非洲军团”全速向前推进,效果依旧甚微。这些疲惫不堪的德军士兵如一个个梦游者,已经丧失了知觉。意大利军队里最优秀的阿雷艾特师同新西兰师展开了白刃战,他们损失了大部分武器,有238人被俘。
7月4日,墨索里尼和大批随行人员抵达利比亚督阵,他们焦急地等待“非洲军团”开入开罗的*时刻。可是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7月9日凌晨,隆美尔被一阵雷鸣般的炮声惊醒。他立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是野战炮的炮声,这种连续爆炸的炮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他再也未曾听到过。爆炸声就在他的司令部以北40英里的地方。英军向海岸附近的两个山脊发起了突然的袭击。这两个山脊目前正由意大利人把守。
隆美尔立即让德军主力赶赴支援。他命令所有的机动部队都去参加堵住缺口。可惜的是,他们赶到时,人心涣散的意大利沙布拉萨步兵师已经后退了6000米。真正抵抗英军的却是由一个叫西波姆的上尉指挥的德军无线电侦破连。
在激烈的战斗中,西波姆阵亡了。他和他的整个连队全军覆没了。
隆美尔得知情况,震痛不已。这对他和他的非洲装甲军团是一个可怕的打击。西波姆上尉指挥的这个训练有素的无线电侦破连,几个月来,一直给隆美尔提供着大量的准确无误的情报。他们的消失使“非洲军团”变成了“瞎子”和“聋子”。他们收集的密码车和敌军作战命令全部都被英军缴获,这在今后的几个月里将给德军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英军必定会更换密钥,改变方案,而这些密钥和方案又不为德军所知。
第二天,澳大利亚师向两个山脊之中的一个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中午之前他们成功地占领了这个山脊。守卫这个山脊的意大利特兰托师望风而逃。
隆美尔意识到,真正的胜利只能指望他的德军部队。意大利部队最近的“滑坡”是因为他们中了英军广播的“魔”。要改变这一现状,还得相当一段时间。
7月13日,他再次命令德军第21装甲师向英军阵地发起攻击。隆美尔计划切断阿拉曼防线那个坚固的布雷区,然后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瓦尔道的飞机再次有力地支援了他。漫天呼啸的轰炸机把一吨吨重磅*投放在英军阵地上,溅起了漫天的浓烟。
晚上8时,隆美尔激动地宣布,装甲师将在轰炸机的出色掩护下直接插进英军的防线,并于当晚到达阿拉曼以东的海岸公路。
然而事实却并不乐观,第21装甲师在英军的铁丝网面前一筹莫展。他们只能靠为数不多的*工兵的钢丝钳清出一条狭道,蜿蜒而进。战场渐渐被黑夜笼罩。他们只能靠炮火的光焰和微弱的月光指路。不久,燃料耗尽的坦克停了下来。一些坦克在英军猛烈的炮火下开始调头。军官们上前阻止坦克后撤,却也无济于事。
晚上10点,隆美尔看到进攻失败已成定局,命令部队撤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线。
接着下来几天的战斗,“非洲军团”亦是损失惨重。英军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战斗力不强的意大利军队,为最后同德军决战扫清“外围”。意大利的巴维亚师和卜雷西亚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遭到围攻的。他们未能抵挡得住英军猛烈的攻势,不久就崩溃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师已在两个意大利师、特兰托师和特里艾斯特师之间打开了一道突破口。特里艾斯特师士气低落,有大批士兵开小差,遇到英军围攻,不战自溃。这样,隆美尔不得不把最后剩下的后备军也填补了上去。
隆美尔面对这一局面,悲哀极了。他仅有的42辆德国坦克和50辆意大利坦克是他用以进攻英国人的唯一资本。他唯一能乞求的是战线的平静,是英军放慢反攻的节奏。这样,他就有时间来喘一口气,寻思着对付英军的新的策略。
罗马最高统帅部总司令卡瓦利诺将军在战区指挥官巴斯蒂柯以及空军司令里诺·富热尔的陪同下,来到了隆美尔的营地。他们带来了墨索里尼亲切的问候。隆美尔只能悲伤地告诉他们:“如果再有类似的打击,我觉得自己无法再控制这样的局势了。”
7月21日以后,奥钦莱克将军更为猛烈的反攻开始了。德军装甲师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英军的飞机在坦克的上空做着惊人的超低空飞行,把*准确无误地投在坦克炮管上。密集的炮火震耳欲聋。一个新西兰旅趁着夜色的掩蔽从南面插进了埃及沙漠中央一处浅碟似的洼地。非洲军团指挥官奈宁将军决定歼灭这股狂妄之敌。
凌晨,奈宁命令德军一个装甲团连续前进3个小时,完成了对这片洼地的包围。步兵营的机枪手已埋伏在坦克的背后。4点一过,奈宁将军的信号弹划破长空,拖着灿烂的尾光,把整个阵地照得通明。高爆炸力的炮弹和*雨点般地落在敌军人群中。新西兰旅乱作一团,死亡1000余人,大批装备落入“非洲军团”手中。
奥钦莱克为了报复德军的这次“得手”,于第二天从东面投入了100辆坦克,向德军阵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上午7时30分,他们突破了隆美尔的布雷区,势不可挡地冲到了德军战线的后方。德军单薄的步兵阵地亦被突破。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眼看就要被英军包了“饺子”,幸亏“非洲军团”第21装甲师赶到营救他们,才使他们没有成为英军的俘虏。
在暗淡的战局中,88毫米高射炮再次为隆美尔的非洲装甲军团赢回了生机。英军大批“马蒂尔达”坦克甚至新式的“美制格伦特”式坦克都在88毫米高射炮面前成为灰烬。7月23日,英军第23装甲旅遭到“非洲军团”全部力量的围歼。英军损失了146辆坦克和1200名士兵。这一富有意味的戏剧性事件使得德军化险为夷,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
以后的几个星期,战场上比较平静。英军再也没有发起大规模的攻势,而力量对比仍对自己极为不利的隆美尔,也利用这个相对和平的时期整顿队伍。他知道他的装甲军团力量仍然不足以抵挡住英军的大范围攻势,于是不得不下达了最为严厉的命令,以防止一个月前那种泛滥于德军各条战线的混乱再度出现。他要求每个官兵都要坚守自己的阵地,决不后退。如有临阵怯逃者,以军*处。
在这段休整的日子里,隆美尔的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强。仅在7月里,他就得到了5400名补充的兵员和新组建的第164轻装甲师的两个先头团。13000名新兵已空运到了非洲,更多的部队正以平均每天1000人的数额逐渐到达。8月初,由赫尔曼·兰克将军指挥的一支空军精锐部队,德军第1伞兵旅已划到了隆美尔属下。隆美尔迅速将这些部队派到德军防线的薄弱地段,加强那里的力量。
意大利新的增援部队也在源源到达。意军第一流的弗尔格尔伞兵师也赶来参战。
隆美尔终于可以踌躇满志了。他在计划着新的大规模进攻。同他的性格相一致,他喜欢带有冒险意味的大战,因为只有大战才有机会赢得大胜,而冒险是这种机会的天才的动因。
他想把整个非洲军团押上赌注。酷爱迂回进攻的他,这一回再一次选择了迂回到英军防线的南端,然后从那里打开缺口,同英军第8集团军决一死战。他还想趁此机会,分兵开罗和亚历山大,跨过尼罗河上的桥梁,发动一次闪电进攻。
整个8月,隆美尔都让部队保持原地不动。他在冥思苦想,他要找到一个克敌制胜的万全之策。
装甲军团的士兵们顶着烈日在紧张地修筑着工事。沙漠上到处都回荡着风钻声、爆破声和铁锹铲土的声音。奈宁将军还亲自站在烈日里,指挥着士兵们布雷。这成千上万颗*是为了防止英军首先发动进攻而埋的。
凯塞林元帅来了,他要同隆美尔商量进攻英军的具体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