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看到人生尽头之后的无奈 - 樊登讲论语:学而 - 樊登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樊登讲论语:学而 >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看到人生尽头之后的无奈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看到人生尽头之后的无奈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句话是孔子的感慨,与孔子说的“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差不多是同一个时期。“吾不复梦见周公矣”是说,我很久都没有梦见周公了,我的生命应该到头了。

孔子是在感慨自己晚年精力不济。

凤鸟是古代的祥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凤凰美好的样子。凤鸟的特点是非梧桐不栖,非梧桐籽不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说的就是它不愿意停留在其他树上,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凤鸟在此代表着孔子之志,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凤鸟那样,成为有节操、有品质、有追求的人。

而“凤鸟不至”,说的是到今天也没有看到凤鸟。

“河不出图”,是说黄河里也没有出河图。李零教授认为,此处的河图不是易学里的河图洛书。至于什么是河图,很难考证,大意上,凤鸟和河图都代指祥瑞。

祥瑞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古代的帝王、知识分子都会异常关注祥瑞的出现。

孔子在晚年时感慨,这些祥瑞都没有出现,凤鸟也不来,河也不出图,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孔子这么失意?我觉得其实就是因为年龄大了。孔子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于教育事业的追求,但是到了晚年,发现无论想做什么,精力都跟不上了。

就如同“不复梦见周公”,也是精力不济的表现。当一个人精力很旺盛的时候,便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孔子白天积极地思考很多问题,去怀念周公,晚上梦见周公也很正常。但是,如果他已经没有精力去思考那些问题了,晚上梦不见周公,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