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荒唐皇室和亲公主17
大皇子回府的时候,看着侧门处排了长队,都带着礼盒过来,笑道:“送礼的人这么快就到了?”他今日在慈宁宫中正式宣布景华有孕的消息,没想到消息跑得比他本人还快。当然,老太后是不满意景华挺着个大肚子到处跑的。可谁让景华忙碌的是自己孙女儿的事情,有多少不满也暂时开不了口。只能嘟囔几句,要给大皇子赏妾室,怕景华怀孕期间,不能照顾大皇子。
早与景华有约定在先,大皇子自然没答应,就算直男思维如大皇子也知道,若是把他和景华的约定说出来,两个人都没好果子吃,景华少不得被骂善妒,大皇子也跑不了惧内的恶名。
大皇子只能用兵部事务繁忙来推辞,又列举了几件老太后听不懂,但一听就觉得莫名厉害的事情。老太后自来不参与朝政,听孙子这么说也就放弃了。只是她看着大皇子已经有了妻儿,眼看孙子都要有了,南边女人生的孩子她要不要放下身段喜欢?老太后盼着抱孙子,遂向皇帝道:“孩子们也该把婚事操办起来了,家里冷冷清清,孩子多了才热闹。赶在年前把媳妇娶进门,明年我就有大孙子抱了。”
老太后这样说,皇帝自然无有不可,当即下了旨意,把原先就有意向的事情,正式落在纸面上。二皇子娶妻齐国公府孙女,三皇子娶妻平国公府赵五娘,四皇子的妻族暂时没有定下来,五皇子也只能先压着与礼部尚书孙女的婚事。
等大皇子回来,景华笑着把今天在夕照寺的事情事无巨细和大皇子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我看大妹妹的意思,大约还是想和离的,不论大妹妹想如何,我们做兄嫂的总要帮她一把。赵兰修大约是想投靠大郎,以徒破局,我也让他改日登门,大郎亲自检校他的才干。”
“行,这些杂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好好养胎。”大皇子很认真听景华说完,笑着叮嘱她。景华做妻子,虽然有不得老太后喜欢这些缺点,可也她带给了大皇子巨大的好处足以弥补。景华从大盛带来的藏书已经全部整理存放好,藏书楼已经竣工,不日就要正式对外开放。为此,礼部尚书今日下朝特意拦着他说话来着。大皇子知道自己在文臣中并不受待见,这很正常,武将都是这样。可今天礼部尚书迈出的一步,让大皇子看到了希望。
还有大盛和大梁边境上的那三座城,源源不断为大皇子提供了钱财、人才、物资上的支持。北梁立国不久,皇子们都没有分封,各位皇子的钱要么是母族、要么是妻子支持,像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这样上过战场的还有一笔战争财,其他人全都穷嗖嗖的,全靠皇帝赏赐。
而边境上那三座城还在慢慢扩大,西羌那些受异族压迫的汉人慢慢向三城逃逸。不得不说,景华麾下的人在民政上有长才,手段不见得轰轰烈烈,可就这么细水长流、温温柔柔的把流民安置成百姓,很有景华的风格。
这些都成了大皇子的势力,如今大皇子称皇子中第一人,不仅因为他的军功,更因为他麾下有民政上的人才。两条腿走路,那些曾经怕大皇子只重武勋,自己做文臣在大皇子麾下不好生存的臣子也慢慢放下心来。
而这些好处,都景华带来的。大皇子只要一想到这些,就无比感叹当时选择的正确。“对了,舅舅时候来大都一趟。父皇今日还说起,也该给舅舅一个知府的位置,方便他牧守一方。”
“为父皇办事,有没有名分都不在意。”景华微微一笑,“父皇隆恩,我代舅舅谢过了。我私心想着,再押后一点儿,等我生产之后,舅舅刚好来见见外甥、外甥女。”
“也行,你看着办就是,都是自家亲戚,早来点儿晚来点儿说一声就行。”大皇子全然往了当初景华一拖再拖,大皇子在兄弟们面前说的那些难听话。嗨!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是弟妹,现在是自家媳妇儿,哪能一样啊。
“你怀孕的消息放出去,肯定有不少人来送礼,你安心养着,让身边女官和府里管事处理就行。二弟妹和三弟妹眼看着就要进门,咱们家合适代表皇室去看看的也只有你,等你身子舒坦的时候,抽空去两家看看。”
宫里没有皇后,两位皇子母妃家里能出人去看,可真正能代表皇室的还是景华这个大皇子妃。所以,排行老大,不仅仅是排着好看的。嫡庶长幼的规矩,刻在每个人骨子里也不是一天、一刀刻成的。
“自然,你放心。”
“你把大妹妹照顾得很好,我从来都是放心的。”大皇子如今也不每句话都噎人了,对怀孕的景华充满了耐心和包容。
景华抚摸着还未凸起的小腹,和大皇子说些家常话,畅想日后孩子该如何抚育教导,温情脉脉。宫中,李元妃却把人都打发干净了,和四皇子密谈。
“老大娶一国公主,老二、老三的岳家都是国公府,你可知道你的婚事,递上来的都是什么人选?区区一个侍郎的女儿也敢递帖子,三品将军也敢上蹿下跳。你娘我贵为元妃,一辈子比人强,在你这孽障跟前丢了丑,淑妃、贤妃、德妃她们不知怎么看我笑话呢,你今天在慈宁宫没看见吗?”李元妃想起这个就气不打一处来,一辈子比人强,偏偏在儿子娶妻上低人一等。
“母妃,哪儿有啊。贤母妃和德母妃都忙着相看媳妇儿呢,并没有和母妃争风头。”
“那是她们不敢,她们若是争得过我,就不会是我高居元妃之位,你父皇最看重的还是我们母子。我把什么路都给你铺好了,可惜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回去就把黄氏打发到庄子上,无论如何,先把妻娶了再说。”
怎么说着说着又要拿不相关的爱妾出气了,四皇子坐到李元妃身边,又是敲背又是捏肩的奉承,讨好道:“母妃,我刚好要给您报喜呢,盈盈有孕了。这个时候,怎么能让她去庄子上呢,舟车劳顿,万一动了胎气怎么办?”
“怀了又怎样,有福气生下来再和我报喜不迟。”李元妃骂了一句,黄氏在年初的时候也怀过一次,可惜没保住。这也是当初她肯在陛下面前进言两句,推迟震惊公主到大都时间的原因。李元妃现在都没改变这个观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国人诞下儿子的长子,于她儿子不利。可如今是看大皇子妃的肚子日渐鼓起来,也无人说什么,连老太后这样固执的人也愿意看在孙子的面子上,不天天找茬儿,李元妃就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了。尤其看到贞静公主给大皇子带来的那些好处,李元妃更是眼红,暗自嘀咕,若是大梁哪位公府的女儿就好了。
黄氏肚子里到底是自己的孙子孙女,骂几句过瘾之后,李元妃也退步了,道:“可以不送庄子,可你也给我紧紧皮,低调些,别闹出满大街找蜜饯的蠢事。她少吃一口蜜饯就生不了孩子了?我的孙儿又不是蜜饯精投胎。”
上一胎怀着的时候,四皇子大喜过望,做过许多“至情至性”的举动,至今仍是大都城里的闲谈趣事。
四皇子不好意思摸摸鼻子,赔笑道:“母妃教训的是,儿子再也不敢了。”
“你要真明白才好。我问你,你可知道你的婚事比三个兄长艰难,艰难在哪里?”李元妃换上语重心长的调子,好好和儿子分析。
四皇子默默鼻子,有些不好意思,他自然知道黄侧妃的存在不是好事。
“你自己心里大概也清楚,可我今天不把话挑明了,你还以为能蒙混过去了。婚姻乃两姓之好,若是别人把女儿嫁给你,你冷落她,只偏宠一个妾室,让妾室爬到主母头上耀武扬威……”
“母妃,盈盈不是这样的人,她素来柔弱……”四皇子还没说两句,在李元妃的瞪视下渐渐禁声。
“你心里清楚妻妾之别有什么用,我知道,你知道,旁人不知道。旁人只看到你偏宠妾室,把一个侧妃捧得高高的,那些有资格做皇子妃岳家的人,哪家是傻子。人家凭什么冒着风险把女儿嫁给你一个宠妾灭妻的东西。心疼女儿的人家,不愿意女儿来跳这个火坑。不心疼女儿的人家也要想想以后,做你岳家费心费力扶持你,等日后枕头风一吹,你就把继承人的位置给了一个妾室偏房的儿子。人家疯了,为你卖命!”
“婚姻大事,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还要问一问女儿家的意见。我是女人我清楚,哪个女人愿意还没进门就有现成庶子,还有个碍眼的宠妾早在丈夫身边?”李元妃自己也是妾室,也是出身低微从底层慢慢挣扎上来的,有时候李元妃都非常理解老太后为什么看自己不顺眼。可对丈夫的期望和对儿子的期望是不同的,李元妃狠狠戳四皇子的头,“你给我放明白些!”
“所以,我才说黄氏这胎来的不是时候,可既然来了,也是我的孙子孙女,我没那么狠心让她打了不生。可你要放明白些,在议婚的风口,别给我整幺蛾子。她有孕的事情你还没宣扬出去吧?”得到四皇子肯定的回答,李元妃拍板;“那就让她在府里秘密养胎,等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可皇室子弟有孕,总要报备宗人府啊,父皇当初就说了,咱们大梁已经立国,规矩也要跟着立起来……”
“有我在呢,你娘就掌着宫务,放心。”李元妃叹息,“怪你舅舅们没本事,若是他们能上马征战、下马抚民,我儿也不至如此艰难。”
四皇子立刻劝慰道:“母妃无需伤心,就算我没有舅家扶助,可我有父皇疼爱啊。我们原本什么都没有,现在却比比人强,不正该自豪吗?”
这就是四皇子的好处,总能找到清奇角度劝慰自己母妃。四皇子是年长皇子中唯一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可他依旧在皇帝面前得宠,靠的就是这做小伏低的劲儿。别以为做小伏低是容易的事情,一般人让人撅一回,面子上就挂不住,撅两回心里就记仇了,四皇子却不这样,他不以身份自傲,面对想讨好的人,十分弯得下腰。宠妃的儿子,皇帝本就高看一分,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娇娇儿。
虽然四皇子排行老四,但在皇帝心里是把他当幺儿来疼的。皇帝对李元妃的宠爱也数十年如一日,只要不涉朝政,内宫一切都是李元妃说了算。除了没给她皇后的名分,皇帝对李元妃也是真爱了。
四皇子前脚领了母妃教训离开,后脚就有宫人向李元妃禀告慈宁宫中消息。
“太后真的把原本准备赐给大皇子的妾室,另赐给其他大臣了?”
“是,太后娘娘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刚好是常进宫与太后说话的几家。承恩公府、温伯爵府、柳侍郎府上。”
“承恩公是太后娘家,太后的妹妹嫁到了温伯爵府这我都知道,柳侍郎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柳侍郎的长子娶了承恩公府的长孙女,娘娘听着耳熟否?递帖子进咱们宫里就有她家女眷。”
李元妃嘭得一声砸在桌上,“就是那妄图以侍郎之家图谋我儿正妃之位的贱人?”
李元妃狠狠深呼吸,半响才压下怒火,吩咐宫人:“盯紧了,我倒要看看,有什么本事,居然敢异想天开。对了,太后那里也多注意着,看太后缺什么少什么就来禀报一声,照顾好太后,才是替陛下尽孝呢。”
等宫人离开,李元妃在心里盘算起来,皇儿如今遭受的屈辱,一半怪他自己不争气一半是贞静公主的错,贞静公主不受太后喜欢,这很好。她已经是大皇子妃了,她不受待见,就是大皇子不受待见。这些日子大皇子的声势越发大了,本以为陛下会忌惮,不想陛下乐见其成,反而为自己有这样好的儿子而骄傲。不过陛下是最孝顺的,好好经营,未必不能成事。
李元妃一想到这个,就忍不住叹息,皇儿吃亏在小了几岁,无法与几个哥哥争军功。好在和西羌、南盛开战是迟早的事情,等这次开战,绝不拦着皇儿上战场了。
不过,在此之前,自己也要做些什么,巩固皇儿的地位。有什么比打击敌人更有效的呢?太后都在帮她呢。
二皇子妃和三皇子妃进门的时候,景华挺着几个月大肚子帮妯娌操持,在新婚宴上,景华这位长嫂十分受欢迎,谁不希望像她一样,嫁进门立刻怀孕。
二皇子妃、三皇子妃入宫拜见很受太后喜欢,这两个孙媳妇完全符合老太后的审美,一手拉了一个坐在自己身边,笑得合不拢嘴。二皇子妃有些害羞,局促得看了一眼景华,怕景华因此不高兴。景华回她一个善意的微笑,太后不喜欢自己,并不因为二皇子妃的存在而改变。
三皇子妃就活泼多了,直接坐在太后旁边奉承,三皇子妃为人爽利,俏皮话一句接一句,逗得太后哈哈大笑。三皇子妃和三皇子亲梅竹马,感情深厚,有丈夫的喜爱和支持,在夫家自然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