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回娘家节
农历六月,晋南地区许多地方都要过一个特殊的节日——回娘家节。
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卿狐偃骄傲自大,不问民间疾苦,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做寿。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
女儿得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错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这个做法传到民间,百姓纷纷效仿,渐渐成为习俗。
传说归传说,其实是因为晋南一带盛产小麦,每年到了六月,小麦已经收打完毕,这正是农闲阶段,是探亲的好时机。有了这个空闲,妇女们不如回娘家看看多好。于是才有了这个节日。
姑娘回娘家带的礼物也是奇特的,得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像弯月亮一样的角子馍,想告诉娘家人,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真够热情的,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在安邑一带,招待姑爷吃“胡饼”。传说这胡饼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稀罕物,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还有说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被岳父定为女婿时,光着身子睡觉,嘴里大嚼的就是“胡饼”,也不知是真是假。有趣的是,后来不少人竟然跟着学,竟然成了风俗。
胡饼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有些地方以煎饼代替,配上椒叶,红丝,呈现出五种颜色,当地人说这是表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也希望女儿像天上的神仙一样精明能干。如果回来的是新出嫁的姑娘,娘家还要给亲家回送馍头,馍头里夹着碎肉,蒸熟后必须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无疑是出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崇拜。
回娘家节,把乡陌之间的感情勾通起来,让人们世世代代感受到一种民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