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嫉妒”的正确方式,就是要变得比自己嫉妒的人更强 - 你不努力,没人能给你想要的生活 - 超级玛丽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打开“嫉妒”的正确方式,就是要变得比自己嫉妒的人更强

打开“嫉妒”的正确方式,就是要变得比自己嫉妒的人更强

嫉妒这个东西,有时候比吸毒还可怕。

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位列七宗罪之一,威力可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的。最可怕的就是,人人都有嫉妒心,而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爆发。偶尔小爆发一下也算怡情,一旦洪荒之力没控制住……

完全有可能是悲剧啊!

嫉妒发病阶段:恶语中伤

这个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用一些看似很正义、很高大上的理由,抨击那些自己暂时还做不到的事情。典型的特征是,说起话来酸溜溜的,方圆好几百里,都能闻到醋坛子打翻了的味道。

你新买了个iphone7,心里美滋滋的,总有人会过来假装关切地说一句:

“哎哟,小心手机爆炸啊!”

然后身边的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是啊,现在苹果都不如国产机了呢,价格那么贵,性能也不见怎么提高,买苹果完全就是有钱没地方花嘛。”

“你可别这么说,人家有钱,让人家花去呗,又没花你钱,你心疼个什么劲啊。这个世道,到处都是愿意当冤大头的,咱拦着干什么?”“这摆明了是炫富啊,有什么可炫的,她的钱是她自己赚的吗?还不是她父母给的!拼爹有什么了不起的!看我多懂事,多心疼我爹妈,我平时什么都不会跟他们要!”

买不起就说买不起,理由还真多。

更有甚者,还把嫉妒心上升到道德层面了。

好不容易你和老公的年假可以一起休了,你们决定去日本看看。日本离东北挺近的,机票并不贵,时差也比较小。一路上,你特别兴奋,看到任何喜欢的地方都要拍照,然后发微博、发朋友圈,也算给自己留个纪念。

这下,吃瓜群众不淡定了。

“哎哟,不就是出了趟国吗?去的还是那么近的地方,至于这么显摆吗?要是我,肯定去欧洲,没钱就不要去旅游,谁旅游不去个好点儿的地方呢?”

“纳尼?去日本?这时候还去日本呢,真不爱国。南京大屠杀的同胞白死了?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的中国军人们,白白浪费性命了?你还去日本消费!祖国真是白养了你。”

“是啊,没想到他们平时看起来人模人样的,内心居然这么不爱国。真是看错了他们,交友需谨慎啊。”

其实,嫉妒就是嫉妒,根本不用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如果你有时间、有假期、有足够的钱,加上你也有老公的话,说不定你往日本跑得比谁都勤。

嫉妒发病阶段:蓄意破坏

恶语中伤只是一种排解嫉妒的手段,说说也就罢了。上升到蓄意破坏的阶段,那就真是一个严肃的事儿了。蓄意破坏者的潜台词是:你凭什么过得比我好?不行,我不好,你也得陪着我不好。

大学的时候,导员在就业指导课上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个挺优秀的女同学a,各方面条件都很突出,还没毕业,就在某知名传媒公司的校招面试中脱颖而出,只剩下最后一关,通过了就有offer了。a很高兴,老师也很为她高兴。此后,她每天都在为最后一轮面试做准备,早上的时候早早起来晨读,动不动就泡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就算晚上回到寝室,她也时常穿上西服让室友给她模拟面试。这个机会,她真的是超级重视。

但意外的是,面试还没开始,a就收到了电话通知,说她的同学实名举报她在期末考试中有作弊行为,虽然没被校方发现,但是公司是不会录用一个不诚信的员工的,所以她最后一轮的面试资格被取消了。a当时就蒙了,说她从来就没有作弊过,考试的成绩也都是真实的。不过她的解释并没有什么用,这种大公司,想去的人实在太多了,优秀的人才也很多。公司不会为了一个还不知道能不能被录用的面试人员而去调查一个举报的真伪,一是没时间,二是没必要。即使这件事她是被冤枉的,一个人能被人举报,也说明她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

而举报她的,正是她的室友。她不知道的是,她室友也跟她参加了同一场面试,但是第一轮就被刷掉了。这位室友觉得,从大一开始,有a在场的地方,她就永远低a一头,这一次,她一定要把a拉下马。a气不过找她理论的时候,她理直气壮地说:“凭什么你家境好,你长得漂亮,老天就永远眷顾你?”

但我想问这位室友:你曾经像a一样努力过吗?扪心自问,在家境好又长得美的a努力学习的时候,长得没那么美、家境也不太好的你,是不是在忙着跟男朋友逛街、卿卿我我呢?

嫉妒真可怕,随随便便就破坏了一个人的梦想。

在这件事里,至少两个人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有些人甚至跟对方根本没有直接的利益,只是因为嫉妒就破坏他人。我想起了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件事。

当时我们部门在做一个演讲比赛。这个比赛其他部门曾经也做过,但是那个部门做得比较失败,参加的人数比较少,声势也比较小,所以集团的领导层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比赛存在。

第二年又到了公司做内部比赛的时候,公司的领导还想把这个比赛交给那个部门,可那个部门的员工连连推脱。是啊,做这个比赛费力不讨好,领导还不重视,有时间还不如多歇歇呢。最后,推来推去,这个比赛就交给了我们部门的两位新人负责,还美其名曰:给新人一个锻炼的机会。

这两位新人也是刚到工作岗位,做事特别积极,拿到任务之后,就开始制定方案。从比赛主题到整个流程,两个人经常加班到后半夜。有天集团的领导下班晚了,看到我们公司还有两个人在加班,很好奇,就过来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两位新人很幸运,得到了和集团董事长直接交流的机会。董事长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比赛,应该动员全公司的同事积极参与。于是,第二天他就在管理层大会上说,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是对活动举办者的一种尊重,也是积极对待工作的一种表现。凡积极参加比赛的员工,在年底评优时应该重点考虑。

这个命令一下达,参加活动的报名人数激增,这个比赛成为了公司最受关注的活动,那两位新人也因此迅速被大家认识了。

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推掉活动的那个部门的员工肠子都悔青了。到总决赛的时候,公司觉得应该让员工公开展现一下自己的风貌,就将总决赛安排在了酒店里。谁曾想,在比赛的过程中,竟然出现了严重的bug——原来有人偷偷换掉了比赛的u盘。两位新人又没什么危机公关意识,以致于后半场的比赛很尴尬,让公司颜面尽失。结果,当然是两位新人受到责罚,公司管理层决定以后再也不做这类活动了。这就是嫉妒心泛滥的结果,真是损人不利已。

嫉妒发病阶段:酿成悲剧

这类事件真不少见,社会新闻上每天都有报道。什么“姐姐嫉妒家里人宠爱弟弟,对弟弟进行殴打,甚至将其残害”啦,“嫉妒同窗学习好,在教室的饮水机里下毒”啦,“嫉妒朋友家里有钱,将朋友的全家残忍杀害”啦……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两个挺漂亮的小姑娘,一个学钢琴的,就叫她小琴吧,一个学跳舞的,就叫她小舞吧。小琴和小舞总是包揽学校大大小小演出的各种奖项,深受同学们喜爱。两个孩子的家长当然也以此为傲,到处说自己家的孩子有多优秀。有段时间,学校要做“校园之星”活动,就是从学生中选出一名校园之星。这两个孩子的胜算肯定是最大的,所以两个人都开始了更加努力的训练。小琴比较外向,小舞比较内向。有天两个孩子刚好碰见了,小琴就跟小舞说,她已经考下来水平证书了,而且校长家的孩子跟她一样,也是学钢琴的。舞蹈很无聊,校园之星肯定非她莫属了。

小舞听了之后很伤心。但是她因为性格内向,即使内心再怎么烦恼,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可从此再也没人在舞蹈房看见过她。直到有一天,趁着小琴午睡,小舞做了一件自己和别人都永远无法原谅的事:她拿刀砍向了小琴的手小琴的手被砍断了神经,缝合得不太好,虽然不影响日常生活,手指却再也达不到成为卓越的钢琴家所需要的灵活度和力度了。她还可以继续弹钢琴,但终生也不可能成为专业的演奏家了。

这真是个残酷的故事。现在我也不知道小琴最后到底怎么样了。而小舞,犯事儿的时候因为尚且年幼,并没有受到太重的处罚,只是从此以后更不愿与人交流了。她心里的感觉,可能只有她自己懂。

嫉妒心,有时候真的很可怕。它不是武器,有时却能夺人性命。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看见比自己好的人或事,嫉妒是人之常情。在充满正能量的人眼中,嫉妒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反之,它就是杀人于无形的钝器。

如果别人比你站得高,那就请你努力比他站得更高,而不是蜷缩在地上做别人的绊脚石。不然,就算他一不小心被你绊倒了,待他站起来,还是会高过你;而你,永远只能是那个毫不起眼的绊脚石。面对嫉妒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比你嫉妒的人强。相信我,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了他,那你的成就感,绝对比毁了他人的成功要好太多。一旦你试过这种感觉,肯定会爱它爱得要命!

不信就试试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