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扶余人 - 回到贞观当太子 - 苍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68章扶余人

干咳两声之后,肆叶护斜靠在王座中,面向众人问道:“新的一年到了,接下来,我大突厥该何去何从,尔等都说说吧......”

虽然已经在心里打定了不和唐朝交手的主意,不过肆叶护也明白,这么怂的话绝对不能从他这个可汗嘴里说出来。

好在西突厥国内很多人都被唐人的强大和无耻吓破了胆子,根本不用他开口,就有许多人站出来表示并不是和唐朝交手的时机。

按照他们的说法,“伟大的突厥可汗”现在应该率军西征,通过不断奴役和占领西域诸国来增强自身实力,之后再找机会收复失去的东突厥祖地。

合东西突厥之力,重现往日大突厥帝国的荣光,如此方能与唐国一战,让中原民族再次沦为草原民族予取予求的羊羔。

......

眼见着事情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按理说肆叶护应该开心才对。

可事实上他的心里不仅没有半分喜悦,反而一片冰凉......

在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中,突厥的勇士都是无所畏惧的。

在他想来,就算有人因为惧怕唐军而选择避战,那也应该是少数派才对。

他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动用可汗权力拉偏架的准备。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还不等他说话,大帐中的局面就变成了一边倒的态势。

几乎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了西征的计划,剩下的三分之一虽然没有表示支持,却也没有站出来反对的意思。

即便是被侯君集坑得泪流满面的铁勒部,也保持了沉默。

......

肆叶护对现在坐在长安城里的那个皇帝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他看来,现在的这个皇帝和他的父祖一样,并不是一个甘于守在长安之内的人。

迟早有一天,唐军会出塞前来争夺草原霸权。

西突厥和大唐早晚必有一战!

现在连唐军的影子都还没看到,这些人就怂成这样,等到日后唐军出塞,以这些人的状态,会是唐军的对手吗?

只怕还没有真正开打,大部分人就要跪地请降了。

某个瞬间,肆叶护真想不顾一切地拉着这些人去和大唐干一仗。

可是残酷的现实最终还是让他冷静下来,“从善如流”地同意了这些人的建议。

当肆叶护下达整军西征的明令之后,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整齐拜倒,赞颂“可汗圣明”。

肆叶护面无表情地坐在王座上,看着下方众人一脸劫后余生的庆幸,只感觉自己心里在滴血。

他知道,如果任由事情这么发展下去,突厥人就完了。

可是,现在的他一时间却实在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肆叶护垂头丧气地在心里自我安慰道。

......

就在西突厥人筹备着要去西方烧杀抢掠的时候,长城以内,大唐却是一片歌舞升平。

得益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先后两代帝王颁布的各种惠民政策,使得大唐百姓的生活比起历史同时期来说还要更加舒适。

百姓们过的舒坦了,社会环境自然也就平静了不少,朝廷的担子也前所未有的轻松。

趁着这个机会,受够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朝的李承乾授意卢照辞上了一道奏疏,请求将原本每日一朝的朝会,改为三日一朝。

皇帝想要偷懒,这对于官僚阶级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卢照辞的奏疏呈上朝议之后,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阻碍就顺利通过了。

甚至卢照辞本人还因为这件事情刷了一波脸,在文官集团内部收获了一定的声望。

......

时间转眼就到了二月下旬,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正在李承乾闲着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一封来自辽东的奏疏勾起了他的兴趣。

奏疏的主人是辽王李佑,奏疏的内容很简单。

就在去岁李佑按照制度回京朝觐的时候,生活在盖州以北极地冰原上的扶余人,趁着窝冬的机会,派遣了一批使者来到盖牟城,委婉地告知了辽王府长史尤青泰——外臣野人,仰慕天朝文化,请赐天朝文书典籍......

这其实就是在拐弯抹角地试探:皇帝爸爸,俺想做你的闺女,给你暖被窝......

李佑回到辽东之后,见到了使者,就将这件事报了上来,询问皇帝的意见。

......

“扶余人......”

紫宸殿中,李承乾斜倚在御榻上,身边的矮几上放着李佑的奏疏和扶余人的国书,目光有些迷离。

后世的人可能对扶余这个民族不怎么熟悉,但事实上,从秦汉到初唐,扶余人都是东北地区和新罗半岛上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于扶余人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中橐(音同“脱”)离国王的侍女因为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而生下一个男孩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