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回到贞观当太子 - 苍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92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长安,义仁坊。

中山王府。

中山王的仪仗缓缓走近,马车还没有挺稳,李彻便从车上一跃而下,对前来迎接自己的中山王妃崔妍问道:“爱妃,崔长史今日可来了?”

崔妍没想到夫君一见面就问这个,愣了一下之后点头应道:“族兄正在府内。”

李彻“嗯”了一声,一边牵着崔妍的手往里走,一边对苗芳吩咐道:“去请崔长史到书房议事。”

苗芳答应一声,快步跑了出去。

崔妍跟在李彻身边,小声问道:“夫君,可是父皇有什么旨意?”

李彻点点头,没有说话。

崔妍明白可能是有什么事不方便告诉自己,索性也就不再多问。

夫妻二人进了书房,闲聊片刻,估摸着崔明快到了,崔妍便起身告辞,将不相干的人都带了下去......

......

崔妍前脚刚走,后脚崔明就到了。

见礼已毕,二人相邻而坐,崔明有些好奇地问道:“大王何事召见小臣?”

李彻提起茶壶给对方倒上一杯,问道:“崔卿交游广阔,不知是否认识辽东出身的士子?”

崔明疑惑着点点头:“臣下确实认识几个出身辽东的士子,大王何以有此一问?”

李彻没有解释,继续问道:“那崔卿对辽东现状可有了解?”

崔明继续点头:“据臣那几位好友所述,如今辽东物阜民丰,百业兴盛,丝毫不逊色于河南、山东等地,臣正打算过些日子向大王告个假,随几位好友前往辽东游历一番。”

听崔明这么说,李彻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看来,不只是皇帝和他,天下人都被辽东那些无良之辈给骗了。

如果不是听李治讲述他在辽东的所见所闻,李彻就和现在的崔明一样,还当辽东真的是北疆天国,人间乐土。

看到李彻的反应,崔明心里一跳,明白现实可能跟自己了解的不一样。

在心里转了个念头,崔明凑上前问道:“大王莫非从陛下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李彻微微颔首,将李治跟他说的事情向崔明复述了一遍,最后说到:“父皇有意让孤徙封檀王,专责处置辽东诸般事宜。”

“听父皇话中之意,若此事做好了,储君之位,本王十拿九稳,可若是办砸了......”

李彻的话没有说完,不过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不能将辽东的问题处理干净,那他就准备跟皇位说拜拜,去塞外找块地做他的草头王吧。

......

“此事......难矣......”崔明思索良久,最终沉沉一叹。

换在大唐本土,以李彻皇长子之尊,外加苏、崔两家在背后支援,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可辽东那地方,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加之眼下已经病入膏肓,想要挽狂澜于既倒,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

李彻也叹了口气:“本王也知此事艰难,这才找崔卿过来商量,想要找出一条可行之法。”

见李彻如此信任自己,崔明心里也有些触动,想了想之后问道:“陛下既将此事委于大王,不知可有什么嘱咐?”

李彻苦笑着摇头:“父皇只说此事是对本王的一个考验,至于其他的,并未多言。”

崔明眉头皱得更深,半晌方才说道:“大王,恕臣冒昧,可否将前后诸事与臣仔细说说,臣也好有所借鉴......”

“自无不可。”

李彻答应一声,将自己在华清宫中的所见所闻,包括皇帝要设立千金司,任命晋王李治为千金令,以及皇帝吩咐尚书省行文天下,禁止官员在辖地经商的事都说了一遍。

听完李彻的讲述,崔明摸着下巴上唏嘘的胡茬,斟酌道:“如此看来,陛下似乎并不想将商贾赶尽杀绝,反而像是在维护他们。”

“此事本王也发现了。”李彻应了一声,接着说道,“本王记得年幼时父皇曾与本王说过,商贾之道,便如剑之双刃,既能伤人,亦能伤己,唯以‘规范’制之,方能扬其长,避其短......”

“规范???”崔明念叨着这两个字,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李彻没有去打扰他,一边自顾自饮茶,一边也在心里想着下一步的计划。

......

半晌,崔明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一个办法,抬头对李彻说道:“大王,臣有一策,不知大王可愿听?”

听说有办法,李彻也来了精神,催促道:“崔卿请讲。”

崔明没有直接说自己的计划,转而问道:“敢问大王,陛下让大王去做此事,可曾给予大王什么便利?”

李彻肯定地点点头:“父皇许了本王便宜行事之权,文官刺史以下,武将都尉以下,勋臣县公以下,本王可不经上报,自行处置。”

“此外,父皇还给了本王一块调兵用的鱼符,凭此鱼符,本王可随意调遣三万关宁卫为我所用。”

崔明表情一松,笑道:“有关宁卫襄助,此事易尔!”

三万关宁卫,在辽东那个地界,基本上已经可以横着走了。

“还望崔卿教我。”李彻起身朝崔明躬身一礼。

“大王折煞小臣了!”崔明连忙起身还了一礼,“大王请坐,且容臣下慢慢说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