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敖包节里战妖魔 - 蝴蝶泉边蝴蝶会 - 戎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蝴蝶泉边蝴蝶会 >

第56章敖包节里战妖魔

“敖包”在蒙古语中是“堆”的意思,是古人用这种超过地面的土堆或者石堆来作道路与地界的标志,后来敖包又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活动场所。

人们为什么要在敖包周围祭祀山神呢?这里还有个故事。

相传,很古的时候的一个夏天夜晚,鄂温克族人居住的村庄里不知从哪来了一头骡子,骡子背上驼着一个年轻的女子。她一进村,便哭哭啼啼,人们问她哭什么,她也不说,仍在哭,乡亲们劝她别哭了,她竟然大闹不休。这一闹,天色忽然变暗,一场暴风雨倾刻降临,人们吓坏了,纷纷回到家里,都说那女人是个妖怪,是她把整个村庄搅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果然不假,那女人一走,村庄很快平静下来。

转眼到了冬天,人们到村头的河里打冰洞取水,意外发现洞口出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的身影,天哪,还是上回来过的那个女人!大家吓得扔下水桶拼命往回跑。就在这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还刮起了大风。显然,还是那个女人在作祟。

村里人无计可施,就请来魔法师,请他想办法捉住妖女。在全村人的努力下,魔法师最后终于将妖女制服,还把她的脑袋压在石头及土堆下面。就这样,人们并不肯罢休,生怕妖女抬起头来继续作怪,所以无论是谁,只要经过这里,都要在上面压上一块石头,要么加一把土,以增加分量,压得妖女抬不起头才好。天长日久,渐渐地形成了堆积而成的土包包,石头包包,这包包就叫“敖包”。

为了使妖女不再为非作歹,人们又定期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敖包有许多种,有旗敖包、苏木敖包,也有按姓氏划分的敖包,供一家所祭。每个敖包都有所定的祭祀日期,比如锡尼河布里亚特的蒙古人共同祭奉的日子定在每年农历五月中旬。

敖包祭祀是非常庄重的,先在敖包的前方摆上供桌,一群喇嘛以地位的高低排座念经,老百姓围坐两边,形成一个圈子。念完经后,由首席喇嘛领头,众人跟在喇嘛之后,从右向左绕敖包走三圈,而后将肉、奶食、糖果、点心等散放在敖包上。稍后,大家便争先恐后分享那些食品,他们认为这是神赏赐的吉品,所以吃起来非常带劲。

接下来开始进行摔跤、赛马、射箭、还下一种名叫沙特日的蒙古棋,整个场面十分热闹。

敖包节,寄托了蒙古族人多少恩怨情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