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这益州牧我可是当定了
益州绵阳县内,吴懿沿附近各郡调查后返回牧府,向刘焉回告:
“主公,如你所言,天师道已将蜀中众多教派压下,张鲁带人四处传教,今其母已至绵阳附近。”
(历史上没有记载张鲁母亲叫什么,甚至连野史都没有,后面就以张氏来称呼了)
刘焉听完顿了片刻。蜀地宗教氛围浓厚,自己初到益州几年,只是招抚了一些叛军和羌人,想要在蜀地立足,先从宗教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随即刘焉向吴懿吩咐道:
“子远,你且去将张氏请来,与之言明吾有大事要与其相商。”
吴懿随后前往县里与张氏言明来意,张氏考虑一番后便同吴懿一同回来。
张氏善鬼道,有少容,虽已年近三十,看起来依旧年轻,容貌美丽。刘焉仔细打量一番后,向张氏道出计划:
“夫人,吾观汝等教徒众多,遍布各地,想与夫人做一笔交易,不知夫人是否愿意?”
张氏望着刘焉,眼神妩媚,娇声说道:
“噢?妾身柔弱无力,我等贱民不知有何地方能帮到州牧大人?”
刘焉听完浑身一颤,逐步走近张氏,缓缓说道:
“吾初入蜀地,尚未站稳脚跟,需要你等帮吾迅速掌握民心,助吾发展势力。作为回报,吾准许你们于整个川地传教,而且可以给你儿子张鲁封官。”
张氏闻言眼神一亮,主动将手搭于刘焉肩上,凑近耳旁轻言:
“州牧大人如此诚意,妾身若是拒绝,倒是显得有些不识好歹了。如此妾身就替我儿答应了,还望大人莫要食言…”
刘仁很是满意,点了点头,将张氏揽于怀中,也凑近其耳旁说道:
“既如此,夫人今天就留下于吾府中共同商议一下细节吧。”
张氏微微点头,整个人贴在刘焉身上,刘焉将其抱回房中……
第二日,张氏走后,刘焉封张鲁为督义司马,准许天师道在蜀地正常传教。
张鲁家中张氏刚回,告知张鲁自己与刘焉合作之事,张鲁很是愤怒,向张氏问道:
“母亲何故要委身于那刘焉?如今是他有求于我们,应由我们来提条件。”
张氏看着儿子很是气愤,恨铁不成钢,但还是向其解释道:
“你以为我们招了些教徒就能为所欲为了吗?在这些官人眼里,我们这些人就是不稳定分子。”
“若是听话,为其所用,其自会包庇我等。若是不听,与其作对,你以为他会留你到第二天吗?”
“现在他已赐官给你,你尽可以随意使用这些权利,出了事其自会为你掩护。为此舍弃一些肉体上的得失又有何轻重?”
张鲁顿明张氏苦心,遂又问道:
“既如此,我该如何行事?”
张氏见张鲁有些开窍,满意地说道:
“刘焉此人来到蜀地数年,但仍未站稳脚步,如今我们要做的自然是为其扫清障碍。”
“王咸、李权那十余人不是仗着是地方豪族不给刘焉面子吗?你只管带人将其铲除即可。届时刘焉看到我们的诚意,给你更大的权力也未尝不可。”
张鲁领会其意,随即带自己手下之人暗杀了当地反对刘焉的豪族。豪族震怒,以为是刘焉下黑手,调查过后,发现刘焉手下之人皆无调动,只能忍下这口气。
久而久之,益州当地豪族被迫归顺于刘焉,张鲁又在百姓中间传播刘焉仁政爱民,是位好官,刘焉因此在蜀地站稳脚步。
刘焉心情大好,每日让张氏出入自己府中,有时更是久进不出。
不多时,刘焉将部分兵权交与张鲁,令张鲁与张修二人共同攻打汉中太守苏固。攻下汉中后,张鲁又设计除掉张修,将军队全部收编于自己手中,把守汉中,让蜀地和其他州域隔绝。
刘焉在蜀地逐渐壮大,已有诸侯之资。法正前来进言:
“主公现坐拥天府之国,得以养民,又得汉中可据险自守得以自保。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今中原各大诸侯混战初停,损失惨重,正是我等出川扩地之时机,何不从汉中出兵,既可入雍州而掌控天子,又可攻荆州而扩张领土。”
刘焉望了望进来的法正,出言否定:
“今诸州纷乱,吾方立牧以定。当拒险以图进,备策而施为。吾不过屯兵三万,怎可轻易出兵,以致失天险之利?”
见刘焉不听,法正慷慨陈词:
“天下诸侯纷争,主公若是故地自封,偏安一隅,恐非为英杰,未有称雄之资。”
刘焉不悦,沉声说道:
“此非为偏安一隅,但求一方百姓安宁。吾欲谋天下,然今各诸侯兵力远胜于吾,冒然出兵讨不得好。”
见刘焉执意如此,法正无奈叹息,又提出新意见:
“张鲁等人所传天师道布教甚广,今归降于主公,但久必为患。还望主公早做打算,除之以绝后患。”
刘焉脸色一沉,将法正赶出府外,对其喊道:
“孝直,你之心意吾已知晓,然张鲁之事无需多谈,你且就此离去吧。”
法正站至府外,久久未离去,随后转身看向天空,喃喃自语道:
“言至于此,多说无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法正回家收拾行李,第二日就动身离开蜀地,另求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