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 这边风景 - 王蒙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这边风景 >

第89章

“社员同志们,你们好!”广播里传出了赵书记的熟悉的声音,人们似乎还能看到他那亲切质朴的面孔,“现在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我们盼望已久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就要到咱们公社来了……”

随着赵书记的讲话,社教工作队即将来到的喜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公社的土地,吹到了公社社员的每一家温暖的房舍里,初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都竖起了耳朵,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人,也为赵书记正式宣布的欢欣鼓舞的声调而再一次感到庄重和激动。尤其是青年们,工作队的即将来临引起了他们的多少憧憬,又勾起了多少记忆!解放以来的历次运动中,来自自治区、州、县上级机关的各族男女干部,曾经给农村带来过多少新的道理,新的斗争和变化,新的鼓舞和推动,穿着朴素却又与农民总是有些不同的,带着自来水笔和笔记本,还有些是戴着眼镜和手表的干部们,那些有觉悟、懂道理、守纪律,态度和蔼,办事公道的干部们,他们讲什么事情都是那样合情合理,头头是道,简直能使木头脑袋开窍,他们又是那样威严认真,打击人民的敌人,决不留情,决不马虎。他们获得了农民的多少尊敬与亲近,不是父母们经常用“你看人家工作队的”作为开场白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吗?不是许多房室的墙壁上悬挂着的镜框里都有工作队的同志的照片,并且主人总是以此为荣吗?不是许多家庭至今还保存着一九五一年原土改工作队队员的来信,或是他们写下的题词吗?现在,新的,规模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运动的工作队,又将到来了。

赵书记的讲话完了。人们议论着,回想着,互相询问着。似乎都有点不满足,都想知道多一点有关工作队的事情,多做一些迎接工作干部的准备工作。就这样,等到伊力哈穆他们吃过饭以后,社员们陆陆续续,三三两两,你找我,我问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队长的家里。

等艾拜杜拉卸完车,从门上挂着锁子的家找到伊力哈穆这里来的时候,房里已经坐满了人。人们七嘴八舌地问着:

“明天来吗?几点钟到?”

“来多少人,多少男的,多少女的?”

“这么说,今年的肉孜节、春节、古尔邦节他们也会在农村和我们一起过了?”

米琪儿婉拿来了扣在锅里的南瓜包子,又给艾拜杜拉倒了茶。但是,艾拜杜拉没有吃几个,包子就被青年们瓜分光了,好在每个维吾尔人的家庭里馕都是要存贮一些的,他的肚子并没有感到危机。等他吃饱喝够了,伙伴们的喜讯也已经向他报告完毕了,他抹一抹嘴,告诉大家:

“我也给你们带来了好消息呢!”

“什么好消息!”

“明天晚上演电影。”

“你怎么知道的?”

“公社的电影放映员取来了片子,骑着马和我一路同行回来的。”

“什么片子。”

“一个是《英雄儿女》,一个是《夺印》,都是由新疆电影厂配音译制的维吾尔语片子!”

“亚夏!”年轻人欢呼了起来。

“我知道了,”伊明江有些炫耀自己的“分析能力”,“准是明天晚上开大会欢迎工作队的干部,会后,放映电影。”

“喔喔!你可真聪明!你成了先知,预言家!”

“不信,我们打赌!”

“你说,会后演电影,会前可能不可能跟咱们赛一场排球?”

“工作队可不像你们这些孩子。他们又不是来打球的!”达吾提铁匠被年轻人的七嘴八舌搅得与队长说不成话,他在给青年们泼点凉水。

“那可不一定!你们记得五九年整社时那个马组长吗?他还教给我们篮球上篮呢!”

“我希望多来一些女同志。”一个矮个子的女孩子说,不知为什么,还叹了一口气。

“帮助你们挑花做窗帘吗?”一个刻薄的男青年说。

“帮助我们把妇女工作搞起来,向轻视妇女的封建残余势力作斗争!”吐尔逊贝薇说,用手指着那个说话刻薄的男青年。

“最好来几个解放军。”艾拜杜拉说,“咱们民兵连的射击成绩一直不好。”

“我说孩子们,”达吾提说,“我该说什么呢?我说希望来几个铁匠,帮助我们多打几把砍土镘?那像话吗?工作队是来抓阶级斗争的!”

“我们懂!我们懂!”青年人还不服气,“阶级斗争要抓,生产啦,体育啦,文娱活动啦,青年工作妇女工作啦,都要抓!土改那年我们的文艺演出队还到县里巡回演出呢,现在的事总没有那么紧急吧?阶级斗争又怎么样?谁说的阶级斗争一抓就不能打球了?”

就在人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心愿,互相辩论,互相补充着的时候,热依穆副队长进来了,他说:“艾拜杜拉、伊明江,你们怎么都在这儿?纸、墨、木片笔与毛笔都准备好了,快到办公室写标语去吧。”

“干脆把文具拿来在这儿写吧!”伊明江舍不得离开热热闹闹的队长的家,“这里又明亮又暖和,办公室里把人手冻的……”

“在这里写字,还可以在丫头们面前卖弄自己的本事……”那个口齿刻薄的青年说。

“这么说,你娶老婆是靠写字喽!”伊明江反击说。

笑声中,伊明江真去拿文具了,热依穆副队长问被青年人的喧嚣搞得插不上嘴的阿卜都热合曼:“房子的事您考虑怎么样?和伊塔汗商量一下,能不能腾出一间来给工作队的同志们住?还有做饭的事……”

“那还用问,用商量吗?”

“到我们家去!我们家房子大!”

“为什么不到我们家去?我妈做饭最讲卫生了,洗几个洋芋就用半桶水……”

队长和副队长解释着关于住房的安排,这时,伊明江拿来了木片、毛笔、红绿纸和墨汁瓶。注意的中心又转到了写标语上,伊明江不太熟练地用毛笔写汉字和新文字的标语。艾拜杜拉写维吾尔老文字的标语。维吾尔老文字是用削薄了的木片蘸着墨汁写,木片是扁的,上粗下薄,保持一定的宽度,写的时候人们拿着粗的一头,木片在纸上移动,但绝不摇摆和旋转,始终和纸维持着“刚体”的一定的角度。维吾尔老文字的笔画是比较圆润的,遇到下行时,写出来比较粗,遇到上行特别是向右上方旋转的时候写出来就非常细,带棱带角,有时候,墨不十分饱了,木片刮下来,别具类似“飞白”的效果,这样的书法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仅仅看写出来的艺术字,人们会十分奇怪,怎么也猜不出它们是用木片写出来的。

现在,姑娘们裁纸,艾拜杜拉和伊明江写。

“瞧,这个弯拐得多么漂亮!这不是字,简直是花朵!”

“你往前挤什么?有本事你也写一条去嘛!”

“这儿还缺一点,别漏了!”

阿卜都热合曼坐在墙边,捋着胡须,对热依穆和达吾提说:

“从解放以来,哪一次工作干部没在我家住过?我都有经验了。如果是汉族同志,先弄清他们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如果是北方人,头一顿饭就给他们包饺子……”

“如果是南方人,就蒸干饭,但是,别忘了不要往干饭里放盐维吾尔人吃米饭一般在焖饭时即加上盐。。”达吾提想得更加细致。

“别忙,别忙!如果是咱们维吾尔人呢,我头一顿饭给他们做抓饭。”

“如果是壮族呢?”不知谁问了一句。

“什么是壮族?壮族在什么地方?”老汉有点慌乱了,忙叫着:“伊明江,我的孩子,快给我讲点壮族的事!”

“在我国西南部,有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伊明江放下手里的毛笔,挤开青年们,伸着脖子回答,“但是壮族人喜欢吃什么饭,我们可不知道。”他歪了歪头,表示遗憾。

大家哄笑起来。热依穆说:“如果是哈萨克或者蒙古族,那么热合曼哥家那两头羊肉,恐怕还不够吃呢。”

“没有关系,”达吾提说,“尼牙孜今天刚刚宰了一个肥牛,让他拿出半个子儿招待工作队的同志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