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苛政 - 回到贞观当太子 - 苍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29章苛政

李承乾这句话一出口,殿中百官的神色顿时变得越发紧张。

对于当下的官吏来说,皇帝发飙,乃至于嚷嚷着要杀人,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他们所惧怕的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是“卿年事已高,如此勤劳王事,夙兴夜寐,朕实不忍......”

第二句就是李承乾刚刚说的那句“无人能佐朕乎?”

前面一句看上去似乎是赞赏勉励的话,可实际上却是暗藏杀机。

皇帝但凡对某个臣子说出这句话,聪明人立马就会主动上书乞骸骨,回家种地抱孙子,落得个一身清净,说不定还能从皇帝那里得到一些赏赐作为遣散费。

但是如果他恋栈权位,不想体面下台,那么专政的铁拳很快就会教他做人。

丢官夺爵,罢职回乡还算是轻的,严重一些,甚至有可能连命都保不住,还要连累家人一起遭殃。

......

至于后面那一句,比起前一句的杀伤力要更大。

前面这句话,一般只用来对付皇帝看着不顺眼,却又不能直接下手处置的人。

例如先帝太宗时期的裴寂和萧瑀,就是被李二陛下用这句话赶回老家的。

可是后面那句“无人能佐朕乎”,是对整个朝堂所有官员说的!

这句话一出口,百官能够应对得当还则罢了,一个应对失措,紧随而来的就将是涉及整个朝堂的大清洗!

所有皇帝看着不爽的人都会被借机清除,换上皇帝自己的心腹。

......

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文武百官终于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只是这个态度该怎么表,却还是有着不少说道的。

低头一番眼神交流之后,殿内站着的人群里,一个礼部郎中被作为试探皇帝心意的棋子扔了出来:“臣礼部郎中韩远启奏陛下,河东之事眼下仅有一面之词,尚不足以为信。臣愚以为,当速遣一忠厚长者前往河东察查真相,勿使出现冤屈......”

这句话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也确实可以在保证地方安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决此事。

只是李承乾却并不打算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那些地主老财有多坑爹,李承乾不用调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要的不是眼前这件事的结果,而是要将这些人塑造成反面典型,让其他地方的土豪劣绅不敢再肆意妄为。

同时,他还计划着以这件事为突破口,改革地方上的权力架构,把所有权力收归朝廷,将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这种不温不火的手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李承乾需要的是铁血,是牺牲。

稍作犹豫之后,皇帝陛下面无表情地说道:“韩卿所言确有其理,不知其余诸卿可还有话要说?”

百官明白,皇帝这么说,就是不满意这个安排,当下开动脑筋,思考起其他的解决之道。

......

人群中,大理寺卿许敬宗一对三角眼骨碌碌地来回转动,将自己入宫以来的见闻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琢磨了好几遍。

片刻后,许敬宗眼前一亮,赶忙起身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臣有一议。”

李承乾嘴角微微弯起一个弧度,低头看向许敬宗,温和道:“许卿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许敬宗躬身应诺,起身冷然道:“陛下,先帝太宗文皇帝在位时曾有言‘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今河东地方无道,凌虐百姓,有违先帝之训,其罪罄南山之竹难书,决东海之波难洗。”

“臣请奏吾皇陛下万岁严查之......”

许敬宗的话听上去和刚才韩远所说的差不多,可是其中的深意就完全是南辕北辙了。

韩远的建议,重点在于“维稳”,一切以地方上不出现动乱为首要前提。

在此基础上,能查到什么地步,就查到什么地步,那些查不了的,就权当没看见了。

而到了许敬宗这里,事件的重点变成了“查罪”。

无论当地情况如何,不管会造成什么后果,一概察查到底,而且是从严、从重的查,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

许敬宗的话音未落,殿内百官同时大惊失色。

当下就有几个老成持重的臣子想要出列表示反对,只是步子还没迈出去,就不得不收了回来。

许敬宗这家伙鸡贼的很,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之前,还把先帝给搬了出来。

如此一来,他的这个建议就和先帝扯上了关系,成了遵循先帝教诲的忠诚之举。

反对他这个建议,就等于是反对先帝的教诲。

反对先帝教诲,就等于是作死。

投鼠忌器之下,众人就算有再大的怨念,也不得不俯首低眉。

......

和百官不同的是,李承乾早就料到许敬宗会给出这个建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