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天若多情终欲问
方国亮夫妇爱女心切,从澳洲回来后不久,他们就奔波在各大医院,积极各方打听国内最好的精神科专家,最后,他们决定听从建议去北京试试。
夫妇二人,带着方青燕,在北京第六人民医院附近租了一套二居室,做着长期抗战的准备。
精神科的专家号总算挂上了,一位和蔼的老年女专家接见了他们。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问诊,她在病历上写着“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方国亮问医生这是个什么病?能治好吗?女医生说:“是一种类似抑郁症的疾病,病人的情绪耐受应激能力较差,存在自卑恐惧,焦虑或失眠等情况,按医生的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请放心。但除了药物,还需要找一个专门的心理辅导师,对病人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
见医生说可以医好,方国亮不禁松了一口气,他请求医生给女儿推荐一个最好的心理医生,不在乎对方收的费用有多贵,那女医生说:“心理医生很难说什么最好,只能说最合适的。因为心理医生同病人的互动是否良好也很关键。如果病人对心理医生足够信任的话,会事半功倍的。”
她一边说一边在桌旁的文件柜里找文件,并问方国亮:“你们是从哪个城市来的?”
“我们从大连来的。”
大连?她思考了一下,她在一个文件夹里找到一个电话号码,抄下来递给方国亮:“这个人是这方面的权威,而且是大连人,我之所以问你是哪里人,是考虑到医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相似性可以让病人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亲近感,这很重要。他应该可以帮到方小姐,放心吧!”
怀着忐忑的心情,方国亮拔通了心理医生的电话:“你好,我找陈晓康医生。”
接电话的是一位女性的声音:“你找陈医生是吗?请留下你的电话和姓名,还有你希望就诊的时间,我们尽量安排。”
“我们希望越快安排越好,姑娘!”
“不好意思啊,他现在都排满了,最快也要再等二个星期才行,我们到时会联系你的!”姑娘语气客气但坚定。
对于父母亲带自己四处求医,方青燕是非常抗拒的,她情绪低落,哪里也不想去,只在家里掉眼泪。李雪莲只能好言相劝女儿要乖乖配合,高子硕和儿子一直在澳洲等着一家团圆,她才勉勉强强同意见医生。
总算等来了陈医生的电话!一家三口按约定时间来到了诊所。
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陈晓康医生非常热情地同他们打招呼。
看完病历,他首先单独询问方国亮一些关于女儿的情况,小时候在哪里长大,哪里读书,什么工作以及婚姻状况等信息。
说来奇妙的是,陈晓康小学竟然还同方青燕是小学同校,只是大几届而已。
聊了些基本情况之后,陈晓康示意老人家先回家去。
方青燕面无表情,冷漠地窝在沙发上。
陈晓康热情地用大连口音说道:“其实啊,你爸妈担心太多了,你根本是很正常的嘛,没觉得你有什么不妥啊?”说完,微笑着望着她。
“是吧?你也觉得我没问题对吧,可是他们都不理解我啊!”她颇感意外。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他们眼里啊,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就说我妈吧,经常打电话给我,不说别的,老是问我吃了什么啊,要按时睡觉啊,好像我是个三岁的小孩子一样呢。“他微笑着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我妈更过分,我吃饭的时候她在旁边盯着,老是说我太瘦了,要多吃,我都烦死了。”她没好气地数落着。
“哈哈,你这不痩啊,你这身材是多少姑娘梦寐以求的啊!”陈晓康不禁大笑起来。
面对着笑哈哈的陈晓康,方青燕心中的防线有些开始塌陷。她不禁对这个长得白白净净,又没有医生架子的人顿生好感。
所有的医生都是板着一张脸对她,只会开一堆的药给她吃。只有他,不开药吃,当自己是个正常人的聊天。
“你大连人?”方青燕问。
“正宗大连人。”
“还经常回大连吗?”
“经常啊,我父母都住在大连呢。”
“我从小到大就一直生活在大连,前两年去了澳洲,一点也不习惯,一点也不开心。”方青燕放下防备,准备向陈晓康大吐苦水。
“不开心是正常的,我刚离开大连来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晚上还偷偷躲在被子里哭呢。”他和气地回忆着往事。
“大男人还哭?就算哭也别承认啊。”她有点想笑。
“有什么不能承认地啊,我这个人脸皮厚,不怕别人笑话。”他憨憨地笑着说。
气氛相当融洽,第一次见面,方青燕就以开心地心情结束了聊天。
到底是专业人士,陈晓康充分发挥着自己的魔力,找到合适的方法或语言,让方青燕对他产生了信任和依赖。
几个月后,看到女儿的情绪慢慢地好转,方国亮夫妇出于感激之情,邀约陈晓康到家里来吃饭。
一来二往,从简单的医患关系,慢慢转变成了朋友的关系,感情也慢慢从感激变成了喜爱。
一天,临睡前,李雪莲对躺在身边的老伴说:“你有没有发现,燕儿好象挺喜欢这个陈医生的?”
“人家是心理医生,知道如何同她沟通,人又这么有耐心,燕儿对他,是一种信任和崇拜吧?”方国亮不以为然的说。
“的确啊,燕儿私底下对我说,陈医生特别会说话,尽是鼓励她,赞美她,比那个硕硕会关心人多了。自打她和硕硕结婚,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差,估计燕儿的心里,也挺寂寞的,硕硕也不知道怎么哄。唉,女人啊,还是得哄。”李雪莲若有所思地说着。
“硕硕一天到晚很忙,回来还要猜老婆的心思,猜不对还要受气,时间长了,就没耐心啦。”他说。
“你老是帮着他说话!对了,难道你没发现以前从来不下厨房的燕儿,每次陈医生来吃饭,都帮着我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吗?她说陈医生喜欢吃海鲜,她特意亲自去买回来,还研究怎么煮呢。”她说道。
“我又没下厨,哪里能发现这些细节啊?我倒是发现,她最近气色好多了,人也开朗起来了,前几天还同我说想回去小学教书的事儿呢。可是,不知这陈医生有没有结婚生子啊,万一人家已经成了家,这事还得要想办法阻止燕儿,不能犯傻。”方国亮说道。
“是啊,这也是我担心的,不如我们托老家的熟人侧面打听一下,你不是知道他父母都还在大连生活的吗?”李雪莲不禁坐了起来,拍了拍老伴的被子。
“你这老婆子,这么主动好吗?她要是病好了,回去同高子硕团聚不是更好吗?方国亮有些不解老伴为什么这么积极的想撮合陈医生和女儿。
“唉,我们从小看着他们俩长大的,他们俩的感情啊,只适合做兄妹,不适合做夫妻,硕硕人是没话说,但是不懂燕儿的小心事,他没那个耐心,一遇到燕儿发脾气只会逃避,这陈医生不一样,他懂燕儿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们女人,到最后,还不是要找一个愿意听自己说话的男人踏实过日子啊。而且,上次那算命的也说了,我家燕儿不适合去远方,适合呆在父母身边,这都是命啊。”说着,她眼角有些湿润了。
“你说的有道理,我去打听打听。”方国亮一边安慰着老伴,一边若有所思。
正好国庆节临近,方国亮邀请陈晓康一起回大连过节,没想到陈晓康也爽快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