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135章 - 贵妃娘娘荣华富贵 - 鹊上心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5章第135章

第135章第135章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1

一晃神,圣京的夏日已经悄然来临。

从某一个闷热无风的傍晚开始,整个长信宫就进入一年中最难熬得暑夏时节。

高大的宫墙遮天蔽日,挡住了偶尔才凉爽的风。

宫中的树木并不算多,尤其是宫巷中,两侧都无树木,行走其中只有头顶的烈阳。

能热得人头脑发晕。

只有部分宫室中才有树木遮阴,让宫殿里不至于那么闷热。

今年沈初宜搬入景玉宫,住在前面的正殿里,才发现前后都有窗的正殿有多凉爽。

圣京的夏日炎热,但东西六宫的主殿都比其他宫殿要高上三级台阶,看似不多,却恰好能让微风吹入内。

即便是白日,微风也能透过大开的隔窗送入殿中,然后从后窗逃离。

再加上庭院中的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冠茂密,枝叶繁盛,遮挡了烈日炎炎,让庭院中凉爽许多。

一对比,就知道景玉宫的好处来。

沈初宜本就耐热,今年搬来景玉宫,倒是不觉得热了,也能适应宫中的夏日。

去岁在畅春园风波太多,到了五月末时,宫里还没安排前往畅春园事宜。

宫人们都在私下议论,不知今年会否还去畅春园。

自然,因为炎热,也因为贵人们去了畅春园,宫里就能悠闲许多,夏日天气少做些差事岂不美哉?

宫人们心里都是盼望的。

景玉宫也听到了不少闲言,甚至贤妃还来问她。

沈初宜就笑道:“这我可不知道,最近陛下国事繁忙,我也不好问这些琐碎事宜。”

这几日,淮州等地出现了地龙翻身,虽不至于天崩地裂,却也影响颇广,萧元宸一直在忙碌救灾事宜,已经多日不曾入后宫。

他不来,沈初宜自然也无处可问。

贤妃叹了口气:“再熬几日吧,若是能去,六月去也使得。”

“那会子才是最热的时候。”

圣京之中,最热的是六月和七月,到了八月,只要一过中秋,天气就立即凉爽下来。

沈初宜陪着她说了会儿家长里短的闲话,就听贤妃说:“你可知道,定国公出京了。”

对于前朝事,沈初宜其实比贤妃要清楚得多,不过她还是道:“应是去淮州,专门主持救灾事宜。”

沈初宜意味深长:“毕竟,定国公一贯忠心耿耿,颇得陛下敬重。”

贤妃也笑了一下,神情很是淡然:“是啊,也只有定国公能得陛下这般信任。”

贤妃家门第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在满地公亲,遍地勋贵的圣京,普通官宦人家多如牛毛。

不过因出了贤妃和两位公主,如今耿家也算是有些声望,萧元宸稍微关照两分,耿家立即就能起来。

对于这些前朝事,贤妃不可能毫不知情。

两人说了会儿话,贤妃宫里事多,便直接离开了。

等她走了,沈初宜继续读书,今日不算忙,她把近期积攒的课业都整理好,准备过两日请步九歌给她讲解。

这一忙,就忙到了晚膳时分。

红尘四合,落日熔金。

到了傍晚时分,忙碌了一日的长信宫慢慢安静下来,宫道两旁的宫灯依次点亮,照亮了归家的路。

晚风吹拂,并不凉爽,却也能解一解白日的暑热。

一道消瘦的身影行走在空无一人的宫道上,她身上穿着不太合身的宫装,发髻略有些凌乱,走路的姿势也有些别扭。这是一名三十几许的姑姑,宫灯昏黄,看不清她的面容。

她一路蹒跚前行,脚步非常缓慢,一直从西六宫绕路来到东六宫,最后从尚宫局后门进入。

她抵达尚宫局时已经有些晚了,黄昏已过,星夜将至。

守门的黄门看到她,下意识就道:“姑姑安好。”

等她慢慢进了尚宫局,走得不见身影了,那黄门才瞪大眼睛:“出来了?”

那姑姑根本不知这些琐事,她一路前行,最终回到了自己位于布料库后面的厢房。

布料库的宫人只陆续放出来一半,人手太少,格外忙碌。

因是库房,除了值夜的两人,其余所有人都不会再有差事,因此她回到厢房的时候,左右厢房都已经吹熄了灯盏,所有宫人都已经安置了。

那姑姑从腰间摸出钥匙,就着月色开锁。

她的眼神似乎都不好用了,开了好半天才把门锁打开。

吱呀一声,门房发出细微的声响。

一股沉闷的气味扑面而来,伴随着灰尘和污浊气息,让来人不由咳嗽两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