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理科状元
不过在第二天一大早,王十朋、梁清,还有在商贸改制衙门和御书房之间来回奔波的史浩,突然一起向赵君请求允许他们参加省试,取得进士功名。
“朕不是已经赐你们三人同进士出身了吗?”赵君有些奇怪,你们跑去凑什么热闹?
“官家对我等仨人的恩典,我们不会忘记,但是臣等还是想去参加省试,看看我们的水平到底如何。”王十朋恭敬的回答道,其实心里话没说出,皇帝赐予的哪有凭自己真本事考上的硬啊,省的那些同僚们老是瞧不起自己。
“你们可想好了,如果参加省试落榜,那么现在职位则不保,同进士身份也会被取消,免的丢朕的人。”赵君很严肃说,既然你们这些学霸看不上特招非要去试水,那么就不能闹着玩玩。
三人沉默了一下,又互相看一眼一同回答:“臣遵旨。”
“那就祝你们好运,从今日开始就放下手头之事,安心学习,祝你么金榜题名。”赵君笑着说,学霸就是学霸,竟然这么有信心。
省试在三月初三进行,在礼部礼部贡院进行,大宋的省试至神宗时王安石推行科举考试新法,废除明经诸科,增加进士名额。进士科试考经义,罢诗赋、帖经、墨义。考试分四场:第一场试本经,第二场试兼经,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至此往后,考三场或考四场不断更替,考试内容亦不断变化。神宗以后,时而诗赋与经义并行而举,时而又罢诗赋,专用经义取士。
而今年的省试,赵君亲自拍板,决定诗赋与经义并行,虽然说写诗与做官之间并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能出几个大诗人也是不错的。
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赵君本来想亲自光临贡院,看看士子们如何答题,自己在后世的电视剧里看过但是却没有见过真正的考场,但是却被李纲等劝住了,说是官家驾临必然会惊动士子,不利于其答题,赵君想想也就罢了,等殿试还是有机会的。
第一次省试在三月十五日由尚书省张榜公布,在东华门外唱名,一共录取贡士350人,等名单送到赵君手中,他赫然发现梁清、史浩的名单在内,但是王十朋落榜。
这段时间他们三人都没来御书房,赵君本来想安慰王十朋几句,想想也算了,毕竟还有一次机会。还有复试加考数学的机会。三天后,在贡院落榜了考生又进行了半天的考试,赵君一共出了十道数学题,主要涉及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特别是勾股定理这三个方面,基本上也就是初中水平知识。
考试依旧在贡院中进行,不过和前几天相比,少了一些人,考场中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闷,毕竟前三百五十人已经录取,剩下的这么多人竞争剩下的五十个名额,有的考生听说是靠什么理工科,听未所闻,干脆都放弃了。
就在贡院西北角的角落里,坐着一名中年考生,大约四十左右,神情显得到很平静,他叫杨辉,是钱塘人,天资聪颖,被当地称之为神童,早年中举本想再进一步考取进士,却被连考数次都落榜,这让他失去了那种兴奋的劲头。这也难怪,自从考上举人后,他的兴趣慢慢发生的变化,不再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感兴趣,而是对算数这当时称之为杂学感兴趣,而且颇有研究,无奈省试根本不考这个,所以每次都名落孙山。
“今年是最后一次了。”杨辉有些灰心,本来已经落榜后来听说还要什么复试考理工科就抱着试试的态度留下来继续考。但是等到他打开卷子看,顿时激动起来:什么鸡兔同笼、什么物不知数,竟然全部都是算数!
难道今年自己撞上大运了?杨辉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些,然后就仔细开始计算起来,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就将全部试题做完,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才交卷,然后才离开。
当天考试结束后卷子密封后就全部送到了御书房,赵君兴致勃勃的亲自阅卷,不过看到的情形却让他犹如泼了一盆凉水,连续看了十张卷子,竟然都是白卷!赵君真没想到大宋的士子们数学功底竟然如此之差。
又看了数十张,总算有了上面写了字的卷纸,这让赵君的心情略微好些,但是大部分都是作对两三道题,能作对一半以上的寥寥无几。就在赵君已经失望透顶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张卷纸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顿时精神一震,仔细看起来,竟然全部作对,满分。
大宋竟然还有如此的牛人?赵君实在忍耐不住,立即让御书房里伺候的宫女把卷纸上糊上的名字打开:杨辉!
杨辉三角!他突然想起整个名词,顿时激动起来。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赵君在学习高等数学里曾经学过,对此很感兴趣,没想到现在能见到首创者。
“快,快将杨辉至御书房,朕现在就要见他!”赵君忍不住大叫道。
隔壁的张九成一听到赵君的呼喊,赶紧过来听完他的要求之后,立即奔向礼部:官家口谕,传举子杨辉立即进宫!
此时候的杨辉,正在临安城的一个小酒馆里吃饭,周围全部都是这次进京赶考的举子,不过现在的个人心情已经和当初踌躇满志的模样大不相同,大部分都名落孙山,一个个唉声叹气,嘴里不停咒骂。只有一桌人围着一名举子就坐,那名举子显得神采飞扬。
“兴华,咱们钱塘县就你一个金榜题名,可谓父老乡亲们争脸了。”旁边一个举子以羡慕的口气说道。
这个叫兴华的举子,显得有些得意,他扫了一眼在旁边桌子上默默吃饭的杨辉,说道:“俊成老弟不必灰心,你年纪尚轻,又是第一次参加省试,落榜倒也在清理之中,你要好好努力三年以后金榜题名的机会还是很大,不像有的人,连续考了二十年竟然依旧不中,丢人之极。
这些有的是钱塘县的举子,还有的是临县,自然明白这个叫兴华的举子在说谁,都不约而同的目光投向了另一张桌子边的杨辉,同情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但是就是没人反驳这个举子的话。
杨辉听了心里一阵愤怒,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自己确实考了将近二十年依旧不中,从一个青春少年考到现在的中年大叔依旧一事无成,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值得自己挥霍?
回家去,再也不愿意踏进考场一步!杨辉想到之里,站起来准备要走,突然看到酒馆外边闯进了一个官吏带着两名士兵。
那名官吏大声喊道:“钱塘举子杨辉可在此?”
“正是在下,请问有何贵干?”杨辉有些疑惑。
“官家口谕,请举子杨辉速速进宫!”这名官吏大声喊道。
皇帝要召见自己?杨辉一下子愣了。
“恭喜杨大人了。”那名官吏看着发愣的杨辉笑着说道:“据闻,杨大人你已经被官家钦点为这一届进士科的理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