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鬼门传说
一般来说,人死之后,只要不是有特别大的怨念,基本就是走黄泉路,进鬼门关,过奈何桥,经望乡台,然后进入幽冥地府。
当人大限将至时,有鬼差拘役生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阎王让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的由来。
而因为种种原因,错开了鬼差拘役时间的,便会成为游魂,这类游魂,大多是死于非命,或者心中有极深执念,机缘巧合下避开了鬼差,逗留世间。
这些游魂,大多会随着时间推移,身上阴气变弱,渐渐消散于世间,极小一部分因为带着非常深的怨念,变成怨灵。
这些逗留世间的游魂,除了一部分被巡视鬼差收服外,大部分就要靠张若衣、陶苗苗这些道门弟子,破开黄泉,指引往生。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超度。
这姜峰身死之时,三魂被秘法拘于体内,错失了轮回时间,但这对张若衣而言,不过是小事一桩。
那些个游魂野鬼,大多都大同小异,需要借助外力,破开黄泉路,继而转世往生。
但像今日这般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陶苗苗推算之后,解释道:“若衣,你忘啦,他之前已经变成煞尸,已经脱离了五行,一般超度,已经没有作用。”
张若衣恍然,想了想,对我道:“冷大哥,唯今之计,要送姜峰去往生,只有我们亲自送他过去了。”
我点点头,常年和张陶两家打交道,再加上家学渊源,对这里面的门道也了解一些。
鬼门关入口有两个地方,一处是在酆都,另一处则是在泰山脚下的蒿里山,前者因为各种奇闻怪志的传说,在民间是大大有名,酆都就是在重庆丰都县,据传那里白天属人,夜晚属阴,晚上六点一过,家家户户便闭门不出。
这当然是人们的奇闻怪谈,真正的酆都城是在丰都名山脚下。
那里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阴天子的道场。
而泰山下蒿里山,在近代以来较为沉寂,其实在东汉时期,就有“生属长安,死属泰山”的说法,魏晋时期,主管地府,治理鬼魂的神被称为泰山府君。
整个阴司地府以泰山府君为尊,总掌死籍,驱役鬼使,入人间拘拿生魂。
像姜峰这种情况,脱离了地府死籍,只有道家中人和鬼差沟通,进鬼门关,强入轮回。
滕州地处山东,从地利上讲,去泰山更为便捷,但我心中存了一点心思,略一思索,对张若衣二人道:“我们送他去酆都吧,他本是四川江油人,正好一路过去,也算故地重游,成全他一点心愿。”
二人点头称是。
我几人说话之时,苏持文和李懋修一直恭敬站立一旁,此刻诸事已定,我便扭头对苏持文道:“持文,左右无事,你要不和我们一起去吧。”
苏持文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闻言却并不应声。
我略感奇怪,伸手在他肩上拍了一下,说道:“持文?”
苏持文身子软软倒了下去。
我心中一惊,默念咒语,开了天眼。
天眼下,苏持文身上泛着一层淡淡的灵光,这是魂体不稳的征兆。
而且,他体内魂魄,还在发出点点灵光,魂魄在逐渐变淡。
他的魂力还在燃烧。
他到底施展了何等秘法,明明煞气已经消散,为何还在继续吞噬魂力?
三魂七魄不全,人便会变得痴呆,或者成植物人。
而一旦灵魂燃烧殆尽,就会变成一具行尸,连往生的机会都没有。
我望着陶苗苗,眼带询问之色。
道理很简单,她作为陶家嫡传子女,对苏持文所使秘法,或许只有她明白其中诀窍。
陶苗苗略一查看,眼中有些迷茫,低喃道:“奇怪,这不是我茅山道术。”
李懋修是指望不上的,看他一副焦急忙慌的样子,就知道他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眼下,只有先将苏持文救醒再说。
陶苗苗低念道:
“天地清明,本自无心,
涵虚尘寂,百朴归一,
离合骤散,缘情归盏,
我似菩提,纵化归虚。
急急如律令!”
她施展安魂术,比我这个半吊子出家强多了,肉眼可见一层淡淡的柔光,覆盖了苏持文全身。
苏持文低声呻吟一声,并没有醒转的迹象。
那灵魂燃烧只是微微迟缓了一下,但仍以一种无法逆转的态势继续燃烧。
陶苗苗眉头蹙在一起,想了想,郑重拿起桃木剑,割破手腕,将精血滴在桃木剑上,脚踏玄步,挑破符纸燃烧,又道:
“天下神兵,八卦之精,
慑到神将,安作慰汝身,
闻咒速至,不得违令。
吾奉太上老君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