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血战金陵
时间回到十年前。
那日黄昏,西楚铁骑在徐州城下被靖国公楚振庭检阅后,便在少将军楚振锋的率领下,星夜南下,直扑江都府。
江都府钱粮广盛、人口众多、物产丰饶,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而且又是南下江南的战略要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是一个无比关键、无比重要之地。
因此,江都府早被众诸侯虎视眈眈已久,谁都想吞下这块大肥肉。
而西楚军要做的就是,尽早、尽快地拿下江都府。
身为将军,年仅二十岁的楚振锋,主动请缨,向父亲提出带兵进攻江都府的建议,并设计了完整的作战计划。
起初,进攻江都府计划,一经提出,并不为西楚高层所同意,尤其是军中的几位大将。
在他们眼里楚振锋只是个未经沙场、纸上谈兵的贵族子弟,对战争有着天真的幻想和激情,这当然都是少年们的通病,整日居于深宫内院,养尊处优,根本不知道一场动辄上万人参与的大战会是多么的残酷。
战争不是作秀,而是杀戮,不择手段地杀戮。
虽然对楚振锋有些轻视,甚至是蔑视,但这些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大将军们心里可是很清楚,一码归一码,此时确实不是出兵江都府的时机。
他们认为,当下大军主力都在应天府前线,同各路诸侯血战,且战事异常吃紧,此时无暇、也无力抽调出一支人数足够、战力充沛的部队南下。
要知道分兵一向是兵家大忌,这个特殊的节点尤为如此。
所以他们果断反对楚振锋的作战计划。
于是,双方便陷入僵局,谁也说服不了谁。
身为主公,楚振庭一时也难以决断。
就在这时,西楚第一名将封青麟站了出来。
封青麟是楚振庭最为倚仗、最信任的将军,在西楚军中威望甚高,此人满腹韬略,目光犀利而准确,总是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一旦抓住便果断出击,从不犹豫,一生大小征战百场,全胜而无一败,是不世出的天才将星。
“江都府可以打,也必须打,如果现在不打,以后就很难了。依照应天府三日动员出十万军的情况来看,江都府的动员实力也差不多是这样,如果今日不打,待其羽翼丰满、成了气候,那时就不好说了。”
有了封青麟的这句话,楚振庭算是吃了定心丸,其他的将军们也都不好再反对。
“要打就必须先打金陵。姑苏城墙低矮,防守薄弱,虽然易打,但是距离太过遥远,且其地毗邻钱塘,即便打下也守不住,到头来是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还不好说。而江都与扬州过为紧密,互为掎角之势,只怕强攻不得。所以,只有先打江南的金陵,断其西界,将整个江都府围在我们的口袋里,如同囊中之物,迟早是我们的。另一方面,我军目前正在应天府作战,短时间内难以集结大军一举吞并江都府,所以先打金陵是上上选择。”
果然是第一名将,眼光总是着眼全局,却又不失细节,深远而又独到。
第二天清晨,楚振锋的前锋铁骑便已突至长江边,与金陵城隔江相望。
第一次江都府会战,正式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江都府令毕正飞下达军事总动员之事,楚振锋也早有耳闻。
据说,毕正飞一夜之间募得壮士二十万,不知是真是假。
江水浩荡,奔流不息。
高大巍峨的金陵城,斑驳的城墙掩映在一片烟波浩渺之中,平添了几分阴森与神秘。
城中守备有多少人?装备如何?
楚振锋不知道,他也不必知道。
他已下定决心拔掉金陵。
他下令前锋不必等待大部队到来,立即渡江,向金陵发起攻击。
前锋三千部队遵令,立即渡江,随后便发起攻击。
起初战事颇顺,金陵守军做梦也没想到西楚军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一时仓促,难以抵挡,纷纷撤回城中,依托城墙工事进行反击。
而后,由于前锋部队没有攻坚重武器,看着高大的金陵城墙,只得望而却步,暂缓进攻。
战事便进入相持阶段。
听闻这个消息,楚振锋立即加快了行军步伐。
当天正午,西楚军大部已达长江边。
楚振锋挺枪纵马,立于江边,雄姿英发,望着如画的江南,一时竟心生感慨:“真是江山多娇,直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刻,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人来,那人他虽未谋面,但此刻却感觉与他近在咫尺,正和他并肩而立。
那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
遥想当年项羽援救赵军,不过二十四岁,安阳夺帅,率领五万西楚江东子弟兵渡过漳河,击破秦帝国章邯、王离麾下四十余万主力部队,九战九胜,如同天神下凡,终获巨鹿大胜,一战而定乾坤,击垮了秦帝国的中心支柱,奠定西楚王霸之业。
想到这,楚振锋更加地热血澎拜,暗暗发誓,三日之内必破金陵。
为何是三日?
原来楚振锋效仿项羽破釜沉舟之事,下令只携带三日口粮,渡过长江后,便凿沉渡船,以示背水誓死而战。
“三日之内,除非我楚振锋命丧金陵城下,不然,必将西楚战旗插满这金陵城。”
然而历史不会重演,每一场胜利、每一种方法,也绝不能生搬硬套就拿来用,固步自封、盲目照搬者必然会事与愿违,付出惨重代价,甚至会遭受毁灭性冲击。
三万人分成十队,每队三千,集结在楚振锋大旗之下。
“擂鼓!”中军一将佐嘶吼道,光着健壮的膀子,猛然拔出宽大锃亮的长剑,剑指金陵。
霎时,五十面战鼓齐声雷鸣:“轰隆!轰隆!轰隆!……”
狂热,震颤,躁动,刚才还是云雾缭绕的毓秀江南,现在早被这凌空的骄阳,照射的如同燃起熊熊烈火,焦灼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