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月光如水,倾泻于大地之上。万物尽情享受且沉醉于这温柔的光辉之中。
秋夜静谧,无人喧闹,时间宛如停止。清风微微吹来,落叶随风而下,已不顾白天黑夜,那颗归根之心,早已按耐不住。
油茶村
秋奶奶无法安睡,她慢慢地从床上爬了起来,走进了小乐的房间里,小乐正在酣睡,可怜的孩子什么也不知道。
子先出门前告诉她,过两天他就会回来,如今两日已过,却不见他们的影子。秋奶奶的心里实在不安,老人知道这世间的事情大多难料,恐怕这次他们带回来的消息不一定是好消息。秋奶奶已经作好心里准备,就算国平真出了什么事,她也会把小乐抚养长大,只有她还有一口气在,就决不会让小了饿着冻着。
年龄大的人,本来觉少,时常在黑夜里难眠,思索家里大小事务,回想过往,预想未来,多有伤感和担忧。她与国平这么多年一直为小乐的成长相互扶持,感情逐渐变得深厚,心里早把国平当自己的儿子。如今国平出了事,心里自然难过?况且,若国平真出了事,她自己年岁又大,终不能伴小乐成人。想想这些,秋奶奶悲从中来,老泪默默淌流。
油茶村除了秋奶奶,还有一人,辗转反侧,唉声连连,他是油茶村的会计,叫李景春,祖辈都是油茶村的人,祖父生前是油茶村十分有名望的人,家里早先田地众多,算是个实打实的地主。到了他父亲一辈,田地都被分了去,因他祖辈三人都是好人,并没有受到村民们的排斥,当然田地肯定是保不住的。
李景春的父亲丢了祖业,心急之下患了重病,不治而亡。李景春从小跟着父亲身边,学会了打算盘的本事。李景平不计较他家里的成份,推荐他做了大队会计,有时候李景平不在,村中一些小事全交给他处理。
李景春睡不着是因为今天听到口信,镇里的干部明日要下来视查,还有乡里的社里的,又因为李景春与他们不熟,心里自然没底,不知道怎么招呼。
白天,他将有关工作在村里大喇叭讲得清楚,也不知道有几个人听进去了。忙着农田收尾的事,他也没有去各户家里细细察看。到了薄暮时分,他才赶去大队部在墙上歪七竖八地写着那些口号。
李景春翻了个身,油茶村的后头山那烦人的獐子又在啼叫了。李景春啐了一口,蒙着被子睡了,可那凄惨的叫声根本不会让他沉睡。
一夜无眠,李景春早早起床,去了李景平家。国珍说李景平没有回。他又去了小乐家,秋奶奶告诉他周子先也没有回。无奈,他只好召集队里的几个人匆匆赶到旭日小学去。
太阳初升,旭日小学来了一大帮的人,个个穿着整齐干净的中山装,梳着背头,容光焕发,胸前都别着徽章。
到了跟前,李景春强挤出笑容,一一和他们握手问好。
“这是蒋主任,这是油茶村的李会计。”一个人陪着笑脸出来介绍。
这人李景春倒认识,西城乡的,叫黄治民,和李景平是旧识,有了他,李景春的心放了大半。
黄治民和众人打了招呼后,悄悄拉着李景春走到一旁说:“景春啊!我不是早就叫人带口信过来了吗?景平人呢?”
李景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黄治民,黄治民叹了气。
“这李景平真是胡闹,这个时节正是工作紧要的时候,他怎么还东奔西跑的,事情也是不凑巧,恰恰这时候碰到蒋主任下来。”
李景春又打听这蒋主任,黄治民说:“他前几个月才到镇里来的,前些时候他在跑其他几个公社,你们村是最后一个来的。他可是个铁面人物,对工作也是极为认真负责。”
随后,黄治民又贴近李景春的耳朵说:“我还听说先前他自己亲哥哥都被他送上戏台上去了,自己主动申请下调在我们镇里。”
李景平听了有些骇然,那稍安的心再次提到嗓子眼。
“这么说,他之前是在县里工作?”
黄治平看到他这副模样, 赶紧安慰说:“你也别急,好歹我在跟前,到时见机行事,倒是那个乡里的治保主任王春利,我没想到他也会来。”
“这王春利又是什么人物?”
“他厉害着呢!李景平和他打过照面,他后面有人撑着,公社的人哪个敢不给他好脸色,你也不怕,不要乱说话就是了。万一中间出了岔子,闹了起来,你也不要作声,听着就是。”
李景春连连点头。
蒋主任和队里的人打了照面,环视一周,开口问道:“咦?怎么不见你们的李景平同志?”
李景春后背惊出一身凉汗,战战兢兢地跑过来说:“李队长出去有事去了,真是不好意思,蒋主任。”
蒋主任听后,有些失落。黄治民赶紧过来解释。
那王春利就说:“蒋主任专门下农村来检查工作,他倒好,躲了出去。”
蒋主任听王春利的口气,笑了笑说:“这景平同志有些傲气,我带人来向他学习,他去不肯教。”
众人听后陪笑。
“既然这样,就由景春同志带路,我们自学吧。”
李景春无话,只有边笑边带路,问蒋主任:“蒋主任,不知道您想从哪方面工作看起?”
蒋济民笑了笑说:“就从这。”他往身后一指,又说:“我听说你们这位生产队长可了不起,不仅要带头下地干活,还要管教育的事,他本事大得很,我走了几个公社,可没见几个村里建学校的。”
李景春听了这话,不知道是在夸人还是在批评人,心里发毛,也不敢乱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