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101章
第101章第101章
蒋君没有料到蒯伟诚成为忽然指向自己,一时也愣住了。
在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蒋君身上,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主任的预料。
他看着蒋君陌生的脸庞,心中不愿给她做嫁衣,尬笑两声,试图把领导的目光再拉回蒯伟诚身上,“蒯干部太谦虚了,这么年轻有为,还不居功自傲,真是难得!”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他一边说着一边给蒯伟诚递眼色,示意他把握住机会,别犯傻。
但是,蒯伟诚却有自己的底线,铁了心不接受这份好意,他无视主任的目光,仍然坚持说道,“我不是谦虚,而是实在不敢居功。”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他笑道,“我们蒋主任巾帼不让须眉,她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我跟在蒋主任身后也是学习了很多。”
蒯伟诚的坚持,让省里的领导们也对蒋君好奇起来,“既然小蒯这么推崇蒋同志,就让蒋同志就给我们谈谈今后的计划吧。”
大领导一锤定音,把主动权交给了蒋君。
其实刚刚蒋君并不介意蒯伟诚领取功劳,无论是他还是自己,代表的都是大河陶瓷厂。
在领导面前,在外人面前,他们要保持态度一致。蒋君为了场子,也绝不会因为蒯伟诚占了功劳,而当众撕破脸。
但是她没想到蒯伟诚居然会推辞。
在众人瞩目之下,如果蒋君再推让,势必会引起领导的厌烦,她来不及多想,赶紧抓紧时间,阐述起陶瓷厂接下来的计划。
虽然没有时间提前做准备,但是这些计划都是她一点一点规划的,一个字一个字记录的,全部都印在她的脑子里。
哪怕蒋君闭上眼睛,也能倒背如流。
蒋君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政策,有理有据的阐述着自己的规划。她流利的演讲让在场的领导们都投来欣赏的目光。
如果说一开始领导们对于蒯伟诚的话还将信将义,现在蒋君就用自己的表现,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大领导点点头,笑着夸奖道,“看来小蒯所言不虚啊,我们这位蒋同志真是厉害。你能把大河陶瓷厂发展的如此迅速,真是印证了那句话——巾帼不让须眉啊!”
蒋君这时才松了口气。
蒯伟诚不贪功,蒋君也投桃报李。“领导过奖了,陶瓷厂的发展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也是所有工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尤其是蒯干部,他从城里来,却一点都没有骄娇二气,和我们迅速的干在一起。”
“要是没有蒯干部的帮忙付出,我们陶瓷厂也不会发展的这么顺利。”
蒋君的话音刚落,大领导就笑了起来。
他工作多年,见惯了同事之间的相互争功,却第一次见到把功劳往外推的两个人。
仿佛这项荣誉是个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接。
他笑着摆摆手,制止了两人的相互推让,难得开起了玩笑,“好啦好啦,我们知道你们两位都是优秀的年轻干部,就不要互相夸奖了。”
领导发话,蒋君自然要听,赶紧噤声不再继续解释,随着众人一起笑了起来。
领导视察完毕,按顺序离场。
众人目视着领导离开,剩下的就是村里这些干部们了。都是自己人,说话不用如刚刚那般小心谨慎,大家都松了口气。
蒋君随蒯伟诚走在最后。他侧头看着男人年轻的脸庞,调侃道,“刚刚怎么把表现的机会让给我了,你以后可不要后悔。”
蒯伟诚咂咂嘴,佯装皱起眉头,“你别说,我现在还真后悔了!你说我刚刚要是脸皮厚一点,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该多好,说不定领导看我能力强就给我把官升了,我也不用继续待在农村了。要不我现在就去找大领导和他说,我刚刚都是瞎说的,其实陶瓷厂的发展都是我的功劳。”
蒋君知道蒯伟诚只是嘴上说说,如果他贪功,刚刚就没有自己的事儿了。
她也顺着蒯伟诚的话往下说,“现在后悔晚了!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你刚刚可把升官发财的机会白白让给我了。”
“哎呀,失策!真是失策!”蒯伟诚摇头晃脑,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
两人说笑一番,他才缓缓的道出自己的心里话,“你放心,我不会后悔的,我这人虽然有些贪图名利,但是我也是有底线的。不是我的东西,我绝对不要。不属于我的功劳,我也绝对不领。”
所以他会才会决定,把唾手可得的机会还给蒋君。
省领导的视察,像是大河陶瓷厂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美好的插曲。在这之后,乡亲们的生活依然恢复正常,投入到生产当中。
蒋君和蒯伟诚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所以当市里的调令来临时,两人都有些错愕。
又是大半年过去了,大河陶瓷厂顺利完成了第一批外交出口订单,赚的盆满钵满。
两人尝到了出口创汇瓷的甜头,同样的一个瓷器,卖到国外去会比卖在国内利润翻上三番。
两人铆足劲,要在出口创汇瓷上大做文章。现在的大河陶瓷厂今非昔比了,在省工业厅的支持下,贷款的专项资金,扩大了设备,进行了第二批大规模的招工。
现在大河陶瓷厂有将近一百五十人。这次招工不同于第一次,不再平均分配名额到每家每户,而是能者居上。
有的人家里人多,勤劳肯干,或者手巧机灵,一家能考上好几个名额。
像是魏大姐一家,这次招工不仅魏大姐的丈夫凭借着力气大,考上了工人。就连他体弱多病的弟媳妇儿,因为一双巧手捏的琉璃生动形象,也获得了一个工人名额。
这可把魏大姐高兴坏了,一家四个工人名额,在村里绝无仅有。以后家里吃肉喝酒再也不用愁了。
当然有的人家获得的名额多,也有的人家因为懒惰或者品性不好,一个名额也没有捞到。就像雷四妮的婆家,王老好家一样。
王老好的两个儿子儿媳都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懒婆娘。几个人都不想出力,又没有本事,还想投机取巧,最后一个人也没有考上,成了村里的笑话。
王老好带着他的媳妇儿没少来厂里闹,但是这次考试都是凭实力说话,没考上就是没考上,闹也闹不出一个名额。
而且蒋君把话说的明白,要是给你加多一个名额,那势必就有其他人少一个名额,村里人一听,哪还愿意。都不用蒋君多说话,就把王老好一家收拾的够呛,再也不敢提过分的要求了。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王老好一家想进厂却进不来,而有的人想留在厂里也留不住。
蒋君和蒯伟诚正商量着,年后去广交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