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葱病害防治 -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 - 顾智章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一)洋葱病害防治

1.洋葱软腐病

【症状】鳞茎膨大期、贮藏期均可发生。生长期感染时,第一、第二片叶基近地面处发生灰白色半透明病斑,叶鞘基部软化,外叶下垂或倒伏。病斑往下扩展,鳞茎颈部呈水渍状凹陷,内部腐烂,汁液外溢,有恶臭。贮藏期多在颈部发病,由少数鳞片软化腐烂,导致整个鳞茎水渍状溃烂,流出白色汁液,有恶臭。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菌为胡萝卜欧氏杆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长期腐生,或在鳞茎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和带菌肥料、土壤传播,经伤口侵入;葱蓟马、种蝇亦可传播。栽培管理粗放,连作,低洼地,生长不良而徒长植株易发病;收获时遇雨,鳞茎潮湿,贮藏与运输期间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施用腐熟肥料,培育壮苗,适当早定植,轻浇水,勤中耕,防止氮肥过多;幼苗不耐盐碱,要选无盐碱、保水力强的地块育苗;及时防除葱蓟马、种蝇等,减少伤口和传播;收获前7~10天停水,并于晴天收获,充分晾晒;通风贮藏等可减轻危害;洋葱架藏时应选择通风良好、无阳光直射的凉爽地方。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68%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1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0~300倍液。

2.洋葱灰霉病

【症状】苗期和贮藏期间都能发病。初在幼苗叶片上出现长形白斑,严重时葱苗枯死,又称白斑叶枯病。栽植后病情继续发展,尖枯型叶片由叶尖开始向基部逐渐枯死,白斑型叶上现褪绿水渍状苍白色病斑,长椭圆形至梭形,边缘不鲜明,或沿叶脉呈短线条状病斑,叶片萎凋软化枯死,高湿下病部密生灰褐色霉层和黑色粒状菌核。鳞茎多在成熟和贮藏期发病,又称颈腐病(图4-6)。

图4-6洋葱灰霉病症状(左)和病原菌(右)(仿王凤葵、商鸿生)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真菌为葱葡萄孢菌。以菌丝体、菌核随病残体或鳞茎在田间或贮藏库越夏与越冬。温湿度适宜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寄主,经伤口或表皮侵入。在病部分生孢子集聚形成灰色霉层,产生黑色米粒状菌核。分生孢子可随气流、灌溉、农事操作传播,菌核也可混杂在种子间传播。洋葱收获时遇雨,未充分干燥,带病贮藏或贮藏时湿度大,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清洁田园,垄栽,防大水漫灌,注意排水,勿过多施用氮肥等;选抗病品种,黄皮、红皮种较白皮种抗病;适时采收,晾晒干燥后再贮藏;淘汰病伤鳞茎;贮藏期保持0c、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

(2)药剂防治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每7~10天喷药1次,共喷3~4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3.洋葱颈腐病

鳞茎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生,也侵染其他葱蒜类蔬菜。

【症状】生长期间在叶鞘和鳞茎颈部出现淡褐色病斑,内部组织腐烂,潮湿时有灰色霉层。贮藏时在鳞茎顶及肩部出现污褐色至暗紫色干枯稍凹陷病斑,变软,淡褐色,可扩大至整个鳞茎,引起内部腐烂,潮湿时表面密生灰霉;内部褐变干缩,鳞片间有灰白色霉状物和黑色粒状菌核,鳞茎颈部有多数硬痂状菌核,可再感染软腐致软化腐烂发臭;后期有黑褐色小菌核。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真菌为葱葡萄孢。低温高湿,收获期遇雨,鳞茎表皮未干,贮藏时湿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清洁田园;灌溉时勿大水漫灌,雨后排水,科学施肥;收获后充分干燥再贮藏等。

(2)农药防治生长期间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1次,喷2~4次。

4.洋葱炭疽病

【症状】危害叶片、花茎、鳞茎。叶片上产生梭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淡灰褐色至褐色,有许多小黑点,病斑扩大后引起上部叶片枯死。鳞茎发病时,开始外侧鳞片或颈部下方产生圆形、稍凹陷的褐色病斑,上有黑色小粒点,排列成圆形轮生,向四周和内层鳞片扩展,使变褐腐烂,病部可深入内部,引起鳞茎凹陷、腐烂。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真菌为葱刺盘孢菌。以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鳞茎上越冬。靠雨水反复传播。在气温20c、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鳞茎生长期遇暴风骤雨、地块低洼、排水不良发病严重。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紫皮和黄皮种较白皮种抗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进行轮作;选栽紫皮或黄皮品种;清洁田园;贮藏期注意通风。

(2)药剂防治在雨前和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40波尔多液防治。每7~10天喷1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5.洋葱霜霉病

【症状】危害叶片,由下叶往上叶、由外叶向心叶扩展,长出白或淡紫色绒毛状霉层,随后呈苍白或淡黄色,高湿下由叶片蔓延到叶鞘,发黄干枯,严重时全株叶片逐层死亡,嫩叶发出伸展后又得病,植株矮化叶片扭曲(图4-7)。

图4-7洋葱霜霉病症状(左)和病原菌的孢囊梗、孢子囊(右)(仿王凤葵、商鸿生)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真菌为葱霜霉菌,卵孢子在种子和土壤病残体中存活,种子表面也有菌丝体,均能侵染幼苗。孢子囊随风雨和昆虫传播,在叶面水滴中萌芽,长出芽管从气孔侵入,向基部蔓延,致鳞茎发病。低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发展。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的红皮洋葱,黄皮次之,白皮感病;从无病田植株采种;轮作,选高燥肥沃地种植,清洁田园,减少病源;合理密植,淘汰病苗,科学施肥,雨后排水;早期拔除病株,集中烧毁;适时收获,干燥贮藏,避免损伤,气温控制在0c和空气相对湿度65%,并注意通风。

(2)农药防治用种子重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7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7~10天喷1次,喷2~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6.洋葱紫斑病

【症状】危害叶片和种株花梗。初现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呈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凹陷,再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长出深褐或黑灰色的同心轮纹状霉状物,鳞茎可在切顶后的颈部或伤口开始发病软腐,鳞茎皱缩,变深黄或红色致鳞茎腐烂。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真菌为葱链格孢,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病株或病残体内越冬。翌年产生褐色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萌发适温25c~27c,12c以下不发病,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发病重;梅雨台风时期病害蔓延;缺肥、植株衰弱时发病重;蓟马危害伤口多病害也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进行轮作;保持田园清洁;播种前用种子重0.3%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注意多施基肥和磷、钾肥、田间及时灌排等。

(2)农药防治发病初期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喷2~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7.洋葱*病

【症状】危害叶片,初在叶背面出现椭圆形粉斑,有白色或灰色霜状霉层,而后表面失绿,散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囊壳,病叶黄化,早衰,严重时病株成片下垂,枯萎枯死。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真菌为鞑靼内丝*菌。干热、湿度大时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病叶,减少病源;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放风,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发病初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天1次,喷药2~3次。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8.洋葱黑粉病

【症状】危害叶片、叶鞘、鳞茎和花茎。幼苗2~3片叶时感病,叶微黄,稍萎缩,在叶及未膨大的鳞茎上有银灰色稍隆起的条斑(病原菌的孢子堆),严重时肿瘤状,表面破裂后散发黑褐色粉末。一般早期枯死,成株发病时叶萎缩扭曲,很少能形成鳞茎;形成鳞茎的上有黑色隆起条斑(图4-8)。

图4-8洋葱黑粉病(左)和病原菌孢子球(右)(仿王凤葵、商鸿生)

【病原菌与发病条件】病原菌为洋葱条黑粉病真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粪肥中长期存活,3周苗龄幼苗易感病,从子叶基部接触土壤处侵入,在气温10c~25c发病,最适20c,高于29c不发病。鳞茎和种子可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