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雏鸡的管理 -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 陈辉,黄仁录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五)雏鸡的管理

1.温度管理

雏鸡个体小,绒毛稀,特别是刚出壳的雏鸡,周身毛孔还张开着,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亮整洁,雏鸡分布均匀,休息时俯卧于网上或垫料上,头向前伸,嘴贴地,有时翅膀延伸开,侧卧睡觉;温度过低,雏鸡容易聚集在热源周围或扎堆,发出尖叫声;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增加。因此,温度调节不仅要根据温度表上的读数,还要随时察看雏鸡的行为,以便看鸡施温,维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如果限于条件,达不到育雏所需温度时,略低于1c~2c也不要紧,但必须做到温度恒定,切忌忽高忽低。因为在忽冷忽热的育雏环境中,雏鸡最容易发生疾病,造成死亡。

一般雏鸡温度的控制程序,1~3天,34c~35c;4~7天,32c~33c;以后每周降低2c~3c,至舍温达20c恒温。降温幅度可根据季节而定,夏季降3c,冬春降2c。

随着雏鸡的长大,温度逐渐降低,当降到舍内外温差不大时,就可着手进行脱温停止供温。脱温要逐渐进行,即用3~5天的时间,逐渐撤离保温设施,防止脱温太快。脱温要避开各种逆境(如免疫、转群、更换饲料等的不良刺激),在鸡群健康无病时进行。最后脱温的日子要选择风和日暖的晴天。脱温后雏鸡的鸡舍内保持干燥,料槽、饮水器等设备尽量维持原来的状态,以减轻雏鸡不适的感觉。

2.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所谓“全进全出”制度是指同一栋鸡舍在同一时间里只饲养同一日龄的鸡,又在同一天出场。这种饲养制度简单易行,优点很多。在饲养期内管理方便,温度易于控制,便于机械作业。转群以后便于彻底打扫、清洗、消毒,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熏蒸消毒后密闭1周,再养下一批雏鸡。这种“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比在同一栋鸡舍里饲养几种不同日龄的鸡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

3.做好优选及淘汰工作

为了保持鸡群整齐度,生产出优质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对鸡群实行优选。淘汰时应注意以下5点:1死亡率高度集中期间每天进行淘汰;2前3周进行严格淘汰,因为此时淘汰经济损失较小;3对于离群病雏,应经周密检查进一步证实无发展前途后进行淘汰;4雏鸡一旦出现跗关节扭曲或瘫痪,就将其淘汰,避免消耗大量饲料,因为这些鸡只通常发展成囊肿,使胴体几乎降低两个等级;5患有慢性病的鸡只是传染的根源。对于并不离群独居的慢性病鸡,应进一步检查,这些鸡只通过与其他健康鸡比较,表现为抑郁、嗜眠等症状,以及脚部冰凉、脚和喙缺少色素、目光迟钝、冠髯苍白等。它影响其他鸡只的健康,必须淘汰。

4.适时断喙

断喙就是切去一部分“鸡嘴”。山场放养鸡生性好斗,在育雏过程中,由于密度过大,光照太强,通气不良,饲料配合不当,某些氨基酸或微量元素缺乏,致使鸡群发生啄癖(雏鸡和青年鸡阶段主要是啄羽、啄趾,开产以后主要是啄肛)。啄癖发生后鸡群骚乱不安,互啄出血,追逐不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造成严重损失。断喙能有效地防止啄癖的发生,使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另外,断喙可避免挑食,还能减少部分饲料浪费。

断喙的时间、方法和工具:一般情况下雏鸡在9~12日龄,种用鸡在育成期14~16周龄尚需进行第二次断喙。方法是,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工具要用断喙器,也可用200瓦烙铁,连切带烫,防止出血,同样能取得良好效果。

断喙应注意事项:1断喙的鸡群应是健康无病的鸡群;2断喙器有一定的热度,切面要整齐;3断喙后鸡嘴上短下长,才符合要求;4断喙过长不易止血,一定要止血后才能放手;5断喙前后2~3天在饲料和饮水中补充维生素k;6鸡群患病或免疫接种时不进行断喙,以减少应激。

5.环境卫生及防疫

做好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及药物防治工作,是养好优质山场放养鸡的重要保证。鸡舍的入口处要设消毒池,垫料要保持干燥,饲喂用具要经常刷洗,并定期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