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崩溃的陈留王 - 回到贞观当太子 - 苍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17章:崩溃的陈留王

回京?

卢照辞有些不解,将奏疏拿给狄、张二人观看。

看着奏疏上的御批,两人同样也是一头雾水:“阁老,陛下这是何意?莫非銮驾有意回朝?”

卢照辞稍作沉吟,否定道:“应该并非如此,若陛下真有意回京,也不会对吾等避而不见。”

狄仁杰摸着下巴上还不甚茂密的胡茬,猜测道:“既然陛下无意回朝,那这‘回京’二字,莫非是让我等回京?”

“可陛下圣意中又没有指示吾等要怎么做,即便回到长安,吾等又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张柬之紧接着说道,语气有些埋怨,也有些无奈。

自古以来,华夏的官场,上到皇帝,下到末品小吏,都喜欢搞些云山雾罩的话让人去猜哑谜。

之前张柬之也对这种事乐此不疲,可是这一次,他却对这种传统感到深恶痛绝——皇帝你有什么话直接说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搞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让人去猜?

......

卢照辞没有理会张柬之的抱怨,抬头看向宫墙露出来的琉璃殿顶,在心里不断猜测皇帝话里的用意。

怎么说也是跟了李承乾几十年的老人,一番思索之后,还真被他理出了一点头绪。

幽幽出了口气,宰相大人对二人说道:“走吧,吾等回长安!”

二人疑惑道:“阁老,圣意未明,吾等就这么回去,若是出了什么变故怎好?”

卢照辞回头看向厚重庄严的宫门,胸有成竹道:“圣意已经很清楚了,只是吾等杂虑太多,这才一时没有发现罢了。”

[・_・?][・_・?][・_・?]

狄仁杰和张柬之低头看去,怎么也看不出,区区“回京”两个字能有什么深意。

“卑职(下官)愚钝,还请阁老赐教。”二人同声拜道。

卢照辞捋了捋胡子,解释道:“陛下只说让吾等回京,不言其他,自有他的道理,吾等只需遵旨而行回京便是。至于其他的......”

“依老夫之见,陛下之意,是叫吾等因时制宜,见机行事。”

“若老夫所料不差,如今长安局势,怕是要比孟将你离京时越发叵测......”

狄仁杰两人在心里想了想,觉得卢照辞说的颇有道理。

对视一眼之后,二人同时拱手一拜:“卑职(下官)唯阁老之命是从。”

卢照辞满意地点点头,三人一起朝着宫门方向郑重再拜,转身离开,带着随从回往扬州,准备坐船北上。

三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就在他们刚才面对的宫墙一角,一片阴影里,李承乾穿着常服的身影静静肃立,看着三人越走越远。

【等他们三个回到长安的时候,朝中乱局应该就快有结果了吧?算算时间,等到这次的事情完结,离过年应该还有一个多月,也不知道这一个多月,够不够用来准备传位的。】

皇帝陛下心里转过这么一个念头,抬头看了看长安方向,转身走下宫墙......

......

关中,长安。

卢照辞猜的没错,如今长安的局势,比起张柬之出京的时候,要诡异无数倍。

皇帝重伤即将不治的消息刚刚传出的时候,褚遂良还安排人手专门下去辟谣。

可是他不辟谣还好,一辟谣,反而起了反效果。

因为,除了那一份报平安的奏疏,他没有任何办法能证明皇帝真的平安无事。

没有证据,那就说明他在骗人,就说明流言说的是真的——至少一部分是真的。

本来还有些怀疑的人,这一次也对留言深信不疑。

酝酿了几天之后,文武百官——主要是文官,都按照各自倾向,“团结”在一个个皇子身边,分成了一个个不同的派系。

如此一来,可算是苦了李显了。

他这个监国,本来就没什么权力,几个弟弟各自拉拢了一批人,导致他手下的权力越发稀薄。

更坑哥哥的是,弟弟们忙着争权夺利,忙着为上位寻找支持,对李显的命令阳奉阴违,导致三省六部的工作一度陷入停摆。

往日里,六部每天处理的公务车载斗量。

可如今,这些人一撂挑子,所有工作,都被推到了宰相和他这个监国的头上。

李显带着手下幕僚每天忙到半夜,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可即便是这样,堆积的公务也越来越多。

这种局面再持续一两个月,不仅他要崩溃,朝政也肯定要崩盘。

对此,李显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他很清楚,只要把挂在宣政殿上的那道诏书打开,确定太子人选,当下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但是,他不敢。

他倒并不担心皇帝老爹秋后算账,局势到了这个地步,打开诏书,明确东宫归属,定国本,稳定朝局是第一要务。

就算皇帝老爹日后怪罪下来,也完全可以用这个理由推脱。

真正让他下不了决心的原因是——他不敢肯定,诏书里的名字一定是自己!

不打开诏书,太子的人选就一直待定,他就可以继续监国。

只要把这次撑过去,只要坚持到皇帝老爹活着回到长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可以继续安安稳稳地刷声望,继续培养自己的班底,继续在皇帝老爹驾前刷存在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