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莫须有
时节虽已到了初秋,但天气依旧很热。人们常说的“晒秋老虎”,就正是这个时候。
油茶村的人们早早地起床,趁着太阳刚冒出头,还不算太过炎热,一一将队里的粮食搬到晒坪上去。昨日晒透了的谷子,李景春登记后都叫人挑入了粮仓里,等待李景平回来后就可以将粮食送往镇里的粮站。
生产队里的干部虽没有人带头,但人们早就养成按时上工的习惯,各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村里还有些名声较好,又勤劳老实的人带领,那些想懒散的人也就弃了偷懒的心思。
村里的人还不知道旭日小学的事,要是知道恐怕是顾不得在这里晒谷子了!
蒋主任暗地里正赞赏周子先之余,刚想出口夸他几句,来反驳那王之林那些无稽之谈。不料,没等到他开口,三五个人急匆匆跑向学校的后面,像是出了什么事。蒋主任是个明白人,在官场上混得时间又长,为人谨慎,连忙收住口,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黄治民当下也知道坏了事,但蒋主任还在这里,他怎么好去插事。何况,他刚刚亲眼瞧见王春利去了后面,这时候插话,若是真有什么事,自己岂不是被动了?
他转思一想,递了个眼神给李景春。李景春也正纳着闷,看到黄治民的眼神,明白意思。李景春正要迈步过去,蒋主任拦了下来。
过了大半会儿,王利春等人从房间里搜罗出几箱子的书,墙上的画也都撕了下来,有的完整,有点破烂不堪,那幅外国插画还被揉搓成一团,一把摔在众人。
“蒋主任,我刚想着夸夸这位周老师,他在这山里扎根,发展农村教育,平日里还听说时常去劳动,以为是个好青年。不想,他却躲这里学起外国那一套来了!”
蒋主任听他这话,心里莫名起了火,他曾听人说起过这王春利仗着自己的后台,在乡镇玩弄权术,是个厉害的角色。他甚至还听得流言,这次如果不是自己空降下来做了主任,现在这位置就是他王利春的。
“教书匠有几本书不很正常吗?王主任你这是小题大做,犯了极端思想啊。”黄治民见蒋主任脸色不太好,赶忙站出来说。
“黄治民,就凭你这一句话,我就可以关你禁闭。这难道不是公社管的地方吗?现在有人犯了错误,你就这么想包庇?难怪当初建这学校时,你在会议上比谁都积极,难道你们是串通好的不是?”
黄治民听后,气得脸色通红,刚想反驳,蒋主任弯腰翻书查看,又把那画展开看,脸色也变得沉重起来。
王利春看蒋主任无话可说,心里别提多得意,便趁此机会火上浇油。
“书也就算了,看着老黄和李队长的面子,烧了书,关几天,事情也就了了。你们看看这日记里写的,全是反动言辞,我这里说,就是给他安个间谍分子的罪名也不为过。”
说着,王利春从后面裤腰带上抽出一本笔记本来。
“我看了老半天,这里面写的话你们自己看吧!你们看看是不是我诬陷他。我在西城公社几年了,什么派的人都碰到过,但这回我也算涨了见识。蒋主任,他可是老师,这十里八村可都是他的学生。”
“王队长,危言耸听了,他教的都是小学生,娃子们那么小,他们能懂什么。”蒋主任厉色说道。
所有人看了那些书和日记后,都沉默了起来,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过了一会儿,王春利得意地说:“蒋主任,这么大的事,我也不敢自作主张,你看怎么处理吧!我听您的。”
众人听后也都小声议论着,只有李景春和黄治民一言不发。黄治民面上装着冷静,内心却焦急万分,心里想着:如果周子先真出了事,李景平也跑不了。这么一来,油茶村这所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学校也就毁于一旦了。
他终于知道王春利和王之平此行的目的。
他想了一会儿,又转头看蒋主任。
李景春大字不识一箩筐,听王利春的念的话,一头雾水,哪里知道这中间的厉害关系,但听大家的讨论,觉得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不知怎的,这情景让李景春想起当年自己家被抄的时候,于是,不自觉后背冒出一股冷汗,不知所措地望着蒋主任和黄治民。
一些人叽叽喳喳讨论了会儿,消停了下来,都眼睁睁地看着蒋主任。蒋主任本来是带人过来学习的,他在县城里工作的时候,就耳闻李景平这个人,对李景平他比谁都了解。不料,他刚到镇里,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心里好不是滋味。
蒋主任忽然从怒色中挤出笑脸说:“王主任,我看这样吧!你先叫人把书都带去我那里,我亲自来写报告,等周子先回村后,立马带人捆了去公社,关禁闭劳改也好,上戏台游街也好,随你的处置。”
王利春挥手,底下的人来整里书,他自己把那本笔记本死死握在手里。
“蒋主任,咱们亘罐子里点灯,心里亮肚里明,这报告你还是要如实写才好。”
“这个你放心,暂且把这事放一下,我们还要去油茶村。”
黄治民和李景春哪里还敢说话。黄治民心里正琢磨着怎么在李景平回村之前,将消息带给他。李景春则盼着后面的事要顺利才好,至于周子先,等李景平回来了,有他处理,自然不用自己担心,担心也担心不来,这是已经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一行人沉默着出了旭日小学,脸色都不好看,气氛也比之前凝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