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生产模式及应用效果 -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 - 陈辉,黄仁录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二)主要生产模式及应用效果

1.主要生产模式

以河北省太行山区的气候、植被特点为例,总结了不同进雏时间、不同淘汰(出栏)时间、不同饲养周期的3种饲养模式。

模式(1)舍饲育雏、放养出栏生产模式。从出壳到出栏,公鸡100~110天,母鸡120~130天,平均120天出栏,平均体重1.30千克左右。每年4月末至5月进雏,舍内育雏6~7周,6月放养,9月下旬陆续出栏。平均每只鸡出栏体重1.3千克,售价10元/千克。

模式(2)舍饲育雏,放养育成,出栏前舍饲肥育生产模式。每年6~7月进雏,舍内育雏4~5周,7~8月放养,10月末开始舍内催肥,11月陆续出栏。平均每只鸡出栏体重1.4千克,售价12元/千克。

模式(3)舍饲育雏,放养育成,产蛋放牧加补饲生产模式。该模式以产蛋为主,蛋可以直接出售,种蛋可以孵化,产蛋1年后作为肉鸡淘汰。具体时间安排:每年5月进雏,6月下旬放养,10月产蛋,天冷后转为舍内饲养,元旦、春节正值产蛋高峰,至翌年10月产蛋率下降时出售淘汰鸡。每只鸡产蛋150个左右,平均每24个1千克,售价10元左右;淘汰鸡体重1.5千克,售价12元/千克。

2.应用效果

通过对太行山区柴鸡生活力、生长性能、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模式(2)、模式(3)可以提高育雏和育成鸡成活率。模式(1)在温度没有达到适宜放养温度(18c~25c)时将育成鸡进行放养,造成死亡率升高。模式(1)育成鸡的放养体重高于模式(2)和模式(3),开产日龄和开产体重差异不显著,模式(3)母鸡淘汰体重最大,模式(1)公鸡上市体重最大。

第二,育雏期耗料量在718~788克/只,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育成期耗料量放养时4706~4757克/只,不同饲养模式耗料量差异极显著,模式(2)耗料量比模式(1)降低36.67%;产蛋期平均日耗料量81~99克/只,模式(1)日平均补饲量比模式(3)降低18.06%,比模式(2)降低11.06%。

第三,3种模式产蛋期产蛋率在46%~64%,山场放养柴鸡料蛋比为3.27~4.8∶1,饲养期越长料蛋比越大。

第四,3种模式每只鸡平均收入分别为11.04元、14.91元和15.52元,模式(1)与模式(2)、模式(3)差异显著,模式(2)与模式(3)差异不显著。饲养期内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103.98元、1656.67元和862.08元。模式(2)显著高于模式(1),极显著高于模式(3),模式(1)与模式(3)差异不显著。

3.3种生产模式的特点

模式(1)为育雏期气温逐渐上升,天气转暖,符合雏鸡对温度需要的特点,有利于脱温;春季对雏鸡危害较大的病原微生物如球虫还没有大量繁殖,雏鸡死亡率低,育成放养期草地植被茂盛,昆虫大量繁殖,能大量利用天然饲料,减少补饲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天气转凉后适时出栏,正值中秋和国庆两大节日期间,市场价格较高。

模式(2)育雏时气温高,只需少量供温;育雏时间短,放牧时各种植物相继成熟结籽,能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天气转凉后舍饲催肥,能利用农副产品;出栏时间赶在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价格高。

模式(3)育雏育成期与模式(1)相同,如能适时开产,产蛋期可持续到翌年秋季,产蛋期长,产蛋量大,能提供种蛋和商品蛋,纯收入高。

综合评价3种饲养模式,在柴鸡生活力、产蛋期耗料量、全期产蛋率、料蛋比、经济效益方面,模式(2)优势最大,但是模式(2)饲养期短,不能进行全年均衡生产。在充分利用山场动、植物资源,提高鸡蛋品质方面模式(1)优势最大。模式(3)节省育雏育成成本,充分利用了鸡舍,但饲养期较长,冬季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均较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