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育雏计划,育雏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内容是:明确育雏人员及其分工;制定育雏计划,如育雏批次、时间、雏鸡品种、数量、来源等;准备好饲料、垫料及所需药品;做好育雏舍及用具的维修;制定免疫程序等。
1.育雏季节的选择
在人工完全控制鸡舍环境的条件下,全年各季都可育雏。但开放式鸡舍,由于人工不能完全控制环境,则应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育雏可分为春雏(3~5月份)、夏雏(6~8月份)、秋雏(9~11月份)和冬雏(12月至翌年2月份)。季节不同,雏鸡所处环境不一样,对其生长发育和成鸡的产蛋性能均有影响。开放式鸡舍育雏以春季育雏效果最好,秋冬育雏次之,盛夏育雏效果最差。以自然条件为主的散养柴鸡春季育雏较好。黄河以南地区以3~5月份、长城以北部区以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宜。接雏数量要根据计划的产蛋鸡数并综合考虑育雏成活率、育成成活率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的伤亡损耗。
春季气温逐渐转暖,白天渐长,空气干燥,疫病容易控制。因此,春雏生长发育快,体质结实,成活率高,而且育成期正处于夏秋季节,在舍外有充分活动和采食青饲料的机会,体质结实,待9~10月份开始产蛋。鸡产蛋高峰来临时,正赶上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这4个节日,鸡蛋销路不愁且卖价高。春节前天气冷时把鸡全部淘汰,鸡价最高。夏季育雏,虽然可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和丰盛的饲料条件,但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如果饲养管理稍差,则雏鸡就会表现食欲不佳,易患白痢、球虫等病,发育受阻,成活率低。育成期天气变寒,舍外运动机会少,当年不易开产,第一年产蛋期短,产蛋量少。
2.育雏设施准备
(1)鸡舍修缮和设备修理育雏前1周对鸡舍要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缮,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温。凡门、窗、墙、顶棚、屋顶等有损坏的都要及时修好。特别要严防穿堂风和漏雨。但在窗户的上角要留一个风斗,便于换气。老鼠洞要堵严,以防伤害鸡和偷吃饲料。灯光要调节好,按每平方米2~3瓦设置,要使舍内各处照度均匀。运动场的篱笆要围好。鸡笼、饲槽、水槽等要修理好。
(2)消毒旧的鸡舍要把舍内和运动场地面的旧土彻底清理出去,换上新土。舍内是水泥地面的,可先用清水刷洗干净,再洒上2%火碱水消毒。墙壁用10%石灰乳刷白。鸡舍消毒完毕之后,人员进出必须通过门口的消毒池(内有2%的火碱溶液),避免再次污染。运动场的篱笆用火碱水喷洒消毒。饲槽、饮水器、运雏箱和饲养的一切用具都要用热火碱水洗刷干净,然后放在阳光下晒干。
(3)试温雏鸡进场前2天,育雏舍要进行调温、试温。舍温要求达到育雏开始时的温度,一切设施均要进行检查,并反复运转试用,证明正常后才准使用,避免日后出现故障,影响生产。
3.水、料、药准备
(1)供水初生雏从温度较高的孵化器出来,在出雏室停留,或经过长途运输,都必须适时供应饮水。初生雏到达之前应在育雏舍内设置充裕的饮水器,每100只雏鸡应用2个4.5升大小的塔式饮水器。此时最重要的是保证每只雏鸡有充裕的饮水位置,而并非供应的水量。饮水器在雏鸡到达前4小时应装好水,饮水适宜的温度在18c以上,不能供应凉水。饮水必须清洁。
(2)饲料准备雏鸡的饲料要求新鲜,品质良好,颗粒大小适中,易于采食,且营养丰富,易消化。雏鸡的饲料有开食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开食饲料常在1~3天内喂,常用玉米屑、小米、碎米(干的或事先泡过的均可)等易于采食的饲料。3日龄后就可改喂配合饲料。也有一开始就喂配合饲料的。为了满足雏鸡生长发育的需要,应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量。
(3)药物准备育雏常备的抗菌药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北里霉素等;常用的消毒药有百毒杀、过氧乙酸、爱迪福、卡西安、威岛、抗毒威、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
4.雏鸡的选择
在选择雏鸡苗时,应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的品种。购买雏鸡时,一定要到信誉好的孵化厂预购。进雏时,应选择1日龄的健雏,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育雏前雏鸡的选择,一般根据出壳时间和雏鸡的外部形态判断其强弱。健雏应符合下列条件:1在正常的时间范围内出壳;2体重符合品种标准;3雏鸡的绒毛松软,清洁有光泽,长短正常,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干燥,上覆有绒毛(凡脐孔大、卵黄囊外露、无绒毛覆盖者均属不良的雏鸡);4雏鸡表现活泼,脚干结实,反应快,鸣叫响亮,触之饱满,挣扎有力。
鸡苗出壳当天,孵化人员就把雏鸡按强弱、大小、健残进行选择分装好,每箱100只(另加2%),这是习惯上的做法。一般情况下,客户不必担心,但要注意下列情况的鸡苗:肚脐愈合不好或开裂,腹大,绒毛黏结,脱水脚干,腿软,站立不稳,腿外张,瞎眼歪嘴,颈脖扭曲,个体偏小等。这些畸形、残次的鸡苗应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