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五彩缤纷的花灯节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老百姓在春节前后,就有放灯、观灯的习俗。到了正月十五夜晚,放灯达到最高潮,除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以外,灯亮之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就是中国的花灯节。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欢放灯呢?
话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元宵节前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递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烧帝阙,十五夜火,焰红通夜。”
汉武帝一看,吓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还没等到天亮,他就下令击鼓上朝,大臣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登上大殿朝见皇上。皇帝把梦中的事对大家讲了,并说长安城可能要在十五那天被天火烧毁,怎么办?他要大臣们赶快想想办法。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有的说干脆迁都拉倒,有的说皇上和皇后应该马上到外面躲一躲才对。皇帝看看这个,瞅瞅那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个聪明的大臣叫东方朔,上前一步,冷静地对皇上说,火神降灾一般都在人们入睡之后,乘人不备而降火的。我们可在正月十五夜晚初更之时,赶在火神放火之前,在长安大街小巷、庭院屋门,河边山畔,四处悬挂灯笼,燃放焰火、爆竹,造成长安城内外火光冲天,炮声震耳的景象。再传令全城百姓串街走巷,观灯护灯,不让灯火熄灭,一直到天亮。这样,坐在南天门前观火的火神以为长安城真的烧了一夜,全城早已烧毁,立刻向天帝禀报,城里百姓便可以避免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汉武帝大喜,觉得这个主意太妙了,于是传旨民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全长安城百姓放灯观灯,灯火不熄,闹了一整夜。并传旨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地都得照此办理。时间长了,这个习俗便传了下来,成了人人欢喜的花灯节。
到了唐代,观灯已成了民间壮丽空前的景象,不仅宫中有灯,街道上有灯,山野也有灯,有油灯,有漆灯,或燃香或燃蜡,五彩缤纷,灯光和月色相辉映,倒映在水中,使人恍如走进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