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夜莺
当夜莺出现在蔡义面前时,蔡义百思不得其解。一身火红的衣裳看起来像是整个人着了火一样,凹凸有致的身材让人看了有种流鼻血的冲动。就眼前这个女人,蔡义很难将她与“夜莺”二字联想在一起。
要不是她拿出百花阁的信物,蔡义很怀疑是不是走漏了风声,敌方派来的卧底。在蔡义想来,这夜莺就算不黑衣蒙面,至少也得穿得低调一些,这样不是才有利于隐匿和潜伏吗?但是看到了真实的夜莺之后,蔡义茫然了,杀手的世界我不懂……
“公子,这是二龙山的地图,请过目。”夜莺开了口,蔡义终于确信她是百花阁的人了,因为百花阁的人都和苏倩雪一样,说话不带丝毫感情,让人觉得你仿佛在跟一个机器人说话。
接过地图,纵使不识八卦五行,不通奇门遁甲。蔡义也知道这二龙山不简单,上山、出山的路主要有八条,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一条大路竟又被分成了八条小路。而这八八六十四条路中,只有一条路是活路,其余都是死路。
每一条死路上都设有关卡、陷阱和伏兵,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难怪府兵剿匪会吃亏,这贸然上山分明是送死。蔡义此时倒有些庆幸收了百花阁,若不是百花阁的人摸清楚了这些门门道道,别说清水帮的七百人,恐怕再来一万人也会葬送在二龙山上。
虽然有了这地图,蔡义知道了哪条是活路,但蔡义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这样就可以攻打二龙山了。毕竟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到时候被二龙山的人识破,恐怕活路也变死路了。
放下地图,蔡义道:“桃花山和白虎山的情况查得怎么样了?”
夜莺依然是那般冷冰冰的道:“桃花山和白虎山前些年倒并不怎么出名,只是后来来了几位高手,这才让这两山声名鹊起。而这几位高手倒并非是什么草寇出身,此前俱是一些小官小吏。但因犯了事,这才聚义于二山之间,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干起匪寇的勾当来!”
蔡义想了想道:“我欲写封书信给这两山的寨主,你有没有办法避过二龙山的耳目将信交到他们手中。”
夜莺有些不屑道:“区区一封信,属下自然是能够办到的。”
当下蔡义便提笔写了两封信,封好之后交给夜莺道:“这事就交给你了,另外,你派人盯住这这三山的人,如果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动,立刻回来禀报。”
“是,属下告退!”夜莺接过信便欲转身离去。
蔡义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连忙道:“对了,周大哥是生是死,你们可查到了?”
夜莺如实道:“禀公子,属下只查到人被掳到了山上,至于是生是死,这个却是不知道的。”
蔡义挥了挥手夜莺便退出去了。蔡义有些奇怪,若是周铁胆是女人,被掳上了山也说得过去。可是周铁胆是大老爷们,这二龙山的人掳他干嘛?该不会是有龙阳之好吧,想到这,蔡义就一阵恶寒……
让夜莺去送信,蔡义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虽说联合桃花山和白虎山的计划是可行的,但没有摸清对方底细,便贸然上山肯定是愚蠢的。说不定这两山寨主非但不会理睬清水帮的计划,而且会将清水帮这些人全部扣押带到二龙山去领赏。
所以蔡义并没有在信中明说,只是让这两位寨主前来青州城议事。而蔡义自信他们会来,是因为蔡义在信中允诺事成之后,两家各给一千两白银作为酬谢。这一千两对于蔡义来说是小钱,但对于别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这不,两日后,青州城的一家酒楼包房中,蔡义便见到了这几位英雄好汉。这些人敢来赴宴,明显也是做了些准备的,别的不说,就说这酒楼之中,看似寻常的食客,其实都是他们的手下。
虽然别人看不出来,但这一切还是逃不过百花阁的耳目。蔡义虽然了然于心,但却并未说破,这是青州城,他相信就算合作谈崩了,他们也不敢乱来的。
众人落座,蔡义便道:“久仰,久仰!几位英雄的大名,在下可是如雷贯耳!”
那个自称鲁达的汉子瓮声瓮气道:“洒家是粗人,听不惯这些文绉绉的话!公子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这人说话的口气与花和尚鲁智深差不多,但这造型上可就差远了!虽说长得也是粗矿无比,但头上却是有头发的,看不出半点出家人的样子。
蔡义也不生气,道:“既然这样,那我有话就直说了。实不相瞒,我家中的一位管家前些时候到齐州办事,不料路过二龙山便出了事。派人打听之后,才知道是被二龙山的人给掳了去。在下听说诸位武艺高强,身手了得,想请诸位替我讨回个公道,事成之后一千两分文不少的奉上。诸位意下如何啊?”
蔡义话说完,众人一阵沉默,并没有急于表态。但看得出来,他们是又眼馋这一千两,又对二龙山有所顾忌。
“这位公子的话,恐怕不全然是真的吧?据史某所知,这二龙山前些时候的确掳了一批人上山,但并非什么管家,而是一些身手了得的汉子。若不是二龙山仗着人多,恐怕不但没掳到这些人,还会让二龙山吃了大亏呢!”蔡义倒没想到,这第一个开口的居然是默默无闻的史斌。
蔡义也没想到,自己的话才出口,便被他揭穿了,这可对合作大大的不妙啊!不过蔡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急切的道:“这位大哥,小弟食言待会自是罚酒赔罪!只是小弟担心我这位兄弟的安危,还望这位大哥告知小弟,我这位兄弟是生是死?”
史斌看到蔡义不像做作,倒觉得蔡义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索性道:“这个你倒放心,那竹叶青见你那兄弟是条汉子,便欲将他收为手下。只是把他掳到山上,并未加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