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蒜的植物学特征
1.根
弦状肉质须根着生在短缩的茎盘上,蒜瓣背部多,腹部少。分布在33厘米的耕作层里。由于大蒜根系分布范围小,根毛少,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弱。春播蒜在栽植前,茎盘有很多根突起,栽种后环境适宜,成束发出新的根系,“退母”后又发出新根。采薹后不再发根,老根开始衰亡。大蒜根系对水分和养分反应敏感,宜种在肥沃土壤上,勤灌水、多施肥,才能产量高,品质好。
2.茎
茎退化为扁平短缩的茎称“茎盘”。生长点在中心,叶片环生于上,老叶在外圈,新生叶在内圈,随着植株生长和叶片增多,茎盘缓慢加粗,蒜头长成以后,茎盘木栓化,形成“盘踵”。
3.叶
大蒜叶片扁平窄长,带状、肉质,暗绿色,叶面积小,叶形直立,表面有蜡质,具耐旱特性。叶片环生在茎盘上,下部是淡绿色或淡绿白色的圆筒形叶鞘,上部是叶片。大蒜在花芽分化前,生长点不断分化叶原始体。首先,生长点四周出现环状突起,生长较快的一边成为叶片,基部为筒状叶鞘的原始体,成长为筒状叶鞘(图5-4)。然后,新叶分化后从老叶鞘中伸出,随着叶片增多,叶鞘层层重叠包裹,加粗拔高,形成假茎,保持植株直立,支持着上部叶片。嫩叶鞘和叶片是青蒜食用部分。因品种不同,叶数有9~13片,互生。由于叶片着生方向与蒜瓣的背腹连线相垂直,如栽种时母瓣的背腹连线与行向垂直,大蒜叶片的生长就与行间平行,便于田间操作,减少碰伤叶片。
图5-4大蒜叶片的形成
4.蒜薹
大蒜出现花芽的同时,叶腋出现侧芽(鳞芽),而后蒜薹从叶鞘中心伸长并伸出,当高出上位叶片10~20厘米开始打弯时,就可采摘。大蒜花序上没有或只有退化的花,不能结籽;但能形成数十个气生鳞茎(蒜珠),可作种用(图5-5)。
图5-5花和气生鳞茎(仿严根元)
5.鳞茎
(蒜头
)由鳞芽组成。鳞茎中鳞芽的数量因品种不同,其排列方式也不同。大瓣蒜每个鳞茎有鳞芽4~8个;小瓣蒜每个鳞茎有鳞芽10~20个,且大小不一,排列方式有规则多轮、二轮、一轮、独头、不规则等(图5-6)。鳞芽由1个芽和1层肉质鳞片组成,外面包裹1~2层干膜状的覆盖鳞片,着生茎盘上,外有多层叶鞘,鳞芽的构造(图5-7)。从中可见,鳞芽的出现和顶芽发育关系密切,顶芽是叶芽时植株有顶端优势,分化为叶片;顶端是花芽时,侧芽萌发并在3~4天内分化完成。
图5-6鳞芽排列方式(仿李锡香、朱德蔚等《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1.规则多轮2.规则二轮3规则单轮4.独头5.不规则
图5-7大蒜鳞芽构造(仿陆帼一)
鳞芽的生长最初很缓慢,采薹前加快,采薹后猛增,收获前1周又转缓,趋于老熟。鳞芽是大蒜贮藏和繁殖的器官,是供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