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定国死,南明亡
“混账!都他娘的混账!!”
朱元璋看着天幕血压飙升,从东林党误国开始他的怒骂就一直没停过。
“那些女真人都是些什么货色?不过是仰我大明鼻息的蛮夷小族!他们拢共才有多少人?
连这么一个小异族都打不过,打到后来这投一个降,那儿献一座城,连着番的给他娘的蛮夷送家底!!
这收降收到最后,怕是那些汉奸的兵力都比女真人多出几倍了吧?出个人物临阵倒戈一下,我汉家的土地也不至于被异族被占了,让异族再次骑到我汉人头上作威作福吧?!
该杀!全都该杀!”
朱元璋骂到最后气喘不上来,一屁股坐到地上。
马皇后和几个皇子连忙将他搀扶到椅子上坐下。
马皇后抚着他的背叹息道:“不是说过了嘛,改变不了的事就不要凭空置气,咱们就好好看着,好好记住教训便是。”
朱元璋抓着马皇后的手,无力地喃喃自语道:“我大明亡的不该啊,只要清洗一遍朝堂,肃清一遍官商勾结就好了,怎么就亡了啊……”
【公元1646年,鲁王监国政权也因内部势力不一,军队和将领素质过差不敌清军。
在与清军正面作战时顷刻瓦解,鲁王在总兵张名振护卫下出海逃跑。
虽然仍然以海上力量坚持抗清多年,但实力不足,效果不佳,在1653年去监国称号,后于1662年鲁王朱以海在金门去世。
鲁王监国政权覆灭。
隆武政权灭亡后,隆武帝之弟朱聿鐭逃至广州,被大学士苏观生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拥立为帝,年号绍武。
同时,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监国,得知朱聿鐭登基后,朱由榔也宣布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永历,正式建立永历政权。
南明又一次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甚至值此大敌当前,亡国在即的情况,两个政权还出现了相互攻伐内斗的行为。
按照明朝的继承制度,朱由榔和朱聿鐭都有一定的皇位继承权,继承隆武帝的正统。
双方都认为自己所建立的政权才是明朝的正统延续,使得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导致兵戎相见。
清军又一次捡了大便宜,没等两个政权分出胜负,清军便趁机攻入广东。
邵武政权仅存在一个多月,便因为内斗导致覆灭。
至此永历政权成为南明唯一正统。
但是此时南明掌握的领地和抗清势力已经所剩无多。
公元1647年,湖南被清军攻占,永历逃往广西。
李自成于1645年行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时,遭遇当地地主武装袭击,一代农民起义军领袖就这么死于区区地主之手。
之后李自成的残部便与永历政权达成合作,一同对抗清军。
张献忠也在1646年,于四川西充凤凰山遭遇清军突袭,中箭身亡。
其其四位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率大西军余部突围沿嘉陵江往东逃窜,后辗转撤入贵州。
面临存亡的严峻形势,四人经过商议,决定和南明政权合作共同抗清,之后大西军余部挥兵入黔,并在名义上投降了南明小朝廷,包括到现在的永历政权。
虽然大顺军和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终于达成统一战线,但朝廷内部的官员仍然视他们为流寇、仇敌。
只是表面上利用大顺军和大西军,背地里依然对他们处处排挤。
不过抗清形势总算出现了转机。
其中尤以李定国的品行和功绩最为亮眼。
他前半生为求百姓生存加入起义军反抗大明,后半生则为了民族存亡摒弃前嫌加入南明,为抗清奋战至死。
联明抗清主张决定后,1649年,李定国亲率部队荡平贵州,使滇、黔联成一片。
此战让李定国得到了世代镇守云贵的沐国公鼎力支持,李定国得以在云贵地区站稳脚跟,并招募兵马,练兵备战。
与此同时,作为张献忠养子之首的孙可望驻守贵州,李定国负责云南防务,两人联手让大西军经历多番挫折后终于重建了根据地。
公元1650年,清军命令降清名将孔有德率领大军进攻永历政权。
短短一年,孔有德便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
1651年广西南宁被攻破,走投无路的永历帝被迫投奔驻守贵州的孙可望。
孙可望虽然给予了永历帝庇护,但却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利益,成为南明实际的最高统治者,能够以永历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让南明官员服从自己的意志。
永历帝也就此成为傀儡皇帝。
在此期间李定国则在云南经过紧锣密鼓的备战和休养生息,维护百姓民生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地民心,增添了后续抗清的储备力量。
1652年春,清军再次让孔有德南下进攻贵州、川南等地。
养精蓄锐后的李定国,率部突进广西,开启了大规模的抗清作战。
七月,在榕江与孔有德交战,李定国用战象突阵,孔有德负伤弃甲,退回桂林。
随后李定国包围桂林并破城,孔有德自焚而死,李定国迅速收复广西全境。
清廷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征讨。
十一月二十三日,尼堪在衡阳遭李定国诱敌深入伏击,被斩于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