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刘协掌权,刘仁收编 - 三国:想当谋臣,大哥却让我称帝 - 原来是个石猴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2章刘协掌权,刘仁收编

长安城内,王允因西凉军之乱深感愧疚,且自觉已无力掌控朝局,遂主动向刘协请辞。王允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皇宫,他面容枯槁,眼神黯淡无光,尽显疲惫与失落。见到刘协,他缓缓下跪,声音沙哑地说道:

“陛下,臣有罪,此次西凉军之乱,皆因臣之决策失误。臣已无颜再留于朝堂,恳请陛下准臣所请,让臣归乡养老。”

刘协闻之,表面上露出惋惜之色,急忙从龙椅上起身,亲自扶起王允,温言婉拒:

“王爱卿,此次变故虽险,但您功大于过。您对汉室忠心耿耿,多年来为日前与朝廷操劳,朕岂能让您轻易离去?”

然而,他心中实则狂喜不已。董卓已死王允又走,这正是他重掌朝政的绝佳时机。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但瞬间又被他掩饰起来,恢复了一脸的沉稳与庄重。

王允却执意请辞,他微微摇头,眼神坚定地说道:

“陛下,臣心意已决。臣年老体弱,已无法再为朝廷效力。还望陛下成全臣的一片苦心。”

刘协见王允心意已决,便不再挽留,叹了口气,说道:

“既然如此,朕也不便强求。爱卿回乡后,可要好好保重身体。”

王允感激涕零,再次下跪谢恩,然后缓缓退出皇宫。

刘协随后连忙让人将刘仁和吕布召进宫中。刘仁与吕布闻召,急忙进宫。二人见到刘协,赶忙下跪行礼,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面带微笑,亲自上前扶起二人,说道:

“二位爱卿快快请起。此次除董又平乱,二位功不可没,朕要好好嘉奖你们。”

刘协亲切地和两人谈及生平。他看着刘仁,眼中充满了探究,问道:

“刘爱卿,朕听闻你出身于什么东土大唐,未曾听过之国,却有非凡之才,你是如何习得这一身谋略的?”

刘仁恭敬地回答道:

“陛下,臣自幼喜好读书,对兵法谋略略有研究。臣出生于民间,深知百姓疾苦,见乱世纷争,百姓流离失所,便立志要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刘协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又看向吕布,只见吕布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刘协心中暗赞一声,问道:

“吕爱卿,武艺高强,天下闻名。朕听闻你出身于贫苦之家,你是如何练就这一身绝世武艺的?”

吕布抱拳行礼道:“陛下,臣自幼习武,投军后与外族奋战。臣历经无数战斗,在生死之间磨练自己,方有日前之武艺。”

接着,刘协又与二人谈及国家大事。他忧心忡忡地说道:

“如今董卓已死,但天下依旧大乱。各方诸侯割据,百姓生活困苦。二位爱卿有何良策,可助朕平定乱世?”

刘仁略有惊讶地看了刘协一眼,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增强朝廷的实力。扩充军队,安抚百姓,发展经济。”

刘协听后,微微皱眉,眼中露出一丝疑虑,说道:

“刘爱卿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各方诸侯势力强大,如何让他们听从朝廷的调遣呢?”

刘仁回答道:“陛下,可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再启用良将率兵讨伐。”

刘协听后,心中大喜,决定给两人加官进爵,以拉拢二人。他看着刘仁,眼神中透出来一种隐藏的野心,说道:

“刘仁,朕封你为司徒,掌管朝廷政务。此职责任重大,但朕相信你有能力胜任。”

又看向吕布,眼神中带着一种掌控的欲望,说道:

“吕布,朕封你为太尉,统领天下兵马。你二人当为朕之左膀右臂,共同为汉室的复兴努力。”

刘仁闻之,心中一惊,他深知刘协此举是为了拉拢自己,但他知刘协胜算渺茫,且他一心助刘备成就大业,遂婉拒官职。

他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道:

“陛下,臣感激陛下的厚爱,但臣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臣更希望能在地方上为百姓做些实事,为陛下分忧。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刘协见刘仁婉拒,心中有些不悦,他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说道:

“刘爱卿,你这是何意?朕如此信任你,你却拒绝朕的好意。”

刘仁急忙解释道:

“陛下,臣并非不知好歹。只是臣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若担任此职,恐会误了朝廷大事。臣在地方上,也可为陛下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刘协见刘仁态度坚决,便不再强求。他又看向吕布,吕布见刘仁婉拒,也是推脱。刘协见状,哀怨地说道:

“吕爱卿,你也要辜负朕的期望吗?”

吕布无单膝跪地,说道:

“陛下,臣有勇无谋,恐坏陛下大事,此位还望留给贤能之人担任。”

刘协知自己势弱,短时间强求不得,便改封刘仁为兖州刺史,吕布为任城太守。刘仁见此,心中刘协妥协,遂领命谢恩。

刘仁随后带吕布手下五万并州兵和投降的七万西凉军回到豫州。在回豫州的路上,刘仁与吕布并肩而行。吕布看着刘仁,疑惑地问道:

“文心,你为何婉拒陛下的任命?司徒之位,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刘仁微微一笑,说道:

“奉先,陛下此举是为了拉拢我们,以便他能更好地掌控朝政。但今各方诸侯都已势大,人才皆在我等麾下,无论最后谁获胜,陛下都难以抗衡。”

吕布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

“言之有理,今日若是接赏,日后怕是会有麻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