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妙语连珠敦煌话(2) - 敦煌轶事 - 王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敦煌轶事 >

第65章妙语连珠敦煌话(2)

2.驴拿棍赶,人拿情感。此句准确地昭示人们,人和动物的显著区别在于人是有情感的。以情感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我们理想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准则。这句极富哲理的话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对于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物质财富的创造,推动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加快社会进步,往往胜于任何物质所产生的力量。

3.身正不怕影子斜。此句揭示在人格的力量面前,任何世俗的偏见、恶毒的诽谤、肆意的贬低,都是苍白无力的。

4.脚正不怕鞋底弯。此句与上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打人不可挖脸,骂人不能揭短。话说三分留三分,留下三分积儿孙。这两句话,都反映了敦煌人追求厚道和宽容。

6.天阴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此句鼓励人们不怕犯错误,自强不息。

7.天上下锥子,地上拿针接。此句劝喻人们在正常的生活中要学会忍让,不要针锋相对。

8.冻死不下驴,饿死不弯腰。此句表明敦煌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生死关头,仍不失节操的气魄。

9.狗眼看人低。此句对那些以浅薄的势利眼光看人的行为给予挞伐。

10.舌头底下压死人。此句揭示了公众舆论的不可忽视,也揭穿了流言蜚语、造谣中伤的负面作用。

11.前院的水往后院流。此句向人们揭示:人的一生是有阶段性的。另外,还有上行下效的意思。

12.狗撵下坡狼。此句抨击了对处于弱势的人们不予宽容的丑行。

13.人活脸,树活皮。此句阐明敦煌人把自己做人的尊严和生命联系在一起。

14.卸磨杀驴。此句抨击那些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的不道德行为。

b.人际关系之道

1.蛇不说自毒,牛不说角长,人不说己过。此句劝喻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2.牛各三年角对角,人各三年拿刀戳。此句说明长时间的分隔,会使人之间的隔阂加深。

3.一旦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此句批评被错误、失败捆住了手脚的人。

4.门缝里看人。此句批评人们在对待事物上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方法。

5.牛说牛大,角说角长。此句比喻人们只片面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有理的一面。

6.干墙上钉橛。此句表示了对无中生有的厌恶。

7.打墙的板上下翻。此句告诫人们居安思危,成功之时可能就是失败之始,失败之时可能也是成功之时。此句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寓意极为相似。

8.饿时给一口,强如饱时给一斗。此警句反映了敦煌人同情弱者、乐善好施的憨厚品质。

9.工是便的,礼是换的。敦煌人把农忙时你给我帮忙干活,我给你还工或平时帮忙干活、婚丧嫁娶帮忙等礼尚往来的事都谓之便工。此句反映了敦煌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帮忙、支持、友爱都是互相的,都是双方面的事的朴素认识。

c.生产经营之道

1.捻转才是本事。此句告诉人们在领导工作中,在领导生产中,把一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一切生产环节正常运行起来,才能把工作和生产搞好。

2.合伙的买卖不赚钱,众人的骡子喂不圆。伙种田,惹人嫌。这两句从反面告诉人们:同床异梦是做不成事的。

3.绷不下硬眼,当不了富汉。此句反映了敦煌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权不明晰,规章制度不完善,一切生产经营都不会产生效益。此句反映了孕育在敦煌人心里的现代企业经营思想。

4.活泼泼转泼泼,吃了喝了赚几个;死钉儿,硬钉儿,吃了今儿没明儿。此句说明灵活经营,因势利导,往往是经营成功之道。

5.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此句是说不脚踏实地务事,终归吃亏。

6.一头子抹了担,两头都打烂。此句告诫人们要做好协调、平衡工作。

(三)敦煌人创造的歇后语

敦煌人创造的歇后语,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是他们通过对生活、社会的观察,精确提炼而成。这些歇后语如甘霖,润物无声,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

1.三斤面的锅盔——至厚不薄。

2.城隍爷的马——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新中国建立前几年,敦煌城里游荡着一匹棕色马。白天它在街头走来走去,走到有些人家,它即头对门站着不动。此家人见此马光临,忙拿出草料让它吃。人们都说这是城隍爷的坐骑。晚上,此马即回城隍庙歇息,人称“城隍爷的马”。

3.城隍爷的马——没笼头。

4.抱上别人的娃娃赌咒——不害心疼。

5.高梁秆子夹凉粉——老奸巨猾。

6.放屁都砸脚后跟——倒霉透了。

7.鸡飞蛋打——两头空。

8.朝猪屁股上戳刀子——老离。

9.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10.驴吃辣子——干拌嘴。

11.老和尚敲钟——巴不得一声。

12.抬脚割掌子——防不胜防。

13.割掉脬子敬神——神没喜欢,人也疼死了。

14.脱掉裤子放屁——多费一道手续。

15.狗看星星——灿明。

16.猪槽里没食,把狗急得乱叫——多管闲事。

17.筛子饮驴——空尽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