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128章
第128章第128章
徐端宜原本以为,谢清崖离开后的日子,会很难熬,但其实也还好。
谢清崖离开之后,她也还有不少事要忙碌。
当初跟玉田开通的那条线路,已经开始正式运作起来了。
玉田当地有名,却销售不出去的东西,也已经开始由慈济堂接手运作起来了。
而其他几个县府,知晓此事后,也有样学样,送来了不少东西。
希望慈济堂能帮帮他们。
这些事繁琐且复杂,徐端宜自然有的要忙。
何况如今谢清崖又上了战场,物资也得筹集。
虽说如今梅雪征在户部。
边关的物资,自有他监督着,一应派去的人,也都是他的心腹,倒是无需担心这其中会再出什么纰漏。
但徐端宜还是派慈济堂运作,筹集了不少物资。
尤其是棉衣鞋袜,这些贴身用的东西。
如今天还冷,尤其是冀州那块,更是严寒无比。
若是穿得不够暖和,到战场上,只怕挨不了多久就要受不住了。
慈济堂中,养了一批绣娘。
这批绣娘,都是些无家可归的女人,年龄参差不起,老的老,小的小,但都十分勤快能干。
徐端宜便把棉衣和鞋袜的任务,交给了她们。
除了她们,王府也在邓姑姑的带领下,做起了棉衣、鞋袜,宫里在萧皇后的吩咐下,也有针工局和满宫的宫女帮忙。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徐端宜又恢复成,当时玉田出事时的模样。
每日早出晚归。
有时间便去宫里探望昭裕太后。
只有夜里,一个人睡在临风阁的拔步床上时,她才会控制不住,想起谢清崖。
盼着他能早些回来。
她很想他。
对于谢清崖出征,意见最大的,反而是昭裕太后。
眼见徐端宜在他离开之后,又肉眼可见地瘦了下来,昭裕太后对他的成见,自然也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人都走了。
这气再大,也没用了。
谢清崖走的时候,是一月下旬。
二月底的时候,刘诏也终于抵达了京城。
对于这位信王之子,京城不少老臣都认识他,见他那张与已故信王十分相似的脸,便再也没有怀疑了。
三月初。
刘协在百官的见证下,赐予刘诏属于他父亲的爵位和封地。
刘协的确在最开始知道的时候,有些生气,也有些担心和害怕,但他与刘诏年纪相仿。
从前兄弟里面,他们俩玩得最是要好。
他生母位分低,他在兄弟里面又是最不出挑的那个,除了太子哥哥和表哥之外,刘诏是对他最好的那个了。
每次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他。
如今看着这张熟悉的脸,他心里的那些气愤和担心,自然也被旧时年岁里的情意所取代。
他打算把诏儿先留在京中。
至于他以后的去处,还是等表哥回来之后再说吧。
如今这世上,只剩下他们三兄弟了,不管诏儿以后究竟要去哪里,他希望他们兄弟三人,至少能在一起好好吃一顿饭。
何况曹达还不知道藏在哪里,他也怕曹达对诏儿出手。
因此也不敢让人随意离开。
三月上旬。
边关递来的战报由危转安,隐有大破敌军的趋势。
满朝上下自然都十分高兴。
刘协也高兴。
这日,刘协在刘诏的陪伴下,多喝了两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