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上书 - 我把江山拱手送人 - 九万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一十四章上书

扶桑心怀疑虑,但还是随着姚安去了。

一路上,扶桑都在想,关于长安身世的事情,如今究竟到了何种地步,但这一路太长,她细细将所有事情梳理过一遍,也没捋出个头绪,这一路又太短,她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已到了御书房中。

姚安请她直接进去。

扶桑进得门去,见夏侯临坐在桌后,面上愁色尤重,而沈亦涵背对着她站在桌前,倒是没什么动作。见她进来,夏侯临招呼道:“皇后来了!”

沈亦涵才慢悠悠转过身来,连礼也未行。

扶桑无意与她计较,把目光放到夏侯临身上。

“不知皇上唤我来,是为何事?”

“自是为的长安一事!”夏侯临极忧愁,“贵妃说,近来几日,长安和茹妃一同害上这等蹊跷之病,今早又有人来截他们的血罐,想必是关于长安身世的谣言传了出去,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到时朕便无力回击了!”

据林玉珊所说,长安身世只夏侯临一人知道,就连帮他隐瞒的茹又灵都不知,他自不会将它告知沈亦涵,也就是说,单凭三两句流言,沈亦涵当不知其中真假,却不知因何,她会说“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夏侯临便无力回击?”

“那么皇上可有什么打算?”

夏侯临微微思索一瞬:“贵妃建议朕先发制人!”

“贵妃的意思是……让皇上先于他人当众让茹妃和长安验血?”

“正是如此!”夏侯临点头,但脸上愁容更重了。

“皇上!我以为此事万万不可!”扶桑态度笃定,一来是因她已知长安并非茹又灵血脉,二来也是因为,相处一段时日,她对长安虽说不上太喜欢,但总有一种亲近之感,她可不想,等他长大以后,每想起此事心里都有一个疙瘩。

“为何?”问话的是沈亦涵。

“大胆!”扶桑忽然扬声,惊得沈亦涵一怔,“莫非贵妃以为,以贵妃的身份,可以如此质疑我么?”

沈亦涵气从心起,然碍于扶桑身份又不好发作,气汹汹望向夏侯临,夏侯临却似没听到一般,仍旧锁着眉想自己的事。

“皇后既不赞成贵妃提议,可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更好的方法?

事到如今,早已经没有什么最好的方法了。

若血罐是被阿芙所截,她只要验证出茹又灵和长安确无亲缘关系,便可让他人前来逼迫夏侯临验血,在浩浩民意之下,夏侯临不演也得验。可若让他先发制人,主动验血,别说他有没有办法让验出的结果没有问题,纵是有,他也无法解释他为何会忽然想要明证一朝皇子的身份,这在旁人看来,不是坦荡,是心虚。

“此事……我未曾想到什么解决办法!”

夏侯临眼中划过一抹失望,脸色霎时变得更差。

“朕想了许久,也不知该如何做才好!”

屋里忽然变得寂然无声,夏侯临在桌后凝眸深思,扶桑也头一次和他站在同一阵线,百般思索此事解决之道,倒是一出事便迫不及待给夏侯临出主意的沈亦涵不大上心,一会儿这里看看,一会儿那里看看。

也不知过了多久,夏侯临忽然唤了一声:“贵妃?”

“臣妾在!”沈亦涵连忙收回思绪。

“你可知……”夏侯临顿了顿,“你父亲沈烈,如今身在何处?”

“我父身为将军,当然是在军营之中!”

不知是不是错觉,扶桑在夏侯临唇角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屋中再度陷入沉默。

片刻后,薛鼎来了。

他二话不说,神色严峻,只虚虚向扶桑和沈亦涵行过一礼,便凑到夏侯临耳边一阵耳语。夏侯临听得愁色愈重,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目光森然,等薛鼎说完,夏侯临沉声道:“朕知道了!”

薛鼎问:“皇上可有什么打算?”

夏侯临回:“见机行事!”

薛鼎眉微骤,完全未想到,一向冷静如夏侯临,竟说出了这样听天由命的话来。

扶桑见着,心也随之沉下去,沉下去。

人都说,尽人事,听天命,可是天命这种东西,却甚少与人的意志相符。比如这次,扶桑希望此事能遇着什么转机,可偏偏,事情却朝着最为无解的方向发展了——

姚安来报,众臣联名上书,说坊间已出现关于长安身份的传言,且说得头头是道,现今已是人心惶惶,为安抚民心,也为振朝纲,他们希望,夏侯临能让长安和茹又灵当众验血,以证实他们的母子身份。同时,为避免有人怀疑长安的皇子身份,他们同时建议,夏侯临也能一并与长安验血。

“这众臣,都有哪些臣?”夏侯临问。

姚安抖抖索索回:“回皇上,有兵部的孟大人,礼部的江大人,刑部的刘大人,还有……”

“还有谁?”

“还有……”姚安恨不能把腰弯到地上去,“还有……大理寺的赵王傅姚四位大人,以及,贵妃娘娘的父亲,沈将军!”

“呵!”夏侯临冷笑,“他们这哪里是建议,根本是在逼朕!”

扶桑猜到迟早会有这样一个局面,但她没想到规模会这样大,且来得这样快。

“皇上……”她见夏侯临这般,终于心不忍。

夏侯临却很冷静,他淡然站起,整了整衣冠:“走!去见见朕的那些大臣们!”说罢,绕桌而出。

扶桑侧身为他让出道来,又唤了一句:“皇上!”

夏侯临顿下脚步,道:“此事事关重大,皇后和贵妃便一起来听听,以免让他人传话,错漏了什么细节!”

后妃不可见外臣,亦不可参政,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而今夏侯临却因此事公然让她们去会外臣,可见事情严重之程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