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运筹帷幄
等棠和漻离开了,蓫蒇才朝季杏和免樠招了招手,让她们上岸。
免樠游泳还没有尽兴,她爬到岸上,小声说:“此时有何急事?”
蓫蒇看着季杏和免樠穿着“襦”,系着“裙”,皱着眉头说:“楚国士卒正欲济渡汉水。”
隅和昳手持着长柄铲站得远远的,他们看到季杏和免樠穿好了衣裳就跑了过来,一声不响地跟在他们身后。
季杏疑惑地问:“楚国士卒济汉水欲做何事?”
蓫蒇带着他们快速往部落走。
他说:“说是伐汉东寇贼!”
“汉东寇贼?”
季杏感到莫名其妙。
蓫蒇到了湫敖伯楝住的地方,仲桑、伯朝、叔旦都围在伯楝身边,气氛相当紧张,个个紧皱眉头。
仲桑看到蓫蒇跑来了,就问:“楚卒将至,你说我们如何是好?”
蓫蒇一直在湫部落起着狗头军师的作用,为他们出了不少主意,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叔旦却感到庆幸。
他说:“幸是讨伐,并非偷袭,我们此时毫无戒备,要是偷袭,那我们就惨了!”
那个时候打仗很讲章法和规矩,一般有四种打仗方式。
一是攻:因为一些人或事,集结大军去攻击对方。
二是伐:受到君主或首领的命令,集结大军去攻打对方。
三是侵:依靠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集结大军去打对方。此方式虽然霸道,但令人佩服。
四是袭:派遣小规模部队偷偷地去袭击对方。这一方式往往让人不齿,被人瞧不起。
楚国强大,他们没有将小小的湫部落放在眼里,所以他们采取的是公开讨伐。
蓫蒇这时也没有了主意,他有点后悔跟那个假“权贾”进行交易了。
他叹息一声说:“唉,未料我们以物易物,易回来的是赃物。唉,更未料……楚国会将我们等同寇贼视之。”
在场的人看足智多谋的蓫蒇慌神了,他们更沉不住气了。
“此时我们……如何是好?”
“如何做方可?”
大家七嘴八舌地嚷开了。
伯楝摆了摆手,让大家静下来。
他想了想,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他认真地说:“我楚蛮当年连周天下就未惧怕,岂能惧怕楚国?”
伯朝也附和说:“是啊,当年周王姬瑕三伐我楚地,遭遇我祖辈伏击,周王落入汉水溺水而亡,周军全军覆没。”
这段历史蓫蒇穿越之前就曾经研究过,周昭王姬瑕率兵伐楚兵败而亡,《吕氏春秋》、《史记》、《竹书纪年》等都有记载。
他不解地问:“当年周昭王三次伐楚,并非伐的是楚国么?”
伯楝摇头说:“楚国那时势弱,楚国国君居住丹阳,领地尚未出荆山五十里……汉水之滨皆为我们楚蛮部落……”
原来如此,果然历史有谬误!
听了这段历史,蓫蒇不再是那么慌张了。
他说:“好,我们商议一下,看如何迎来犯之楚国士卒?”
仲桑伤势没有完全痊愈,他大声说:“我们有兵器,为何不直接迎接来犯之敌?”
叔旦想了想说:“切勿鲁莽,楚国非周天下,我部落也非当年祖辈之部落……”
伯楝皱着眉头问:“此话怎讲?”
大家也瞪大眼睛看着叔旦。
叔旦摇了摇头说:“周天下位居北方,周卒不善水战,不懂水性,而楚国即居楚地,如水中之鲋……再者,当年我祖之众部落团结一心,一呼百应,而今我们部落从未与相邻部落有联络……”
说的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情况与当年完全不一样了。
叔旦说的一点也没有错。
湫部落与邻近的免部落虽然是同根同祖,皆为楚地蛮夷,但平时形同陌路,从未交际,甚至还存有芥蒂。
此时湫部落遇到危难,他们会出手相助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他们不落井下石就很不错了。
好在扶植叔樵当上了沈部落里的首领,沈部落来支援湫部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蓫蒇出主意说:“此时天色已晚,楚军尚在汉水西岸,我们可提前进行准备。”
伯楝赶紧问:“如何准备?”
仲桑不耐烦地重复说:“何须准备?我们有兵器百余件,再加上我们熟悉地形,可迎敌于我们部落之外,阻止他们进入我们部落!”
蓫蒇认真地说:“仲兄所言极是,上上策是拒敌于部落之外,一旦让他们进入了我们部落,即可伤及无辜,后果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