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皇太后心花怒放,笑道:“敏妃诞下皇嗣,毓秀宫上下伺候有功,赏。”
太监宫女们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谢太后娘娘赏赐。”
一行人来到后殿。
稳婆和宫人们皆是喜气洋洋,产房早已经收拾妥当,艾草燃烧的清香掩盖了淡淡的血腥气。
产房的门框上挂着红绸。一名小太监手捧着金漆托盘候在一旁,托盘里是一把黑檀小木弓。吴名瞧见了,连忙上前接过,然后毕恭毕敬地交给长恭帝。
长恭帝双手轻轻地摩挲着小木弓,也许心中的执着感动天吧,上天果然赐给他一个儿子。长恭帝感概,亲手将小木弓挂在产房门左侧,这象征着男儿的阳刚之气。
襁褓中,小婴孩睡得香甜。乌油油的头发,肉嘟嘟的小脸,可爱极了。
长恭帝解下腰间佩戴的羊脂白玉团龙玉佩,放进襁褓里,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小婴孩,道:“皇二子,名为珏。”
珏,二玉相合。
消息传得飞快,不消一时三刻,阖宫便知皇二子才出生即被赐玉,赐名,恩宠可见一斑。
流水般的赏赐接二连三地抬进毓秀宫。不仅如此,冯家已经致仕的老太爷冯博文,被恩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老太太黄氏诰封郡夫人;善城太守,司农寺少卿冯子康官升一品,并兼任门下侍郎;其妻李氏诰封淑人;神武军正六品下振威校尉冯晓信,跃升为正五品定远将军。
一时间,冯家炙手可热。
第四十一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人生的悲欢离合,顺境逆境,又有几人能够看得透。
清心苑。
皇宫的西北角,幽冷偏僻,疏落凋零。清心,居心清正,寡欲无求。单看名字,就给人以素淡之感,不过就比冷宫好一些罢了。
马若梅,曾经的马美人,如今的马采女,便居住在此处。
夜。
很寂静。
星空点点,月色朦胧。
清心苑迎来了一位客人。
马采女福身行礼,道:“德妃娘娘万福。”
“马采女免礼。”
马采女站直了身子,抬头望向德妃,她只带了两名贴身宫女,穿一身玄色洒金镶边红色绣百蝶穿花立领褙子,鹅黄色留仙裙,外头罩着大红色缂丝团花披风。乌发挽成飞仙髻,其上是两只点翠镶金大凤钗。羊皮灯笼昏黄的光线晕染着,为德妃清丽绝伦的容颜添上了一抹温柔的色彩。
马采女自惭形秽,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身子,似乎想要随着夜色,隐藏起自己那一身寒酸的枚红色比甲,云白色百褶裙。
稳了稳心神,马采女开口道:“贵客临门,蓬荜生辉。不知德妃娘娘前来,所为何事?”
德妃抿唇淡笑,道:“怎么,采女不请本宫进去坐坐?”
“清心苑简陋,唯恐怠慢了德妃娘娘。”
“无妨。简陋或者华丽,在于心,不在于物。”德妃含笑,意味深长地看着马采女,继续说道:“说起来,采女与本宫,也算得上是有些渊源。”
德妃乃是南省光善侯外甥女,马采女乃是北省光烈侯的族亲,四侯同气连枝,确实算得上有渊源。
马采女笑笑,眼中闪着落寞,语气很是苦涩:“萤火微光,哪里敢攀附皓月之辉。”
宠冠六宫时,她得意忘形,何尝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被贬到清心苑的这些日子,愁闷悲思,受尽白眼。当初的歌舞升平,映衬着如今的凄凉孤寂,现实,早已把她心中的傲气消磨干净。
德妃眼波流转,微微一笑:“采女才貌双全,怎可妄自菲薄。”
德妃似乎话里有话,马采女心中一动,德妃贵为四夫人之一,更兼得宠,诞育大皇子,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都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她此次前来,难道意味着自己的未来会有转机?
马采女说道:“得蒙德妃娘娘不弃,便就请进内室喝一盏清茶吧。”
春末夏初,夜晚的清心苑依旧有着几分凉意。
铜壶里的水烧开了。
侍女沏茶,马采女亲自将茶盏捧到德妃跟前,态度恭谨地说道:“德妃娘娘,请用。”
茶盏是最普通的青瓷。不用尝,只需要看一眼茶色,德妃便知道这是宫里最劣质的茶末,只怕就连她长青宫的三等宫女,也不屑一顾。
这个宫里就是这样,得势,便是人上人,人人都奉承着;失势,便是脚底泥,人人都能踩上一脚。
德妃将茶盏放在小木几上,长叹一声:“马采女,你受苦了。到底是本宫的不是,早该来看看你的。”
马采女心中一酸,强颜欢笑道:“德妃娘娘说笑了,这儿挺好的,嫔妾不苦。”
德妃的目光温柔,好似完全能够理解她的无助:“你啊,就是太懂事了。你在光烈侯府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这些粗糙的物事,怎么用的惯?你受了苦怎么就不说呢?即便皇后娘娘不管,不是还有陛下么?”
不提起长恭帝还好,一提起,马采女便又忆起了被长恭帝百般呵护,风光无限的日子。再也按捺不住,一串泪水滚落下来:“陛下日理万机,哪里还记得嫔妾……”
“瞧瞧,受委屈了不是。”德妃一边说着,一边挽着帕子,替马采女拭去脸上的泪水:“你也别怨陛下,他耳根子软,旁人说什么,他就信了。”
“不怨,嫔妾不敢……”
“不哭了。好好一个美人儿,莫把眼睛给哭肿了。”德妃柔声说道。
马采女心中一暖,连忙收住眼泪,赧然道:“嫔妾失礼了,请娘娘恕罪。”
德妃笑道:“无妨,横竖这里也没有别人。四侯亲如一家,按说,本宫与采女,应当相互扶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