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讨伐鄀国
楚国西北边陲。
群山之中,楚君通带着将士们冬狩,士卒们围追着大禽小兽,动静很大,可收获甚微。
一万多人的队伍,捕获的猎物只够食用,没有结余。
有打柴人观之,捂嘴耻笑他们。
这些打柴人中,有楚国本地人,不乏也有化装了的鄀国、谷国、绞国的边卒来打探情报。
这地方位于楚国的西北角,从舆图上看,像是翘起来的尾巴,东邻谷国,北接鄀国,西交绞国。
楚国兴师动众来此“冬狩”,真正的意图是想出其不意地去讨伐鄀国。
有意思的是,鄀国举国上下皆表现得无动于衷,该干啥仍然干啥。
鄀晨公还在大张旗鼓地举行大射之礼,搞得轰轰烈烈,根本没有大敌当前的氛围。
而谷国却有了危机感,觉得草木皆兵,还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危机处理。
谷国国君赢绥采取了两个相当给力的措施:
一是委派特使带着厚礼来猎场慰问楚君通;
二是对楚君通继任楚国国君表示祝贺。
这第二条虽然说只是一句空话,还为时有点晚,但楚君通却最为看重。
自楚君通做国君以来,派人到洛邑禀报了周天子周平王,也通报了相关邻国,可都石沉大海,好坏没有一个回音。
谷国此时如此投其所好的表态,如同给楚君通送上来了一簋心灵鸡汤,让楚君通感动了好一阵子。
楚国虽然说“不与中国之号谥”,也不愿意到洛邑向周天子朝贡,但有些面子上的东西,虽然是虚的,可还是必须要的。
比如爵位,虽然只是子爵,爵位很低,但比没有要强得多啊。
再比如周天子对国君的认可。楚君通的嫡兄楚君坎任国君没有得到周天子的点头认可,做国君十七年,死后的谥号只能是霄敖,不像其他方国,给亡君一个公或伯什么的。
比如郑国的国君姬掘突,活着时只是伯爵,可死后被称为郑武公。
楚君坎的谥号霄敖是什么意思呢?
以一般人的理解,就是霄部落的首领。若真是这样,那就硬生生地降了人家一大级了。
说实话,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楚国最应该灭掉的是谷国。
谷国的东、南、西三方都与楚国接壤,只有正北和东北方与鄀国、邓国相邻,谷国整个国家几乎就在楚国腹内。
谷国一直神经紧绷,处于戒备状态,要是楚国贸然讨伐谷国,没准获胜的机率不高。
楚君通欲舍近求远讨伐鄀国,一是鄀国的国君鄀晨公嘴贱,欠揍,说了不应该说的话;二是鄀晨公自大狂妄,国门大开,没作戒备。
至于讨伐鄀国,楚君通出发之前还踌躇满志,可真要采取行动了,心里难免又打起鼓来,底气很是不足。
毕竟他还年轻,二十刚冒头,从未参加过战争,参加畋猎的次数也是有限的几次。
突然要指挥打仗,这真让他有些紧张,所以,装模作样地“冬狩”多日,等待到鄀国打探情报的蓫蒇回来,迟迟也未吹响进军鄀国的号角。
最近几日,蓫蒇在鄀国收集情报,斗缗却没有闲着,正紧锣密鼓地实施事先谋划好的计策。
他派棠和漻化装成观丁父手下士卒,悄悄进入了鄀国国都商密。
棠和漻带着人寻到观丁父的家里,趁观丁父不在家,骗观丁父家人说,旅帅得罪了国君鄀晨公,欲治罪,被追杀。
不过现在安全了,他已经暗投楚国,现在令我们来接家眷到楚国团聚。
棠和漻他们连骗带哄,终于让观丁父的家人悄悄离开了鄀国。
离开前,棠和漻还故意放出风声,说观丁父欲暗投楚国,还说他早准备好了退路,将家人已经送到了楚国。
邻居们听到谣言,去观丁父家查看,果然大门紧闭,家人不知去向,于是信以为真。
邻里便向上禀报,最后禀报到了鄀晨公那儿。
此时观丁父对鄀晨公危言耸听,打乱了他看射箭比赛的好心情,让他很是不爽,于是,便削了观丁父的军职,以投敌叛国之嫌疑将他拘禁起来。
可以说,实战前的间谍战、舆论战,楚国都已经取得了完胜,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尽善尽美,可楚君通还是迟迟不敢下令越过国境,讨伐鄀国的旗帜还没有打出来。
这天上午,楚君通正和斗缗在里商议何去何从。
棠和漻回来了,来向楚君通禀报,说鄀国旅帅观丁父的家人已经从鄀国商密接到了此地,离开前,特意放风说观丁父已经投楚国。
楚君通一听很高兴,立即说:“将其送到霄邑,好生安置,不得怠慢。”
棠和漻得旨带人将观丁父的家人送往霄邑。
斗缗笑着说:“君上,我们可出师鄀国也。”
可楚君通还是很犹豫,不愿意立即出发,他还想等蓫蒇他们回来,了解一下鄀国情况。
他皱着眉头说:“不知棠和漻的离间计效果如何?”
斗缗正要说话,从斗邑来到霄邑的小将斗廉和他手下的一位两司马带着几位士卒跑了进来,说是有要画向楚君通禀报。
斗廉说:“禀君上,我士卒围追兽禽之时,发现三打柴者形迹可疑,不携刀斧,赤手空拳,一直紧随我士卒其后,不像打柴者,倒像密探。我士卒不解,问之,其曰:‘我等只打枯枝断根,不损活树绿枝,无须刀斧也。’我士卒到其藏柴处观之,果然全是枯枝断根也。”
楚君通也觉得可疑,他对斗廉说:“任其随吾士卒之后,勿打草惊蛇,且令人暗中视之。若再有可疑之行为,速禀报之。”
晚上,斗廉和那个两司马又跑来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