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保卫南昌 -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 - 王纪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章保卫南昌

就在江忠源防守南昌的这个夏天,美国培理舰队的四艘战舰出现在日本海岸,依靠坚船利炮打破了日本人以刀剑为支柱的武士梦想。

必死的信念

且说江忠源于咸丰三年年初跟随张亮基抵达湖北以后,一直忙于四处征讨会党。张亮基刚刚接任便接到报告:崇阳的陈北斗,通城的刘立简,嘉鱼的熊开宇,公开反抗朝廷,手下兵力达到几千人。他听从左宗棠的建议,把剿匪事宜全部交给江忠源。

江忠源率领楚勇,于三月份进攻通城。此地自从道光十九年钟人杰起事之后,潜伏着许多会党。由于湖北高官没有严厉镇压,留下了反叛的火种。刘立简、罗经仁与何天进等人发起抗粮运动。他们认为官府忙于恢复武昌,无力派兵镇压。不料江忠源率领四百名楚勇和三百多名开化勇与泸溪勇前来挑战。

江忠源只有孤军一支,但他要对付的不止是刘立简,还有嘉鱼和蒲圻的会党。他只得将开化勇和泸溪勇分派到嘉鱼和蒲圻,自己率领楚勇,直攻通城麦园的刘立简根据地。楚勇一战告捷,抓获刘立简,处以磔刑。接着进军葛家坪,五天打了六仗,斩杀四百多名会党。

江忠源正要继续深入会党根据地,忽然得到报告:陈北斗率领几千人,与通城会党残余何天进联手,袭击桂口及通城的下畈,并要趁机夺占通城。嘉鱼的熊开宇和梁一举也与何天进联合,军力重振。江忠源认为通城在武昌上游,不可丢失,便返回通城固守。由于兵力单薄,请张亮基调江忠济与刘长佑、李辅朝率旧部楚勇来湖北会剿。他同时写信给曾国藩,请求他把刘长佑派到湖北。

楚勇本是江忠源的部队,曾国藩不能见急不救,他收到信后,当即令江忠济带所部楚勇从平江前往增援。三月五日,刘长佑率楚勇回到长沙,曾国藩也令他驰赴崇阳和通城会剿。

几天后,江忠济率领五百名新宁勇赶到湖北。这时陈北斗已回驻桂口,江忠济令部队隐蔽前进,当夜打了一场漂亮的偷袭战,阵斩陈北斗和十一名首领。接着击溃何天进等部,烧毁会党军营,斩杀会党几百人。然后立即拔营赶赴通城,和江忠源一起在城外扎营。

江忠源得知陈北斗已被打败,料定通城会党一定感到孤立,便拔营攻入山中,同时写信令刘长佑前来增援。正在此时,江忠济赶到,和大哥一起在城外扎营。几万名会党蜂拥而来,四面夹攻,重重包围。楚勇不到一千人,江氏兄弟却毫无惧色,令部队站立不动。

江忠源拍着江忠济的肩膀说:“要破此贼,全靠三弟了!”

话音未落,江忠济挥舞双刀,大喊出阵,部队跟随冲杀,所向披靡。江忠源击鼓助战,楚勇无不拼死搏斗,会军大溃。江忠济率部分路追杀,活捉首领张西园等二十多人,斩杀和俘虏大批会党。

刘长佑于三月八日抵达通城,会党已逃向蒲圻,刘长佑率部追击,将之击败。

太平军在湖北走了一遭,在各处引发会党起事,长江两岸的沔阳、监利、石首和蒲圻等地,以及汉水两岸的襄阳、安陆、德安等郡,都有会党起事。张亮基有高人辅佐,一点也不恐慌。他遵照左宗棠的建议,仿照湖南的办法,命令各州县举办团练,由德高望重的士绅主持,募集资金,训练丁勇,保卫乡里,迫使盗窃之风稍有收敛。

曾国藩把楚勇派到湖北,不得不防与通城相邻的地区。他已经起用江忠源非常赞赏的四川人林源恩,令他招募五百名平江勇丁跟随自己。当会党从崇阳和通城攻打平江时,他命令林源恩回援,在北乡的上塔市扎营。

江忠源以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不断立下奇功,被咸丰视为得力的大将。金陵战事吃紧,他令江忠源襄办江南军务。江忠源本已不打算再涉足军事,广西的战事已经伤透了他的心。他第二次出山增援桂林时,本以为有乌兰泰做靠山,可与太平军决一雌雄。可是乌兰泰死了,江忠源认为自己位卑望轻,报国无门,打算脱离军旅。没想到皇上对他如此看重,令他去做向荣的副手。虽然他不喜欢向荣,认为广西的败绩和乌兰泰的战死都跟这个四川老将脱不了干系;但他感念于朝廷的器重,还是改变了主意,决定继续军旅生涯。

接到任命的当晚,他挑灯书写家书,洋洋一万余言,把家事全部安排妥当。他在最后写道:我要说的话,就此为止。从此以后,我就一心为国家担当军事,与贼寇作战,你们不要再用家事来干扰我了。

江忠源不想受到任何拖累,他驻军益阳时,买了一个姓陈的女子做小老婆,他决定让这位爱妾返回家乡。他也许还不知道,他在爱妾腹内播下的种子,将在十个月后成为他的遗腹子,使他死后留有子嗣。

江忠源出于对咸丰的一片至诚,写了一道长达五千言的奏疏,直言不讳,在他给徐广缙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陈述军事见解,请求朝廷根据他的提议进行八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是严军法。江忠源指出,长久的和平导致军人养尊处优,贪生怕死。他从人性的根本上论述,是人就会怕死,但是军人受军法约束,必须敢于出生入死。严厉的军法会使军人明白一个道理:进可能死,退则必死。军法约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不二法门。

第二是撤提镇。所谓提镇,提就是提督(省军区司令员),镇就是总兵(军长),两者都是清廷派驻省级行政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位高权重,他们跺一跺脚,脚下的土地都会抖三抖。撤掉提镇,就会砸掉上百名高官的金饭碗,无异于从老虎嘴里抢肉。如此大胆的建议,只有江忠源这样忠肝义胆的人才会冒死提出。如果遭到报复,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江忠源不但提议撤销提镇,还指责这些人腐朽无能,贪婪怕死。他说出了大家心知肚明但都不敢吐出的真言,咸丰居然没有驳回他的建议。

第三是汰弁兵。这是对大清帝国全体军人的一个挑战。自从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朝野上下对官军的整体素质评价很低。江忠源顺应官心民意,提出淘汰那些只会钻营不会打仗的官兵,选拔朴实勇敢的军人来补充他们留下的空缺。换言之,他要求对全军中下层进行一次大换血。

第四是明赏罚。官军将领们不敢亲临第一线,赏罚不公,导致军心涣散,这是江忠源在广西时就观察到的现象。他请皇上责令将领亲赴前沿,明察秋毫,一赏一罚,开诚布公,以振军心。

第五是戒浪战。江忠源的这个建议,实际上是委婉地告诉皇帝,官军的敌手谋勇兼优。在这一点上,他跟周天爵的看法略有不同,但结论一致。周天爵看出太平军套用周武王的军制,采用孙子兵法,所以胜多败少。江忠源则认为,太平军打防御战时阵地严实,打进攻战时能出奇兵,而且重视谍报工作,行军时虚实并举,动作迅速,所以能战能守。总之,周天爵和江忠源都肯定了太平军是官军的劲敌,一些西方观察家也支持这种看法,不过他们主要是从武器装备方面认定了太平军的优势。江忠源指出,既然官军是面对可怕的强大对手,作战时就必须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稳扎稳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是察地势。打仗要看地势,因地制宜,这是一个常识。江忠源为什么要特别提出来呢?那是因为官军将领普遍缺乏地理地形知识。江忠源认为,官军在全州、道州、长沙、湘阴和岳州的失利,都是因为没能掌控军事要地。

第七是严约束。官军扰民始终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官军镇压太平军的公义之一,就是制止盗抢奸淫,保民安民。如果官军的行径跟盗匪一样,甚至比盗匪更甚,不仅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而且会失去民众的支持。江忠源说,太平军只抢富人的财物,官军则连穷人都抢,百姓自然会拥护太平军。必须加强官军纪律性,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第八是宽胁从。江忠源的军武生涯起始于道光末年。在镇压雷再浩的作战中,他提出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在浙江为官时,他仍然是爱憎分明,对盗贼如同严冬一般残酷,对良民如同春风一般温暖。但是通过咸丰年间的军事实践,他发现敌军中也有大批良民,属于胁从之列,不能一概诛杀,应该争取他们投诚。他建议官军打仗时在阵地旁树立“投诚免死”的大旗,对于投降的太平军一律不予处罚。

江忠源的这份奏疏,对清廷镇压大规模造反的方针大计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曾国藩等湘军大佬组建和训练湘军,制定湘军营制,思考行军作战的方略,无不参考他的这些见解。这份奏疏是江忠源的经验之谈。他是湖南乡勇将领中对抗太平军的第一人,对于敌军的战法了如指掌;他多次与绿营配合行动,亲身体验到了绿营的弊端,对于交战双方可谓知己知彼。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他的意见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不仅使乡勇将领中的后来者少走了弯路,对清廷中刚愎自用的文武大员们也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官场必须换血

江忠源拜发奏疏之后,遵旨率领一千七百多名楚勇东进。行近蕲州,听说长江对岸的广济有个宋关佑领头抗交官粮,胁众数万,斩杀了黄州知府邵纶和黄梅知县鲍开运。江忠源抵达蕲州时,听说宋关佑已经集结了几万部众。

江忠源认为,百姓是误听了宋关佑等人关于免除粮赋的谣言,所以不肯交粮;鲍开运是邻县的县令,发兵攻打广济,操之过急,所以酿下了大祸。要摆平这件事,必须不问胁从,严惩起事首领。

江忠源下令在蕲州扎营。广济的百姓跑来求见,请楚勇不要过江,他们许诺把宋关佑绑来献官。江忠源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是,约定的时间到了,不见把人送来,江忠源果断令部队过江,进军广济城北。

宋关佑的起事,张亮基和崇纶已经接到报告。他们一方面通知江忠源顺道镇压,一方面奏请皇上批准。但是,江忠源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朝廷和地方大员给他的命令送达时,往往落在他的行动之后。镇压广济会党一事,他在奉到圣旨之前就着手进行了。

三月二十九日,刘长佑已经驻军黄梅城南。这时军中疾病大流行,李辅朝卧病不起。江忠源将军事全部交给刘长佑掌管。楚勇三战三捷,斩杀五百多人,俘虏三百人,释放其中的一半,令他们带回告示,转告其他人解散。

第二天黎明,会党从城西分两股杀来,再次被楚勇击败。会党悄悄来攻营垒,又被刘长佑用计击破,只得逃亡广济。江忠源审讯俘虏,发现有许多是昨天放走的人,知道他们是死心塌地的会党,便将他们一律处死。

江忠济从蕲州运粮前往军营,遇到土匪,遭到猛烈的围攻,江忠源急忙援救。这对兄弟生死患难相倚,令人感慨不已。

四月二十一日,江忠源接到李嘉端的通知,说太平军分兵袭击滁州,请他率部从捷径驰赴河南与安徽交界之处扼要堵截。四月二十五日,又接到圣旨,叫他在广济剿匪之后再赴江南大营。地方大员的请援,朝廷的圣旨,叫他去往不同的地方,江忠源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了。

江忠源于四月二十七日将大金铺的会党根据地焚毁,并将张东铭捕获,会党余部胆落,四散逃匿。

前面说过,江忠源还没离开广济,咸丰已得知太平军正在从滁州北上,又给江忠源下了一道圣旨:如果广济战事未完,便由代理提督阿勒经阿接办,令江忠源统带兵勇,迅速驰赴安徽凤阳一带,会同周天爵等人作战。

江忠源接到圣旨以后,把广济的善后事宜交给代理汉黄德道徐丰玉和阿勒经阿接办,自己率领所部从蕲州出发,打算取道九江,再渡江进入安徽。

但是赖汉英的西征部队再一次改变了江忠源预定的行程。他来到九江之后,得到情报,太平军在分兵回攻上游,他与向荣的大营已经隔绝,声息不通。何去何从,江忠源还要看一看。这时的江忠源深感任大责重,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苦于兵力不足。他请求朝廷从云贵给他调派几千精兵,让他挥师向下游攻击。他还打算派军官回归新宁,添募壮勇三千,凑足万人,自成一军。他向咸丰保证,只要有了雄厚的兵力,他就亲率将士,竭力扫除东南逆贼,与之势不两立,如若不能成功,请皇上拿他治罪。

江忠源的奏报引起咸丰的感慨。那些朝廷大员,饱食俸禄,怎么一到朝廷要用他们时,个个都用不上手?不是畏葸避战,就是互相推诿。而江忠源这么一个刚从基层升上来的官员,怎么就敢于承担起责任?

咸丰想到此处,给内阁再发一道上谕,要求对那些从草根阶层中涌现的忠义勇敢之士,只要他们建立了奇功,就要给予奖赏提拔。他以江忠源作为例子,说此人在家乡团练乡勇,多次立下战功,被提拔为按察使,可见练勇之中人才辈出,朝廷也敢于放手提拔。北方民风素称骁勇,安徽、河南、山东、江南交界地方不乏奇杰之材,能为百姓御灾捍患,其中有些人,自己出资招募乡勇,投效军营,杀贼立功,统兵大臣应立即奏请优奖,或给官职,或给予荣誉,以此形成急公好义的风气。有些人在家乡举办团练,保卫桑梓,遇到贼匪,合力擒捕,也有保卫乡里之功,要跟那些随军打仗的一视同仁,给予奖励。

这道谕旨,说明咸丰已下决心要从民间选拔人才,并且决心使用民间的武装力量。他已经意识到,必须网罗一批效忠于自己的能人志士,才能保住江山。而对那些前朝的庸臣,必须重重地敲打一下,对有罪的臣子们则要严惩不贷。这个想法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不过,咸丰此时并未充分重视湖南的人才,而是寄望于北方豪杰四起。

咸丰想起琦善和向荣这些前朝老臣,没打一个像样的仗,反而谎报军情,越想越气,下了一道颇带威胁口吻的谕旨:你们各拥重兵,未能收复一城,以致另股贼匪从安徽窜到河南,迫使朝廷不得不从各处调兵应对。琦善和向荣都是有罪在身,朕弃瑕录用,若再不知感奋和畏惧,早日收复三城,坐使贼势蔓延,劳师靡饷,国法俱在,你们给朕小心一点!

咸丰已经意识到官场问题的严重性。洪秀全从广西打到湖北以后,所过州县,无不失守,就连省会安庆和九江府城都没能把他们阻挡一阵。从根源上说,都是由于各个地方的官员首先就有怕死之心,将土地和人民委之不顾,实堪痛恨!咸丰下过死命令,要求统兵大臣和守土大吏严办丢城失地的官员。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官员谎称下乡招募乡勇去了,有的则谎称是危难中被百姓救起,捡了一条性命。还有一些官员,干脆下落不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朝廷长久失去了他们的行踪。这帮遇敌就逃的官员,若不严行惩办,何以肃国纪而儆将来?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前任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在北京出现了。他从岳州逃走以后,为了躲避朝廷的缉捕,来到湖北毂城,改装易服,逃到清江,又偷偷逃到京城外面的黄村,改换姓名,打算隐居下去,但还是被巡捕拿获。刑部审讯时,他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但还为自己辩解。咸丰决定将他立即处斩,派刑部尚书周祖培监刑。

博勒恭武一案再次提醒咸丰:官场必须换血了,必须剔除博勒恭武这样的败类,换上江忠源这样的新生力量。江忠源陈奏的八条改革军务的办法,咸丰看得十分仔细,觉得与现实情况非常吻合。这位新提的按察使已经跟洪逆打了两年多的时间,所有的军情都是他亲眼所见,不是那些大臣们的空谈可以相比的。他希望江忠源抵达江南大营后,能够说服向荣和许乃钊,认真进行一番改革。

赖汉英撞上江忠源

咸丰三年(1853)五月三日,赖汉英的船队逆流而上,接近安庆。李嘉端不敢轻视,当即带领文武官员登上城楼,部署防御。中午时分,太平军船队乘风直扑安庆城下,用大炮射击城墙。官军抵挡不住,渐次逃散。第二天上午九点,太平军炸垮城墙,进入城内。剩下的二百多名官军下城力战,立刻就被消灭。文武官员紧急商议,认为安庆城池破坏,人民尽逃,并无仓库钱粮,不如退守距城十多里的集贤关,至少可以挡住太平军北进的道路。

五月六日中午,赖汉英登陆,兵分几路,分扑集贤关。官军用枪炮连续射击,挡住了他的进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