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包干到户
“霍主任好。”
张凯微笑点头,将双肩包塞到头顶的行李架上,乖乖的在霍刚身旁坐下。
说实话,他还挺好奇的。
费青当时交代的很匆忙,或者说,支支吾吾的,对于托付霍主任照顾的事,并未提及。
“霍主任,精准扶贫,还需要您一个大主任亲自出马啊?”张凯不是好奇的人,可霍刚身为一科大主任,出现在今天的队伍里,还是让他有些诧异。
“哈哈,扶贫也要包干到户。”
霍刚摸着稀疏的脑壳,哈哈大笑:“精准扶贫,总要有个带队的,不能都是虾兵蟹将,那不是成了走形式吗?”
说着,霍刚从挂着的塑料袋里,摸出一个金黄的蜜桔,硬塞到张凯手中,好心道:“莲花乡有点远,山路崎岖,一路颠簸恐怕不好受,我特意准备点桔子。”
张凯默默的剥皮,边吃边好奇问道:“霍主任,我们今天去莲花乡,具体都做些什么?”
费青说的很含糊。
张凯也懒的问。
反正呆在云医没手术做,还不如出来散散心,开开眼界。
“老费没跟你说?”
霍主任诧异的看着张凯,确认他一脸茫然后,哑然失笑道:“你也是心大,什么都不知道,居然就跑来精准扶贫。”
张凯默默嚼着桔子,神情淡然。
霍刚见张凯淡然自若,没有半分惧色,心中啧啧称奇,不由故意问道:“莲花乡,你知道在哪吧?”
“知道。”
张凯点点头,脑海里不经意浮现出有关莲花乡的信息。
莲花乡,在云海市西北部,靠近省边界,山高路远,地势崎岖。
本来天南省就号称“七山二水一分田”,莲花乡更夸张,基本均是山区,在建国前,那是土匪青睐的好地盘。
由于没有适合的田地,莲花乡的群众靠山吃山,独辟蹊径,硬是在山上开辟出一片片梯田。
可纵然如此,由于山路崎岖,运输和物流无法及时,导致莲花乡坐拥宝山却依旧贫困。
“莲花乡条件可不咋地,那边住宿和伙食,可能会不习惯,你要有心理准备。”霍刚嘿嘿一笑,给张凯打了个预防针。
“我不在乎。”张凯微微一笑,纵然他有轻微洁癖,可经历过当初高中寄宿,满屋子弥漫的臭袜子、发馊的内衣裤味道的16人大宿舍都住过,还有什么能让他动容?
眼看张凯并未流露出同龄人的娇气,霍刚满意的点点头,眼眸中掠过一丝赞赏。
“反正路途遥远,我跟你好好说说……”霍刚似乎心情不错,谈性很浓,身子往后一靠,慢悠悠道:“现在各级部位都在搞精准扶贫,咱们云医也不例外。”
“医生怎么扶贫?”张凯很纠结,似乎云医还有很多实习生、规培医挣扎在贫困线上。
“你别急,听我慢慢说。”霍刚摸出保温杯,抿了一口热茶,慢悠悠道:“卫生部门扶贫的目的,就是提高基层医疗能力,消除卫生室的空白村,定向扩招乡村医生,积极推进分级诊疗。”
“咱们医院的医生扶贫,有两种模式。”
“哪两种?”张凯下意识问道。
“一种是个人模式,比如说,某个医生负责一个贫困村,你每个月去定期给贫困家庭做个家庭体检,你明白吧?”
张凯默默的点点头。
霍刚意犹未尽,又道:“但这个治标不治本,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今天的模式,直接下乡,去扶持莲花乡卫生院,提高他们基层的医疗能力,推进分级诊疗,让老百姓能够,小病在家看,大病去医院……”
霍刚说的慷慨激昂,套话连篇,张凯实在看不下去,咳咳两声,打断道:“简单说……”
霍刚也察觉自己吹牛的老毛病犯了,干笑了声:“两句话,一是捐献设备,二则教他们看病做手术。”
张凯听完,一脸释然。
“我们还送设备?”
“送啊。”霍刚理所当然的道:“我前两年去过莲花乡卫生院,对方的医疗设备惨不忍睹,连台麻醉机都没有……”
“那怎么掌控麻醉……”张凯骇然道。
在手术室,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都是必备,没有这些基础设备,张凯实在想不明白该如何开展手术。
“凭经验呗。”霍刚翻了个白眼,嗤笑道:“你们是生在新时代,没吃过苦,想当年,我刚实习那会,医院缺医少药,哪有什么麻醉机啊,连麻醉药都很少,你知道当时用什么麻醉吗?”
“针灸。”
“你怎么知道?”霍刚骇然。
“我听我爸说的。”张凯淡然道。
霍刚这才想起,张凯似乎家里开诊所的,顿时释然,哂笑道:“针灸那玩意,镇痛可以,可要是说用来做开腹麻醉,那就够呛了,你知道我师傅当年有个外号叫什么?”
张凯默默等待下文。
“胡一刀。”
霍刚一拍大腿,嘿嘿怪笑:“知道他名字的由来吗?那是因为通常医生开刀进腹,是分层一层一层切下去。可我师傅,那是一刀进腹。没办法,病人痛啊……”
张凯微微叹息,当年医疗的困境确实艰苦。
汽车颠簸,车厢内陷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