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真武神君
石床看上去十分宽大,石床的一端有一个大大的龙头,它的另一端有一条龙尾,龙尾往上翘起来。
熊倜看着忍不住往石床走去,他轻轻地触摸石床,床上的石头摸起来像玉一样光滑,触手生温。
石床的侧面刻着零零碎碎的图案,看上去像一片片的龙鳞。
他心中有种沉沉的感觉,他顺势摸着龙头,龙须,一点点地把整个龙头都摸了个遍。
冷血听着熊倜往石床的方向走过去,他眼睛眯了个缝隙看着熊倜,熊倜正站在旁边,触摸床沿。冷血嘴角微微上翘,心里在说:“这真是个小孩子,这有什么好玩的。”
他想着又继续闭合眼睛,又想:“我耐心等着,看他要玩什么把戏。”
熊倜摸着摸着,忽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石床突然冒出一股暖气,冲着熊倜的各个穴道。
熊倜额头上开始冒汗,身体开始慢慢抽动,血管的血液像奔腾的河水,在熊倜的身体里快速运转。
熊倜不停喘着粗气,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正在脱胎换骨。
热气流动的速度太快,熊倜感觉难以呼吸,心想:“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像有些控制不住的身体这股热气了。”
整个石床上,冒着云雾般的热气,慢慢地把他的身体往上冲,身体轻轻飘飘。
熊倜闭着眼睛,晕晕乎乎地,不知道过了多久,熊倜睁开眼睛,身上的衣服全部湿了,在滴汗。
他回过头看看冷血,冷血还躺在地上,熊倜在心里想:“我还是把他先扶。”
熊倜想着,嗖一下,跳下床。
他愣了一下,动作轻便不少,他走过去,每走一步,都好像是在小跑,或者是在跳。
他很轻松地就把冷血扶起来,把他放在龙床上,冷血躺在床上。
冷血心中一阵欣喜,想:“看来,这小子对我还是不错,我就先躺一会。”
熊倜呼了口气,感觉身体里空空地,他回头,正好看到一座真武神像。
他走过去瞻仰神像,继续想:“武当山的真武神像还真不少。上次那尊神像很威严,这尊神像看起和蔼很多。”
真武神像侧身站立,右手抬起来,他脚下有一团云雾,衣服也被风吹得鼓鼓的。
熊倜跪在神像前虔诚地叩了三头。他磕完头,发现下面的石墩上写着:真武飞仙。
熊倜眉头稍微皱了一下,我听师父说过,武当山,相传是真武大帝修仙得道之地。这南岩好像就是真武神君飞仙的地方。
真武神君?熊倜脑海里又冒出这四个字,他忽然想起关于真武神君得道成仙的故事。
真武神君原本是太子,他生来聪明,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过目成诵;身材魁梧,相貌出众,还学了一身好武艺,人们都称赞他、敬仰他,说他定是将来的好国王。
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到处求师学道,一心想要成仙升天。
国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劝阻,可他怎么也不听,执意走自己选定的道儿。
一天,他来到御花园,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人,对真武说:“想得道成仙,得要断绝酒色财气,避开红尘世界,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武当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
说罢,就不见了。原来那道人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
那时候,真武才十五岁。他离开了娇养他的父母,舍弃了优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来到了武当山。
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后边追,不避风雨,也不分昼夜,追啊追,一直追到武当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对面,她就大声喊:“儿呀,快转来!”喊了十八声,却下了十八步。
太子在对面连应了十八声,却连上了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
善胜皇后喊不转儿子,心里急,跑得快,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拚死不放,非要他回宫不可。
太子爱母亲,不愿让她伤心落泪,可又觉得修炼要紧,不肯轻易改变主意。
于是,他拔出宝剑,扭回头,朝着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挑,割开了。
皇后落了空,松开手,那衣角便腾空飞起来,随风飘荡,最后落到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常言说:母子连心。看着儿子就要丢失了,皇后还是不死心,继续追赶。她越跑越快,一心要扑上去,把儿子拉住。
这时候,太子举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一劈,只听“轰”的一声震天价响,高山立刻分成了两半,中间现出一条河来,把母子分隔在了两岸。
皇后见再也追不上儿子了,恸哭不止,泪如雨下,竟在地下冲了个大坑。后来,人们就在这里修了个“滴泪池”。
真武终于登上武当山,苦苦修炼了好几年,把道经念得滚瓜溜熟,倒背如流,可还是没能得道成仙,难呀!
他丧气了,心想:“深山修炼,远远不如坐享荣华富贵,还是回宫去当太子吧。便下山往回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回头,一路上只见天气阴沉,耳边乌鸦“哇哇”叫个不停。
他心里乱糟糟的感到烦恼,想找人说说心事,商量商量。
要放弃,他辛苦修炼了那么多年,实在不甘心,要不放弃,前途茫茫,何时是个头。
可是,这里是荒山野坳,从来不见人烟,能和谁去商谈呢?
这时候,前边不远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太,她低着头,双手抱个铁杵,正在井边的石头上,不紧不慢地磨呢。
太子觉得奇怪,上前问道:“您磨这大的铁杵做什么呀?”老太太头也不抬,边磨铁杵,这回答他说:“想磨成一根绣花针哩!”
太子觉得好笑,说道:“您太愚腐了,只怕到你入土,也磨不成针呢。老太太呀,我看您就别费这种冤枉功夫啦!”
老太太既不生气,也不泄气,还是不紧不慢地磨着铁杵说:“磨一下,它就小一点,只要功夫深,自会磨成绣花针嘛。”
真武心里猛然一亮,想:“修仙求道不也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想要感谢老太太的指教时,那老太太已经升上云头,她说道:“聪明人,一句嫌多;糊涂人,百句嫌少。”哈哈一笑,就不见了。
原来,那老太太又是紫元君来点化真武了,紫元君留下的两根铁杵,至今还放在“磨针井”大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