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57章
徐贺钦待她一贯是温和的,可闻昭见过他在衙门办公的模样。面容冷静,语气平平,看似好说话,却极有风骨。
听闻他本可以调往京城任职,奈何其人太过固执,敢言敢做,便是头顶九品乌纱帽,也敢为苦主与王候叫板。
当年便是有人看他平步青云,想借机给他房里塞人,还大放厥词,让他休妻,徐贺钦不给面子,当即将人给揍了一顿。
如今而立之年,才做到通判而随着他前半生颠簸,加之怜惜杨氏年岁太小,杨氏始终不曾有过身孕。
如今杨氏肚子里的才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他在闻昭面前一向是很好说话的,,对她的事也上心。最重要的是,他从来不会同闻昭说一句多余的话,从来都是有事说事。
如今他忽地这么一问,闻昭掌心都渗出了些汗,她扯出一个笑:“义兄,我今日是赴王五姑娘之约,同行的有王徴,翟姑娘……”
她一一将今日同行的人的名字报了一遍。
杨氏眼睛一亮,“张家的小郎君也去了?你觉得他如何?”
闻昭觑了徐贺钦一眼,见他夹着菜,似乎没有对她所言起疑,心底绷紧的弦这才放松。
她思索片刻,同杨氏道:“张公子率真,为人热情,是值得相交的朋友。”
杨氏听她这般讲,便知她是没看上张季然,她也没怎么上心,毕竟满越州的青年才俊里面,她最中意的当属王徴。
她点点头附和道:“他才十七,率真一些倒是正常。”
闻昭认同她的话,颔首说是,又低头认真的吃饭。
她方才喝了一大碗的姜汤,此时也吃不下多少,没一会儿,便搁下筷子。
今日桌上还有一碟子桂花糕,她许久不吃,这时倒有些嘴馋。
正欲去拿一块,忽地想起,裴清川给她买了三份吃的还在屋里放着,便歇了这个心思。
这时,徐贺钦与杨氏也吃好了,闻昭起身与他们行礼告辞。
徐贺钦忽然开口喊住她,“等等。”
闻昭疑惑转身:“义兄还有何事吩咐?”
徐贺钦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袖子,擡起眼皮看着她:“那邵家的公子,如今年岁几何?”
闻昭一头雾水的和杨氏对视一眼,仔细想了想,记得邵嶷不曾束发,这才道:“尚未及冠。”
徐贺钦颔首,“知道了,早点回去歇息吧。”
“好。”
小娘子应了一声便离开了,身影渐渐消失在廊道中,徐贺钦看着她的背影渐渐皱眉。
今日府前那人,他瞧的真切,是及冠了没错。
依闻昭之言,今日出去的一干人里头,王徴他识得,且在府中,不可能是他,闻昭又对张季羽无意,也不可能是他送她回来,若那人非邵嶷,那又会是什么人。
一时,徐贺钦眉头松了又皱,心里更是五味陈杂,莫名有种不知如何管教孩子的无力感袭上心头。
……
次日,雪后初霁,处处晴光映雪,推窗看外面,院墙上雪在融化,滴滴答答的滑落下来,在墙角砸开一个个小水坑。
庭院里清扫出一条蜿蜒小路,东面墙角不知是谁堆了个雪人,足有半人高。
昨日为躲避霜雪,被搬回屋里的梅花也搬了出来,置在廊檐下晒太阳。
天晴的光,却并不暖和,女使们在外面玩着雪,不时有几人叫唤着太冷。
闻昭收拾齐整,怀里抱着个汤婆子出了门,一出来,便被迎面的西风吹的打了个哆嗦。
她跺跺脚,待适应外面刺眼的雪地折射出的光,她吸吸鼻子,将衣服拢紧,这才快步往杨氏院里去。
杨氏说今日到了些布料,想着给他们三人每人扯套新衣,准备过新禧。
挑好布料,闻昭闲着没事,索性陪她说话,又拿了针线同杨氏一同为孩子做衣服。
临近午时,外头女使打帘进来,说有人给闻昭捎话,“是王公子的小厮,说是约咱们姑娘五日后一同去鹤正楼吃茶。”
杨氏笑着听完,看看闻昭,见她低着头不语,她笑吟吟的故意问女使:“可是太守府的七郎,王徴王公子?”
女使说是,“那小厮特地说了他们郎君在家里排行,正是七郎。”
杨氏搁下手里东西,手肘撑在案几上,斜眼看着闻昭,唇畔笑意难以掩饰,一本正经地道:“年轻是该如此,想做什么便做什么,顾忌这顾忌那的,那就不该是年轻人想的事。”
昨日才见,不知王徴约她又是做何。
闻昭思忖片刻,问那女使:“他可有说明日还有谁?”
女使摇头:“奴婢倒也问了,只是那小厮回答的囫囵,只说‘左不过是和姑娘相熟的一些哥儿姐儿的,小娘子自放心来。’”
不管是否有旁人,她这一趟是非去不可的,与王徴的见面也是不可避免。
不仅仅是王徴素来颇照顾她,他来宴请,自己不能拒绝;还有一点,则是她该同王徴说清楚,莫要生生的耽误了他。
她此前一直未曾察觉他对自己有意,偶尔心中起疑,又见他同旁人亦如待自己一般彬彬有礼,心里的疑虑便又打消了去。
是故,从未想到过他会对自己有爱慕之心。
王徴是顶好的人,他该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