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雏鸡的饲养
1.雏鸡的饮水
出雏24小时后就应饮水。出壳后的幼雏腹部卵黄囊内部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这部分营养物质要3~5天才能基本吸收完。尽早利用卵黄囊的营养物质,对幼雏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效果。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雏鸡在育雏舍的高温条件下,因呼吸蒸发量大,需要饮水来维持体内水代谢的平衡,防止脱水死亡。
1~2周龄内的雏鸡,要求水温与舍温相近,可用凉水预温来解决。最初2天水温要求为16c~20c。最初3天,饮水中应加5%蔗糖、0.01%维生素c和1000单位/只鸡青霉素,增强雏鸡抵抗力。应该做到供水不断,自由饮用,防止断水、缺水。间断供水,鸡群因干渴造成抢水,且易使一些雏鸡被挤入水中淹死,或身上沾水后冻死。即使使用真空饮水器也难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2.雏鸡开食和饲喂
雏鸡首次吃料叫“开食”。雏鸡进入育雏舍,饮水以后就可开食。开食的迟早直接影响雏鸡的食欲、消化和以后的生长发育。从出壳到干毛、饮水、开食,这个过程越早越好,一般不能晚于36小时。一般认为,雏鸡出壳后21小时饮水、24小时开食最为合适,最多不能超过48小时。
雏鸡开食料应该喂给新鲜配合饲料。有些地区的养殖户习惯用小米、碎玉米或碎大米喂雏鸡。其实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单纯用某一饲料营养不全面,蛋白质水平太低,长期使用,生长发育就会受影响。有这种习惯的地方,3天之内用水泡过的小米喂食是可以的,以后必须饲喂配合饲料。因为配合饲料是根据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用多种饲料配制而成的。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用不同的配合饲料,这样能充分满足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饲料效率高,鸡生长发育快。若制作配合饲料条件不具备,也可用混合饲料。即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按照一定配方组成,能够满足鸡对能量、蛋白质、钙、磷、食盐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如再搭配一定量的青粗饲料或添加剂,即可满足鸡对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需要。目前,这种饲料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家庭饲养和集体饲养使用。
育雏期采取自由采食的方法,与笼养鸡基本相同,仅仅是在饲料的配合上增加青饲料。饲喂次数,在2周龄前每天喂4~6次,其中早5时和晚22时必须各喂1次。3~4周龄每天4次,5周龄以后每天3次,6周龄以后开始放养加补饲。放养鸡的日补料量和体重参考值见表5-2。
表5-2放养鸡的日补料量和体重参考
(单位:克)
在头3天内可把饲料撒在食盘、纸盘或塑料布上,让幼雏采食。4天后应逐渐采用料槽。2周内料槽里始终保持1厘米厚的料。也可定时给料。如果是笼养或小床育雏,从第三周起可以自由采食,也就是将1天的饲料一次性喂入,雏鸡随时都能采食。但这样做必须是槽在笼(网)外,鸡能采食,不能进入槽内。还应注意每天的喂料量,能当天基本吃完,不存底,避免雏鸡挑食,造成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