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友情诗(4) - 毛泽东诗词赏析 - 王鹏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毛泽东诗词赏析 >

第5章友情诗(4)

尾联写作者的感受。“我欲因之梦寥廓”,作者要依凭上面所描写的那些情景把想象扩展到故乡辽阔的天地中去,这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浓重的思念之情。“芙蓉国里尽朝晖”,描写了湖南境内万里芙蓉盛开,红霞万里的美丽境界。这既是作者对湖南家乡的赞美,也是对全中国的赞叹,是作者对全中国光辉灿烂的未来作出的英明的预见。

全诗以神话开篇,以梦想结尾,构思新颖,意境高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和崇高的革命激情。整首诗浓墨重彩,壮丽辉煌,从一个特定的审美角度赞美了社会主义的现实,预示了湖南乃至全国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可以说是一首闪烁着革命浪漫主义光彩的诗篇。

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1。

僧2是愚氓3犹可训4,妖为鬼蜮5必成灾。

金猴6奋起千钧7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8,只缘妖雾9又重来。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附:郭沫若原诗

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题解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看了浙江省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泽东看了这首诗后,不同意把被白骨精欺骗的唐僧作为打击对象,认为这种看法太偏激,于是他便给郭沫若写了这首“和诗”。1962年1月6日,郭沫若读了毛泽东这首诗之后深受启发,便步其原韵,又和了一首诗改正了自己的错误。郭的和诗说:“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香弭大灾。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几度来。”毛泽东看了这首和诗后,回信给郭沫若:“和诗好,不要‘千刀万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桢,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等职务。代表作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注释

1精生白骨堆:从白骨堆里生化出来的妖精。白骨精故事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遇白骨精。

2僧:指唐僧,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他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到印度去求取经文,历经磨难后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带回佛经论六百五十余部。明代吴承恩根据玄奘的故事创作了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3愚氓:蠢人,这里指受迷惑的糊涂人。

4训:教育,争取。

5鬼蜮:相传蜮在古代是生于南方水域的怪物,能含沙射影,使人暗中受害。《诗经·小雅·何人斯》中有“为鬼为蜮,则不可得”,后来泛指暗中伤人的东西为鬼蜮。

6金猴:孙悟空的美称。

7千钧: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相当于现在的十五公斤。“千钧”在这里不是实指,而是极言其重。

8孙大圣:指孙悟空,他在大闹天宫时曾自称齐天大圣。

9妖雾:妖精散发出来的迷惑人的烟雾。

赏析

这是一首唱和友人诗作的政论诗。作者采用借寓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神话故事和现实斗争结合在一起,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本质问题,蕴意丰富,很有吸引力。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首联两句借用神话小说里的内容,从白骨精的产生说起,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一从”和“便有”两个词相呼应,强调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自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暴雷霆之后,就有背离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他们像从一堆腐朽的白骨中生化出来的妖精一样,兴风作浪。这表现出作者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这两句诗是针对郭沫若诗中“千刀万剐唐僧肉”提出的不同看法。唐僧错误地惩罚了斩妖除魔的孙悟空,三次放走了白骨精,虽然可恶,但他只是属于辨不清敌友,误把变化成人形的白骨精当做朋友,受了欺骗和蒙蔽,而不是想与白骨精同谋陷害孙悟空。所以,作者用一个“愚”字简练地点出了这一点,并认为像唐僧这样的糊涂人“犹可训”,而白骨精却诡计多端,阴险狠毒,如果不早日除去,必然会酿成灾祸。在这两句里,僧与妖一是“犹可训”,一是“必成灾”,形象地说明在斗争中要区分“敌和我”,唐僧虽然愚蠢,但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教育,而类似白骨精这类的妖怪,则属于敌我矛盾,一定要坚决打击。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白骨精尽管诡计多端,但终究逃脱不了孙大圣的“火眼金睛”,在识别妖怪后,孙大圣奋力举起金箍棒,把妖怪打得粉身碎骨,使整个世界乃至广阔的宇宙空间里的妖气魔瘴都一扫而光,呈现出一片清新明朗的景象。作者借此比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一些背离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气焰嚣张,但只要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纯洁性,就会消除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从而改变乌烟瘴气的局面,迎来光明、美好的新世界。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胜的信念。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尾联与开头两句相呼应,由过去写到了现在。作者认为:今天,马克思主义者再一次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拥护,伴随而来的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势力又开始兴风作浪,因此人民希望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再一次把妖雾澄清,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今日”、“又重来”这两个词巧妙地和首联相呼应,再一次深刻地揭示出当前的这场斗争,实质上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势力之间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延续。

这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用典得体,形象生动,与郭沫若的原诗相比,毛泽东的这首和诗不仅比原诗寓意更精当,而且在艺术上也更胜一筹,视野变得更广阔,意境也更加深远,同时也更富于历史感和哲理性。

扫除一切害人虫——《满江红1·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

小小寰球2,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厉,

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3夸大国,

蚍蜉撼树4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5,

飞鸣镝6。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