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鸡痘 -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 陈辉,黄仁录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七)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口角、鸡冠等处出现痘疹,在口腔、喉头和食管黏膜上发生伪膜(假膜)。鸡痘的潜伏期为4~10天。

【临床症状】

病鸡可分3种类型,即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偶有败血型发生。

(1)皮肤型特征是在身体无毛和少毛部位,特别是冠、髯和眼皮、口角等处产生一种疣状小结节。开始皮肤表皮和毛囊上皮增生,形成灰白色小结节,结节很快增大并呈黄色,而且和邻近的结节融合在一起,形成干燥、粗糙、呈棕黄色的大的结痂,突出于皮肤上,如果剥去,皮肤就露出一个出血的病灶。结痂的多少不一,一般0.5~1个月才能脱落,留下一个灰白色的瘢痕。病鸡尤其雏鸡表现精神委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母鸡产蛋减少和停产,但很少死亡。

(2)白喉型先是口腔和咽喉黏膜生成白色小结节,稍突出于黏膜表面,以后小结节迅速增大,并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黄白色干酪样的一层伪膜,这是坏死的黏膜组织和炎性渗出物凝固而形成的,如果用镊子将伪膜剥下,立即露出红色出血的溃疡灶。伪膜扩展和增厚而阻塞口腔和咽喉,病鸡呼吸和吞咽困难,而发出一种“咯咯”的怪叫声,有时伪膜脱落而落入气管里,可引起窒息,并表现出全身症状。最严重的是鼻腔和眼睛也被感染,鼻腔流出淡黄色脓液,眼睛也肿大,挤压时可挤出干酪样物。

(3)混合型皮肤和口腔黏膜同时发病,在有些病例中可看到。偶见败血型,呈现严重的全身症状,随后发生肠炎,有腹泻,并引起死亡。鸡痘病鸡在其他器官一般不发生病变。发病率高低不一,这与病毒毒力和环境条件有关。病程为3~4周,严重的病例死亡率可达50%。

【防治措施】

鸡痘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可进行对症治疗减轻病情。预防鸡痘最可靠的方法是接种疫苗。鸡痘弱毒疫苗,适用于各种日龄鸡,稀释倍数随日龄而降低,1~15日龄200倍,15~60日龄100倍,2~4月龄50倍。用蘸水钢笔蘸取稀释好的疫苗少许,在鸡的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破皮肤即可。3~5天之后,接种部位出现绿豆大小的红疹或红肿,10天后有结痂产生,即表示疫苗生效。如果刺种部位不见反应,必须重新刺种疫苗。蛋鸡和种鸡在移入产蛋鸡舍时再次用同样方法接种,可以终身免疫。疫苗保存在冷暗处,5c~10c保存5~10天,稀释后当日用完,隔日失效。

对于症状严重的病鸡,为防止并发感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可在饲料中添加0.08%~0.1%的土霉素连喂3天,或在饮水中添加0.2%的金霉素连饮3天。为促进组织和黏膜的新生,促进饮食和提高机体抗病力,应改善鸡群的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和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饲料。若用鱼肝油补充时应为正常剂量的3倍。皮肤上的痘痂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用镊子小心剥离,伤口处涂上碘酊、龙胆紫或石炭酸、凡士林;眼部肿痕可将眼内干酪物挤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冲洗,再滴入5%蛋白银溶液;口腔、咽喉上的病灶,可用镊子将伪膜轻轻剥离,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用碘甘油(或喉风散、冰片散等)涂擦口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