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南阳巨变 - 江南塞北 - 去时风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江南塞北 >

第226章南阳巨变

江陵城上终于立起了唐军吴字大纛,也昭示着历时八个月之久的荆襄大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原本在荆襄无一城一地的唐军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占据四郡之地,而原本占据荆襄半壁江山的齐国却只剩下一个暂且尚未攻下的南阳郡。

得到吴冲占据江陵城的消息,整个临安所有心念荆襄的有志之士皆长长出了一大口气,不禁喜极而泣道:“吾大唐有荆襄四郡,从此江南无忧矣!”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自荆襄开战以来,唐蜀齐三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下百万具枯骨,挥洒了数不清的热血。

今日,江陵城外缓缓驶来一辆马车,驾车的竟然是一个面白无须的小黄门!

看着眼前这座巍峨雄城,小太监又是哭又是笑的,慌乱的擦了擦眼泪,掀开那方车帘,毕恭毕敬道:“大人,到了。”

车内传来一声不轻不重的“嗯”,一个熟悉的脑袋探出车帘,只见此人也是如小黄门那般面白无须,身着紫色蟒袍,头戴一顶高帽。

来人赫然便是李毅贴身司仪太监!

司马福康两手捧着一卷金黄棉帛文书,有些奇怪的看了眼小太监的表情,“怎么哭了?”

小太监又擦了擦眼泪,弯着身子低头道:“回大人,小的本就是荆州人氏,十年前战火纷乱,荆州大地也未曾幸免,家父为了小的能活命,才送入宫去...今日重归故土触景生情,难免有些悸动,还请大人恕罪。”

司马福康点了下头,问道:“令堂尚在人世否?”

小太监抿了抿嘴唇,哽咽道:“不在了...”

闻言,司马福康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也不需要说。乱世之中,能够活命已经是莫大的福分了,虽说入宫为奴,可最少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十年前那场祸乱,多少户家庭从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又有多少把家中尚在襁褓中的儿女按斤两卖给那些达官显贵?像小黄门这样的已经算是够好的了。

司马福康抱紧了手中圣旨,拍了拍他肩膀,“走吧,待做完了事本宫可以破例允许你归乡祭祖一次。”

小太监愣了愣,连忙跪地叩头不止,“多谢大人...”

江陵城城守府内,司马福康坦然站于众人身前。那个小黄门唯唯诺诺的低着头立于其身后,面前是吴冲徐瑾辰和一众万夫长副将。

司马福康先是笑着给吴冲徐瑾辰见礼,然后清了清嗓音,“吴冲徐瑾辰接旨!”

吴冲率先单膝跪地,徐瑾辰也是这般,而身后众副将皆是双膝跪地。

“辅国大将军吴冲,连日以来征战荆襄劳苦功高,麾下将士奋勇杀敌,克敌蛮夷,匡扶超纲,为国立不世之功勋。朕特封吴冲为征西大将军,麾下戎敌军扩充编制至八万人。赏金五万两,银八万两,粮草二十万石。封徐瑾辰为平西大将军,领武襄侯,麾下破西军扩充编制至五万人。封沈千军为安远将军,折冲校尉,月俸五十石。封江云为安定将军,千牛校尉,月俸五十石。封王晓为...”

末了,司马福康顿了顿道:“令吴冲徐瑾辰择日回朝述职,不得有误!”

一番封赏下来,众人皆有所得,江云等人更是互相对视一眼,喜上眉梢。他们身为吴徐二人麾下副将,本就直属于各自统领,并非归兵部统管,不管立下什么军功也只是各自属军内部赏赐,朝廷大可以不管不问。而吴冲虽说官位极高,可并无豪族支持,也算穷的一清二白,朝廷有一点赏赐也都用来加强戎敌军,实在是没有盈余给部下赏赐什么。可如今李毅竟然破天荒的连两军副将也一齐封官赐禄...众人能不开心?

最实在的莫过于吴冲征西大将军和徐瑾辰平西大将军的头衔。之前吴冲两人都是领征西大都督副都督来征战江南道西部边境,虽说从实权上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可真正意义却是天壤之别。

大唐朝廷常设征平镇三个官阶的武将头衔,共计十二个。而大将军和大都督不一样,大都督说白了就是暂领一地军机要务,而大将军却是常领。如果吴冲因为某些原因征战别地,那征西大都督的头衔暂且由徐瑾辰来领,等吴冲再次回到西境时,依旧是以大将军为主。而获封征字头大将军的武将,只要不犯下什么大错,这个头衔一辈子都是他的。

这就好比杨家历代镇守北境的是征北大将军,并非征北大都督。说来也好笑,杨正平之所以被天下人称之为“大将军”正是因为他曾任征北大将军一职。而吴冲赵星河封邪等人也被各自麾下将士称之为“大将军”,却都有些名不副实,只是部下对他们的一种尊称罢了。如今吴冲终于获封征西大将军,也算彻底坐实了自己“大将军”的称呼。

徐瑾辰的封赏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平字头将军,官属二品。有吴冲这个征字头大将军在此,他这个平字头的二品武将就显得有些稀松平常,甚至是可有可无,不过有总比没有好,也算多了份殊荣。

原本的二等侯爵襄中侯也升到了一等武襄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不是官阶的升级,而是封赏的问题。李毅给吴冲赏金赐银赠钱粮,而徐瑾辰却什么都没有,虽说把破西军编制扩充到了五万人,可没有钱,就算有人又如何?兵器战甲军饷,又从哪里弄?李毅这一手也算是传统帝王心术的“恩威并施”了。你想要扩充编制,我给!但所需的钱粮自己搞定!从哪里弄?你徐家号称财富冠绝江南道,养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应该不难吧?

众人心态各异,再次齐声道:“末将谢陛下隆恩!”

起身接旨,吴冲拉着这位大内数万官宦之首,笑眯眯道:“公公远道而来,在下怎么说也得尽尽地主之谊。待在下令下人摆酒上菜,给公公一洗风尘,再一起策马天涯明月,之后再走不迟啊。”

司马福康看起来真的不老,顶多和吴冲不想上下,又因为入朝为宦,面白无须皮肤细腻,就显得比吴冲年轻许多。

只见他不准痕迹的抽回手,笑道:“不劳大将军费心啦。下官来的时候正好路过天涯回廊,更是从星罗棋布之上踩着数万关内私军的尸首而来,既看过了云海绝景,也体验了大将军克敌制胜的不容易。吃顿便饭就行,实在不敢太多唠叨大将军,还请大将军见谅。”

吴冲哈哈一笑,“那行吧,待来日回了临安再和公公把酒言欢!”

司马福康犹豫一下,拱手道:“启禀大将军,下官还有个不情之请...”

吴冲道:“公公但说无妨。”

司马福康拉过身后小太监,解释道:“这个同僚祖上正是江陵人氏,此次来此下官也动了些恻隐之心,希望大将军派人带他到家陵处以祭拜祖上。”

吴冲拍手道:“这好办。江云,这事就由你来吧,带这位小公公归乡祭祖。”

小太监神色激动,跪地深深叩一首。司马福康再次拱手道:“下官谢过大将军。”

吴冲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公公就留下用过午饭再走吧。”

酒过三巡,江云也领着那个小太监再次归来,司马福康连忙起身道:“多谢大将军招待,事不宜迟,下官还需早日归临安复命,就不多留了。”

吴冲饮下杯中琼酿,“也好,公公一路顺风。”

司马福康再次稽首一礼,“大将军整顿完江陵军务后也早些回朝,这也是陛下的意思,这些日子以来陛下可是整日念叨大将军呢。”

司马福康话音刚落,有一甲士匆忙登堂,“报大将军,有紧急军情!”

吴冲看了眼司马福康,说道:“但说无妨,都不是外人。”

甲士回道:“南阳郡内齐军于函谷关大败!传信来此请求大将军发兵驰援!”

闻言,满堂寂静,本已经举起酒杯的徐瑾辰再次放下,有些怪异的看向司马福康,而不是传命甲士。而极为副将皆神色震惊的盯着单膝跪地的甲士,有些不知所云。

吴冲眯了眯眼睛,淡淡的挥手道:“知道了,下去吧。”

待甲士退去,吴冲再次换上一副笑脸,“公公,我这边军机繁重,就不远送了。”

司马福康一笑表示理解,道了声“告辞”便领着眼眶通红的随行小太监离去。

出了城门,再次登上马车,小太监道:“大人,吴大将军也不像临安城内传的那样煞气满怀,瞪瞪眼就能杀人嘛。”

司马福康心事重重的嗯了一声。

挠了挠头,小太监不理解的说道:“齐军败了?看来齐军也不像传闻的那样皆是百战骁兵嘛,关内道的大军被吴大将军一战杀了几万,到齐军那里反而还大胜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