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毒气弹
1937年12月14日中午,日军再次对新6军驻守的大铜山到望母山一带的阵地发起疯狂进攻。日军重炮阵地上,一门门150毫米榴弹炮、12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榴弹炮和150毫米迫击炮喷出一团团耀眼的火球。
炮弹掠过乌云密布的天空,狠狠的砸落在守军阵地上。
大地上,腾起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火球,山体剧烈的颤抖起来。这时候,留在外面的那些观察哨士兵发现,炮弹爆炸腾起的火球颜色有异!那些炮弹爆炸,腾起的不是橘黄色和猩红色的火球,而是有绿色、蓝色、紫色的火球,还夹杂着一阵刺鼻的烟味。此外,还有一些炮弹落地,并没有火光迸出,而是喷出一股白烟黄烟。
观察哨的士兵有一定的经验,发现落地的炮弹有异,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毒气弹!鬼子用毒气弹攻击了!”坑道内,到处响起战士们焦急的叫喊声。
听到喊叫声,郭伟站起来,猛一拍用弹药箱垒成的桌子:“狗日的!居然用了灭绝人性的毒气弹!各单位做好防毒准备!”
新6军有配备防毒面具,战斗部队基本上是人手一副,而且还有一些防护服。如果只是新6军自己用,完全够用。但是在战斗中,防毒面具有损失,而且李峰又招募了大批杂牌军士兵加入新6军,这种情况下,防毒面具根本就不够用了。
于是,郭伟下达了命令:“老兵准备好防毒面具,去外面的坑道!随时准备战斗!新兵全部进入深处坑道,堵住坑道,不要让毒气渗入!”
得令之后,所有的杂牌军士兵全部进入深处坑道,而李峰部自己的老兵,则是留在外面的浅层坑道。这是因为,新兵没有防毒面具,留在外面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进入坑道深处并堵死坑道,才能保护杂牌军士兵的安全。但是堵死坑道,又存在了一个问题:如果鬼子这时候冲上来,根本就来不及出击防御。于是,郭伟让自己本部的老兵都带上防毒面具驻守在浅层坑道中,而且没有堵死坑道口。
“快!堵住坑道口!不要让毒气漏进来!”深处坑道内,那些杂牌军士兵之中,有人大喊大叫着,忙碌着搬运沙袋,堵住坑道口,还有人挥舞着铁锹,堵住沙袋和沙袋之间的间隙,以免毒气渗入。
“这样还挡不住的!那边多铲上一些湿土!堵死!”有军官喊道。
杂牌军士兵所在的深处坑道中,顿时黑暗一片,但是他们在这里面,怎么说也比外面坚守的李峰本部官兵们要安全得多。
浅层坑道中,官兵们不断听着炮弹呼啸着落地的爆炸声,一股股呛人的浓烟,从坑道口涌入坑道内,形成了弥漫的毒雾。所幸的是,这些李峰本部的士兵,都有防毒面具,可以保护他们免遭毒气弹杀伤。而留守在外面的观察哨,身上还穿有防护服,以免遭到日军一些皮肤神经溃烂性毒气的杀伤。
日军炮击了大约半个小时,疯狂的向山头砸下了上百吨的毒气弹。
整片大铜山到望母山一带的山头,都笼罩在黄色、绿色、红色、蓝色和白色的烟雾中,那五颜六色的烟雾,看起来令人心惊胆颤。谁都知道,大自然的规律,越是有毒的事物颜色就越是鲜艳。
这五彩的毒雾,让人联想到了剧毒的、带有毒钳的毒蜘蛛,能喷射毒液的毒青蛙,或者是五彩斑斓的毒蜥蜴之类,总之看起来令人恐惧。
毒雾尚未从山头消散,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的日军就再次发动攻击。
“鬼子上来了!”警戒哨的士兵向坑道内发出报警信号。
得到报警信号,郭伟下令:“出击迎敌!”
这时候,新6军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大批新招募的杂牌军士兵都躲在坑道深处,等他们出来需要挖开坑道;而且毒雾未散,他们也不能出来,一旦冒头,只能是平白无故的增加了无谓的伤亡,这样的赔本买卖郭伟是不会干的。
一切,只能依靠本部士兵自己了。
由于精锐的本部官兵和新招募的杂牌军是错开分布的,在一处防线上,李峰的本部士兵人数不是很多,要应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攻击,必然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冲上去!”冲出坑道之后,各基层军官大吼着,带头冲向棱角线。
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防护服的狙击手率先向即将爬上山坡的日本人开枪射击,一排不算是太密集的枪声响起,弹无虚发,十多名同样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防护服的日军士兵翻着跟头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观察哨及时汇报了日军的位置,那些刚刚钻出坑道口的迫击炮手和掷弹筒手,立即蹲下,抓起榴弹和迫击炮弹,塞进掷弹筒和迫击炮,进行急速射击。
炮弹和榴弹下暴雨一样落下,山坡上火光翻滚血肉横飞,又是一大片日军被炸得连滚带爬的翻下山崖。
“打!”迅速抢占了棱角线的中国士兵操起机枪、冲锋枪、步枪,各种火器猛烈射击,子弹席卷了整片的山坡,不断有中弹的日本人惨叫着滚下山坡。
就在此时,天空中响起了沉闷的轰鸣声,一个个小黑点从远处云层中冒出。
日军的飞机来袭,但是这时候,那些防空兵却没有跟上。因为李峰部的防毒面具数量不是很多,而防空兵不属于一线阻敌部队,所以防空兵没有装备防毒面具。由于防空兵没装备防毒面具,因此他们这时候还藏身在坑道内。
“鬼子飞机来了!”有人大喊道。
即使没有防空兵的掩护,这些勇敢的战士们还是没有退缩,坚守在阵地上,用各种武器狠狠的打击敌人。
涂着猩红色膏药标志的日军飞机,一架接一架从空中俯冲下来,对着毫无防空能力的山头守军发起了猛烈的空袭。日机的机翼下不断闪烁着火光,风暴雨般的航空机枪子弹一排排犁过山头,打得泥土沙石翻滚,犁开一道道血线。
日军飞机对棱角线进行扫射,又飞抵反斜面上,对那些正在向日军猛烈射击的掷弹筒手和迫击炮手投下了重磅炸弹。
山坡上火光冲天,爆炸声连连,不断有掷弹筒手和迫击炮手,被落下的炸弹击中,一团接一团浓黑泛红的烈焰翻滚着腾起,大火吞噬了中国士兵。翻腾的烈火,被四处绽放的血肉碎块映射得更加猩红。
尽管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扫射,可是没有一名战士后退一步,他们就像是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阵地上,把试图爬上来的日本人打得纷纷滚落山坡。
日军步兵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冲到距离棱角线只剩下不到30米的地方,才突然集中起来,挺着刺刀,发起最后的冲锋。这时候,由于双方距离过于接近,日军的飞机暂时停止了对近距离上的中国士兵轰炸扫射,而是向纵深投弹。
眼看着日本人就要压上阵地,棱角线上投下了无数手榴弹。还有的战士,干脆抓起身边的炸药包,拉燃了导火索,在炸药包即将爆炸的时候,才猛然把炸药包从山头砸下;还有的战士抓起成捆的爆破筒,一拉拉弦,让爆破筒在手中停留一段时间,等到即将爆炸的时候,再把爆破筒从山头推下去。
炸药包和爆破筒在日军人群中炸开,顿时日军人群中血肉横飞。
“集束手榴弹!”有人大喊道。
有人把早已扎成捆的手榴弹从山头砸下,炸得山坡上碎石四处溅射,翻腾而起的火光,吞噬了大群的日军。
凭借着武士道精神的支撑,冲在前头的几名日军“敢死队员”已经爬上棱角线,身上的炸药包冒着青烟。眼看着炸药包就要爆炸的时候,就有战士奋力一扑,把日军“敢死队员”从棱角线推了下去,紧接着山坡上就响起剧烈的爆炸声,日军的“敢死队员”把他们自己的士兵炸翻了一大片。还有一名小个子的战士,不巧碰到一名身强力壮、力气比他大得多的日军“敢死队员”,无法把那些家伙推下山头,那名战士情急之下,一把抱住了日军士兵,两人一起滚下山坡,“轰”一声巨响,炸药包在日军人群中腾起浓烟烈火,那名小战士和日军“敢死队员”同时化为碎片,十多名日军也被炸得飞了起来。
后面挺着刺刀扑上来的日本人,已经压上了山头。
战士们纷纷亮出手枪,在近距离上点射日本人,把那些试图拼刺刀的日军一个个打得血花四溅。
毕竟日军的攻势过于凶猛,而且守军还遭到了日军飞机轰炸扫射,人数上处于劣势。战士们手里的手枪很快就打完子弹,他们根本来不及换弹匣,日本人就已经挺着刺刀,向中国士兵的胸膛刺了过来。
这是士兵也拔出短刀匕首,以精湛的贴身搏杀之术,来对付日军的拼刺。
尽管李峰部的士兵并不擅长拼刺刀,但他们用短兵器贴身近战,却是深得李峰的真传。那些扑上来的日本人,不是被短刀划过脖子,就是被匕首刺入心窝。
但日军在人数上的优势,使得李峰部的士兵很快就伤亡殆尽。
“弟兄们!跟鬼子拼了!”一名伤兵抱住两名日本人,拉响身上的手榴弹。
眼看着阵地就要失守,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中国士兵身后响起了一片脚步声,大批身穿蓝灰色军服,没有防毒面具的杂牌军士兵,脸上捂着用尿液打湿的毛巾,手握着大刀补充到阵地上,杀向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